花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学习、生活什么的都不需要家长操心。她妈妈也表示孩子每天回来之后就会去写作业,完全不用自己催促,说来脸上还有一丝的骄傲。
周围的宝妈也是一顿夸赞,顺便说说自家孩子:“回来就知道出去疯跑,每天晚上才补作业”。这时候花花妈妈才思考起来:“我家孩子什么都好,就是不像别的孩子那样活泼”。
事实也是这样,她发现花花确实非常喜欢学习,平时任何事情自己也能处理好。只是每天回家之后,写完作业就开始看书,也不和其他小伙伴出去玩。有些时候自己会说让孩子出去玩,她也没有兴趣。甚至有些时候爸爸妈妈和她说话,也是爱理不理的样子。
我们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孩子。她们小的时候是别人眼中的“乖乖女”,甚至在老的印象中也是“腼腆、害羞”。在班级活动中,她们也是比较的被动。
其实,孩子的心理问题会伴随孩子的一生,也非常不容易治愈。这种内向的孩子说起来也没有什么错误,但是一旦发现孩子长期处于这种情绪之中,爸妈确实需要注意。
试想一下,一个人长期处于比较安静的环境中,就容易胡思乱想。锻炼思维能力是一个方面,但是却给孩子一种暗示“我喜欢这种自我的环境、我不需要别人”,难免有些孤独、自闭。
“自闭意识”的出现也不是瞬间出现,或许是在某个自己享受独处的小瞬间,又或者是自己在团队活动中插不上话。慢慢的,孩子认为自己最好是自己和自己独处,就丧失了融入别人的能力。
美国国家精神卫生院曾发布这样的数据表示:自闭症的发病率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多,差不多达到千分之一。最重要的是,自闭症还会存在性别差异,男孩子的患病率比较高。
医学上对于“自闭症”的解释是:身上出现一种比较严重的发育障碍,包含无法准确完整表达自己、无法传递准确的信息、传递信息会出现延迟、不及时、无法过滤自己想要的信息。
现在一些孩子的表现不能称之为是“自闭症”,但是却暗含他们身上存在的“自闭意识”,比如上面我们说的沉默寡言、不善言辞、在家闭门不出。作为父母,必须重视起来。避免孩子出现这种情绪。
当然我们会发现,其实有些时候孩子出现这种“自闭意识”其实和爸爸妈妈的行为、教育以及家庭关系重大。
一些心理学家研究表示,不能和爸妈交流沟通的孩子存在自闭意识的几率更大。儿时影响深度强之前和一个心理咨询的专家聊天,她说了这样一个案例。当时一家三口带孩子来给孩子看病,因为他们怀疑孩子有自闭症的倾向。实际上,当时看到孩子也是有些许的震惊。
在我们看来,一岁多的孩子正是粘腻妈妈最夸张的阶段,这时候也会对妈妈产生一种依恋关系,毕竟“十月怀胎”以及“母乳喂养”,相比其他人孩子一定更愿意和妈妈相处。
只是孩子过来之后,我发现他基本没有其他孩子那种对于外界事物的陌生感,最重要在于他毫无兴趣。抱在妈妈手上,也是不哭不闹,非常的安静,超乎寻常。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最害怕的时候也应该是寻找自己的妈妈。可是这个孩子在哭闹的时候也不愿意触碰自己的妈妈。最后才了解到,宝妈是比较年轻、对待孩子也没有那么用心。
甚至孩子哭闹的时候,她也是比较冷漠的对待,甚至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感觉。其实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孩子出现这种“类自闭” 的行为,就是由于妈妈本身的冷漠。
青春期影响“模糊化”很多家长说:“我孩子不知道怎么了,本来小时候和我还挺粘腻的,等到上了初中之后,手机就是亲爹亲妈,爸爸妈妈和他聊天还会被说‘我和你们没什么好谈的!’,甚至好久不和爸爸妈妈说话“。
实际上,这种表现在爸爸妈妈的想法中也是比较疑惑。说孩子有自闭意识,看她和别人打电话又是笑嘻嘻的。只是面对父母的时候,一秒变脸,就是一种“生人勿近”的气场。这其实就说明,这时候孩子的自闭意识是可以改变的,或许仅仅只是和父母表现出“自闭意识”。
“自闭意识”的存在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可怕的,甚至会影响到他一生的发展。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存在“自闭意识”也不利于交朋友,甚至过度的自闭会让孩子陷入情绪怪圈,自卑、自残。除此之外,现在社会人才涌流,如果存在“自闭意识”,就不利于个人的成长。
有心理学家表示:孩子一生所形成的性格、以及生活各个方面,都和父母的存在关系很大。你可以教会他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去释放自己的情绪。
那么,如果想改变孩子的这种情绪,作为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办呢?第1点、给予孩子关爱
人本身就是一个群居动物,在孩子刚生下来其实和父母相处不久就已经使得他本身的性格定性。性格好的父母教育的孩子也一定是阳光大方,性格比较冷漠的孩子也会更加的自闭。
在孩子刚出生后,也要给孩子全部的宠爱。孩子哭闹的时候可以给予孩子怀抱,孩子和父母玩耍的时候父母也要互动。这种互动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安全感。
当孩子有可以依赖的存在,其实就会更加的敞开心扉,而不是封闭自己的内心。孩子成长初期就需要这种陪伴感,让他感受宠爱。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也要尽量的关注孩子。
第2点、理解孩子自身的感受
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华生曾说出“孩子哭不抱,不哭就抱”的理论,很多家长还在践行。实际上,当父母以这种冷漠处理的方式对待孩子,就是没有认同孩子的感受。
孩子哭的时候心里面想的什么呢“妈妈,我要你,我想抱抱你!”在这种期望抱的阶段没有给予,孩子就会变得不愿意和孩子相处。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说一句:“妈妈,我想去学轮滑,可以吗?”“学那些没用的干什么?学习都学不好,还浪费时间!?
这样的话语出现孩子还可能和你交流吗?所以别说是孩子自闭,是因为你自己加重了和孩子之间的代沟,孩子不愿意和你谈话,刻意形成自闭的倾向。
第3点、平等的和孩子探讨
“爸爸,我想去游乐园,同学都去玩了好几次了,他们说海盗船非常好玩!”
“作业还没写完,你去玩什么玩?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你懂吗?别想的太多!”
“可是,你答应我了这周去的.....”“别可是了......”
父母总是说想和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流,可是你会发现,孩子和你做朋友,你要当孩子的家长。以一种我是为你好的姿态进行命令、教育、控制,孩子会愿意和你多说几句话吗?
要想让孩子和自己交流沟通,最重要的是摆正位置,当你交流的时候,就是两个个体,并不存在任何高低之分。双方应该倾听对方的想法,而不是直接的拒绝。
对于“自闭倾向”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要是发现孩子自我意识过强,父母就应该考虑到是不是情绪过分的极端,看看有没有发育成“自闭症”的倾向。一旦发现有这种想法,就必须及时的纠正。当然最重要的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就给孩子一种印象:我可以和爸爸妈妈分享、交流,避免这种自闭倾向的产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