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学习,总是牵动着每个家长的神经,有些表现明显,有些低调,我就属于后者,表面一派云淡风轻,实则牵心拉肺,做不到淡然,有时候甚至茫然。
这个期末,我第一主动找了儿子的班主任,因为孩子被点名批评。
以前并非不重视和老师沟通,而是真的很信任孩子,试着让他自我管理,我默默关注。所以,当老师告诉我他学习态度都不端正时,我吓了一跳。
这句话让我揪心,他一贯表现不错,难道我的放松做错了吗?我的心开始了新一轮拉锯。
大多数家长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玩得好的小朋友都上好几个课外班,自家娃是不是学少了?管少了怕娃没规矩,管多了又怕娃缺失天性。
娃一受到表扬,心里就踏实,松口气;娃被批评,马上绷紧皮鞭,实施严厉教育;娃最近情绪老失控,又怀疑是不是逼狠了?
父母的心总在拉锯,总是博弈,总想寻一个标准答案,一个让自己心安的完美方案。怎样做才是对娃最好的教养?而不会耽误他一生。这个问题就像人生课题始终在父母脑海挥之不去。
无独有偶,老友也面临这个难题。女儿高三了,我调侃她高三家里鸡飞狗跳,她对我倒出一肚子苦水,各种纠结、焦虑、矛盾、与难题。
《少年派》中校长对高三家长有句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卸其QQ,封其微博,删其微信,去其贴吧,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思过、读书、明智、精进,而后必成大器!”
老友深以为然,决定将女儿看紧,不能松懈。却遭遇女儿爸爸的釜底抽薪,带着女儿到处散心,生怕女儿压力过大想不开。
夫妻俩在教养问题上又一次不统一,双方各执其辞,各有其道理。到底怎样教养才最科学呢?
2半个世纪前,心理学家就发现:父母的养育风格,直接决定了亲子交往的质量,是影响教育效果的神奇“开关”,对于孩子的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影响深远。
如果你平时很关注教养问题,你会发现,很多教育理念是矛盾的,甚至相反。
BBC纪录片《天下有所谓“正确的养育风格”吗?Cherry的养育困境》带我们走访了6个不同养育风格的家庭。
第一个严厉型养育风格。他们家对孩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严格的规定,犯了哪条罚哪条。两个孩子都非常听话,但家庭氛围总让人无法完全轻松。
第二个过度满足型。这个单亲妈妈想给孩子最好的,兼职三份工作,将对孩子的爱转化为物质的满足,孩子玩具堆积成山,但满足感却很低,情绪也常常歇斯底里。
第三个过度保护型。妈妈常忧虑孩子的安全,不放心孩子出门玩,孩子在妈妈影响下,对生活充满了各种恐惧与焦虑,而不是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第四个自由型养育。妈妈是个职业作家,孩子在家接受知识教育和生活教育,自由玩耍,孩子们非常快乐,但由于缺乏社会认可的学历证书,将来的发展也有可能面临不同程度的限制。
第五个竞争型养育。妈妈本身就是一位成功的社会精英,对孩子也复制着自己的精英养育。她认为孩子出生竞争就开始了,所以宁愿损失掉孩子童年的一点快乐去换取她以后的成功。
第六个对抗型养育。母亲的教养非常严格,但爱的传递并不充盈,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亲子间完全无法沟通,互相不信任,导致需要外力干预调和。
每个家庭的教养方式,都跟养育者的职业、性格、认知息息相关,带有自身的烙印。都有它的可取之处,也同时伴随着弊端。哪一种更好?也许永远没有完美的标准答案。
它让我们看到,教养没有一定之规,孩子也没有统一的模板,适合自家的,适合孩子的需求与发展的,就是最好的。
世上本没有完美,父母也都在不断实践中慢慢走向成熟,即使是教育专家,也无法说自己每一步都走得恰到好处。
但有一个基本点至关重要,那就是养育者的心容量,是否愿意反思自己,坦诚自身的错误,并实施改善。
3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好的妈妈是这种,我随时都愿意承认我的教育有问题,承认我曾经对孩子做错一些事情,我愿意承认我的错误,我还愿意改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敢于反思自己,勇于坦诚错误,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养育孩子也是如此。
BBC纪录片的走访者Cherry,她也为女儿只吃零食、哭闹拒绝吃正餐烦恼不已。每天下班回家,面对哭闹不休的女儿,疲累不堪的她只有妥协。
走访了6个家庭,她没有找到完美的养育方法,但她洞察了自己的错误,妥协助长了女儿的恶习,她决心改善。
周日,她不提供零食,只有三餐。女儿的哭闹,让她也精疲力尽,但这次,她没有发火,也没有妥协,她和善但坚定。晚餐时,饿了一天的女儿终于拿起了小勺子,吃饭了。
Cherry喜极而泣,她差点就要破功了。这一次拉锯战,让她心理上跨出了一大步,她切身感受到了拉锯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然后坚持下去的力量。
不断反思,永不放弃,终能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找到一个适中的平衡点。
并且要明白,父母不是神,也会犯错误,孩子的委屈抗拒,往往来自于父母的蛮不讲理,但这时父母坦诚自己的错误,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化解孩子的对立。
《少年派》里,距离高考一百多天,林妙妙还逃课直播,成绩一落千丈。
当王胜男发现女儿为直播打算放弃高考时,怒气飙升。“站在一本线,跳入211”的梦想破灭了,女儿还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她失去理智的恶言恶语,母女间对抗升级。
林妙妙觉得失去了自己的直播事业,无人理解,心在寒冬腊月的冰水里孤苦无依,在母亲再一次责骂声中生无可恋,冲到了楼顶。
王胜男发现女儿面如死灰,企图跳楼时,终于吓晕了过去。
在救护车上,一辈子强势的王胜男放弃了自己的主张,她跟女儿服了软,承诺尊重女儿的想法。妙妙面对母亲的悔悟,没有因又能搞直播而开心,反而哭着承认自己的错误。
破除坚冰的只有为爱而敞开的心扉,承认自己的错误,接纳对方的意愿。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父母打骂孩子肯定不对,但任何人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好的教育,不是让父母当神,而是教会他们,用爱,及时弥补和愈合孩子的创伤。”
4哲学家格洛维兹和麦金太尔指出,人类的错误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第一类是“无知之错”,我们犯错是因为没有掌握相关知识;
第二类是“无能之错”,我们犯错是因为没有正确使用这些知识。
孩子其实是大人的一面镜子,在养娃路上,为避免无知之错,家长需要时时学习;为避免无能之错,家长还需要时刻反省,时时觉察。
为人父母,永远在担心与焦虑中徘徊前行,这份焦虑本身也是一种反省,让自己不容易一意孤行。所以不要惧怕焦虑,但同时也不用过于焦虑,育儿的道路千万条,找那条适合自家的,用心关注孩子,时时觉察自己。
《红楼梦》中林黛玉有句脍炙人口的话: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她说的是现实中的常态,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基点不是理,而是爱!在家庭中,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是要战胜对方,让“我”说了算,而是在磨合中了解对方,理解对方,让彼此能够携手同行。
人生是一场远行,更是一场修行,家庭就是我们并肩前行的小团队。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只有不断反省,不断修正的跋涉之旅。
养育孩子,何尝不是父母的一次价值实现?我们养育的孩子不要求最优秀,但一定是孩子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