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跟家长说:“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但是家长们却总认为,把孩子的习惯培养好,这样他就能考个好成绩。
诚然,好成绩确实需要好习惯为基础,但是好习惯的培养却不完全是为了考个好成绩。培养好习惯,才能培养出一个好品格的孩子。
但是做父母的,却经常忽视了这一方面。
一我的班级里有个很聪明的小男孩,口才很好,上课回答问题很积极,经常会有出彩的观点。
但是这个孩子的习惯却很不好,晚上回去不完成作业,检查背诵课文时经常可以看到他在那绞尽脑汁就是背不出来的情景。每次听写都是错得特别多。
从我跟他父母的接触来看,他的父母素质比较高,每次给他妈妈打完电话后,他妈妈都说回去好好收拾他。但是孩子的情况却越来越差,我就很奇怪。
几次交流下来,我才知道,这个男孩每次在家写作业,总是让他妈妈催,他妈妈说:“我就看见他在那扣扣搜搜,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干那个,气得我就去说他。”
其实这位家长就是没有重视起对孩子习惯的培养,看到孩子成绩越来越差,心里着急,却没有方法,也不跟老师请教。
只是一味地催促孩子,根本起不到作用,还让孩子越来越反感。家长应该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喜欢磨叽,是因为不会做,还是没有时间观念。
通过孩子的成绩可以看出孩子的习惯如何,结合孩子平时的表现,可以看出孩子并不是不会做,只是不会安排时间。
想要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少不了家长的帮助。家长可以给孩子设定闹钟,最开始可以设定五分钟,在这五分钟之内让孩子专心做作业,五分钟一到,孩子会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慢慢就会形成时间观念。
再来看看这五分钟时间孩子做了什么事情,孩子就会发现,虽然五分钟时间很短,但却可以做很多事情。
慢慢地可以再设定十分钟、十五分钟、二十分钟往下类推。在长期的锻炼中,孩子就会形成时间观念。
所以,家长们不能单纯地去看成绩,不要粗暴地认为孩子考得不好就是没好好学,而要根据孩子各方面的情况,比如听写、背诵、上课情况,以及在家的学习和玩耍情况,要从孩子平日的细节中去发现问题。
帮孩子分析出根本原因后,再对症下药,才能让孩子走出困境,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对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好成绩不代表就有好习惯,好习惯不代表就有好品格。
我班级里还有一个特别可爱的男孩,学习非常好,读书、写字都很棒。但是在二年级下学期时我却发现这个孩子的一个坏毛病——没有耐心。
那是一节语文课,我正在让孩子练字,孩子们都在认真地书写,整个课堂很安静。然而这时却不知从哪里传来一声很大的声音,是某个孩子在使劲地敲桌子。
一问之下,有个孩子说:“老师,是××在敲桌子,他因为写的那个没写好,他就敲。”
我一听赶紧过去轻轻地劝他:“写不好可以再写,没有谁能一下子就能写好的,多练几次就好了。”
他点了点头,但似乎并没有把我的话放在心上。
之后我就特别观察这个孩子,我发现他的课桌上都是他用铅笔画的痕迹,练习册上也到处乱写乱画,可以看出这个孩子心不静。
我发现这个情况之后就跟他妈妈反映了一下,没想到他妈妈并不在意,只是轻描淡写地说:“知道了,老师,等他回来我说说他。”
果不其然,这个孩子之后并没有什么改变,反倒是脾气越来越暴躁,经常因为学习上遇到一点点小问题而发脾气。我跟他谈了几次还是没有什么效果,后来开家长会时,我又跟他家长提了一下,还是不在意。
通过我的了解,这个孩子的父母对他的学习要求很严格,学校的亲子活动家长很少参加,不得不来的时候也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所以这个孩子运动能力很差,是班级里最胖的一个孩子。也正是父母对他的严格要求,才让他对自己吹毛求疵,受不得一点挫折。
即便他学习很好,但是如果家长不注重孩子品格的培养,孩子的脾气会越来越难以控制,对孩子本身就是极大的伤害。
卡耐基说过: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
所以,家长不能仅仅只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更要注重孩子品格的发展,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即便孩子学习再优秀,他也经受不住风雨的打击。
三在当今教育中,大部分家长还是注重孩子的学习,即便认识到孩子习惯的重要性,最终目的也是以让孩子考个好成绩为目的,也就是说,只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忽视生活及品格等习惯的培养。
我们经常看到弑母的新闻,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可以看出这些父母都忽视了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还有数不清的巨婴的,少不了父母的溺爱,让他们失去了生活的自理能力。这些案例的发生,父母的责任占很大的原因。
我在上大学之前,父母对我也是管教很严,除了学习其他都不管,不关心我内心的想法,使我形成了较真、孤僻的性格。
在上大学之后,离开父母,过上宿舍生活,这样的性格也是别人所不喜欢的,在新环境里,我才明白,以前父母教给我的根本适应不了社会,所以我不得不学着改变自己,但也是在受了无数伤害之后。
在《触龙说赵太后》中提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作为父母,培养孩子的习惯是很好的方式,但不应仅仅着眼于眼前的成绩,而要为孩子的未来做打算,让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性格,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改变的社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