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应不应该学哲学?这是个不置可否的问题。
周国平曾说:如果你只想让孩子现在做一架应试的机器,将来做一架就业的机器,当然就不必让他“学”哲学了。可是,倘若不是如此,你更想使孩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哲学就是“必修课”。
通过对世界和人生的那些既“无用”又“无解”的重大问题的思考,哲学给予人的是开阔的眼光、自由的头脑和智慧的生活态度,而这些品质必将造福整个人生。
儿童适合学哲学吗?当然!
以世界畅销书《苏菲的世界》掀起哲学小说阅读风潮的乔斯坦·贾德曾公开表示,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因为哲学家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要有好奇心,而所有孩子生来就有好奇心。
乔斯坦·贾德
周国平在《哲学与孩子与通俗化中》曾高度赞扬了孩子的好奇心。他认为,孩子提出的那些既不实用又无答案的问题,其实正是典型的哲学问题。可惜的是,他们往往被毫无哲学听觉的大人们扼杀了,同时也扼杀了许多未来的哲学家。
贾德与周国平的观点相似。他认为,如果家长能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那么,不用费很大的力气就能培养出孩子的哲学素养。而一旦把这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弄丢了,就只能通过一些学术性的语言和艰深的文字在学习哲学了。
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好奇心的外在表现就是不断发问。
因此,鼓励孩子提问,引导孩子提出更多问题,是家长培养孩子哲学思维的第一步。唯有不断追问,才能看见更广阔的的世界,才能拥有更充盈、丰盛的内心。
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童书奖得主、插画师布丽塔·泰肯特鲁普创作的《我能够到星星吗》,就是一本适合引导孩子提问、帮助孩子开启哲学探索之旅的问题之书。
书中不仅有关乎自我与世界的90个终极追问,更有90幅直击心灵的艺术插图。文字与图画相互补充,一起构成了一个个完整的追问,引导孩子们从问题出发,倾听内心真实的声音,感受思考的美与自由,逐渐养成受益终生的哲学思维习惯。
90个问题含括了生活维度的方方面面。
既有对人生的思考,比如“我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也有对自然界的好奇,比如“鹰为它的幼雏捕食,是否就像去工作一样?”
还有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追问,比如“别人对我保有什么秘密吗?”等。
本书既适合两三岁,正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阶段的小孩子,可以引领他们更加天马行空地去提问。亦适合十几岁,正处于对自我和世界有着强烈探索欲望的青春期的青少年。而作为一个成年人,亦能从这些跨度极大的问题中,获得一些启发或灵感。
如何跟孩子一起阅读这本问题书?《我能够到星星》一书,只有问题,没有答案。
当然,这些关于人生和世界的问题本来就没有答案,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与孩子一起利用好这本书,读好这本书呢?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家长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一定要给出一个答案。
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孩子去思考、去想象、去探索。如果家长着急给出答案,反而压缩了孩子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而且容易让孩子形成一种依赖,认为思考是大人的事情。
因此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就一个问题给出尽可能多的答案。或者自己先给出一个答案,鼓励孩子去推翻、去延伸。
童年和少年时学习哲学的黄金期。这一时期,好奇心开始觉醒,孩子开始直面世界和人生。这一时期,他们的求知欲和自由游戏的心态,让他们天然具有哲学思维;这一时期,他们尚单纯懵懂,比汲汲于世俗功利的成年人更容易接近世界的真相。
因此,对儿童的哲学启蒙并不难,只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并加以有效引导,孩子的哲学天性就会释放出来。当孩子在思维中天然加入了哲学,他们对问题的认识,也会随之变得更加深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