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0~6岁这个阶段,将会决定孩子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2
"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蕾德.阿德勒说过一句话:幸运的人能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却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迈克尔·杰克逊。稍微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迈克尔有一个非常不幸的童年。为了满足父亲成名的私欲,迈克尔从5岁开始就陷入到了没完没了的训练中。稍有懈怠,就会遭到父亲的抽打和虐待。

小时候去录音室的路上,迈克尔每次都会路过一个游乐场,看到里面的孩子们在无忧无虑的玩,他也想去,可父亲不让。后来每当他再路过那个游乐园时,都会忍不住偷偷地哭泣 。由于童年的缺失,长大后的迈克尔很爱跟小孩子们玩,也会做一些比较幼稚的举动,比如像猴子一样爬树。

父亲从来没有对迈克尔说过“你做的好,爸爸为你骄傲”这类的话。而永远只会说:“你这还不够好,那也不够好 。”父亲的否定,也让迈克尔一直很自卑,即便后来成为了最年轻有为的歌手,他的内心深处却始终有一种失落感。

除了否定,父亲还会嘲讽迈克尔的长相:你看看你那大鼻子,真难看,真不知道你长的像谁!迈克尔曾坦言,父亲的这番话,曾让他恨不得去死。成年以后,因为对容貌的不自信,他又多次进行了整容。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这本书指出: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如何应对自己的朋友、选择爱人,在工作中表现出的能力和兴趣等几乎一切心理状态,仍在通过我们每时每刻的经历,不断地反映着我们的童年经历。

本书深入剖析了迈克尔杰克逊、伊丽莎白二世、查尔斯王子、小布什等名人的成长轨迹。同时,也为我们探索出了一套健康的模式以处理自己的原生家庭问题。透过这本书,你将了解到 :童年经历是如何让一个人变得严厉或和善、冷淡或黏人、病态或健康的。

作者奥利弗·詹姆斯,儿童心理医生、关系精神分析学家、作家、记者、电视纪录片制作人和主持人,被英国《泰晤士报》誉为“国民心理学家”。他的著作包括《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青少年的暴力倾向:在这个只有赢家和输家的现代文化背景下》和《沙发上的不列颠》。

具体来说,本书分为三个重点内容:

0~6 个月的自体感——父母共情抚育的重要性;

0~3 岁的关系模式——理应养成健康的依恋模式;

3~6 岁的良心——理应学会兼顾自己和他人。

一、0~6个月的自体感——父母共情抚育的重要性

精神学家温尼科特认为:母亲的共情对婴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就像食物对婴儿的身体健康那样重要。如果母亲不考虑婴儿的需求,完全按自己的时间表给婴儿喂奶或强制入睡,她就劫持了婴儿体验自身需求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婴儿就会形成弱的自体感,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和没有能力的。

在婴儿出生的头几个月,缺乏共情的母亲会通过每天无数次的细微互动,以数不清的方式影响婴儿的成长。其导致的结果就是,婴儿逐渐失去了快乐的能力,长大后很容易成为一个人格障碍者。

著名导演伍迪.艾伦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在他小时候,他的母亲总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不好,并时常对他进行体罚,因此艾伦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受待见的孩子。 为了取悦母亲,他变得异常努力。可后来即便成为了一个著名导演,他却仍然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因为自小在一个充满敌意的家庭长大,艾伦潜在的人格障碍变成了现实——他非常恐惧与人接触,在电梯里不敢和陌生人对视,当别人跟他进行肢体接触时,他会下意识地往后退缩。除此之外,他还有点杞人忧天,比如害怕乘坐交通工具,食物被人下毒,家里进了小偷等等。

二、0~3岁的关系模式 ——理应养成健康的依恋模式

我们在童年时受到的早期抚育,决定了我们的依恋模式。每一种类型的依恋模式,都由某种特定的父母养育方式引起。

1.回避型依恋模式

回避型依恋者成人后,不愿意和别人有密切交往,喜欢自给自足,既不依赖别人,也不被别人依赖。由于预期自己会被人拒绝,所以会抢先一步拒绝别人。在别人面前,他们往往表现得尖酸刻薄。

这类人的母亲,通常是控制性和侵扰性的。比如,在孩子想睡觉的时候,迫使他们保持清醒。到了青春期以后,她们对孩子的反应也通常是严厉的、冷漠的、苛责的。

2.缠人型依恋模式

缠人型依恋者喜欢和别人在情感上亲密无间。他们很容易和别人陷入爱河,一旦谈恋爱了,就会迫不及待地想与对方同居。而如果缺乏亲密关系的话,他们就会感到不自在和孤独。尤其失恋以后,更会让他们觉得生不如死。

缠人型依恋者的母亲由于从小过度保护孩子,限制他们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影响了孩子的独立性,导致他们对人过度依赖。

3.混乱型依恋模式

混乱型依恋者是前两种模式的合体,他们给人的感觉是变幻莫测的,别人通常猜测不到他们在想什么。

童年时,他们往往遭受了父母严重的虐待和忽视,一方面他们想跟父母亲近,另一方面又害怕受到父母的冷落。

4.安全型依恋模式

安全型依恋者是最幸福的一类人了。他们很容易与其他人建立情感,既享受独处的时光,又喜欢跟别人相处。如果一对安全型依恋者结合,那就更完美不过了,他们关系往往比其他夫妻更加和谐,即便有了冲突也能很快化解。

安全型依恋者通常都有一个优秀的母亲,他们的母亲积极又敏感,总是尽可能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她们会经常陪伴在孩子身边,让他们感受到母爱的温暖。

三、3~6岁的良心 ——理应学会兼顾自己和他人

父母的抚养方式,决定了孩子的良心类型:如果父母能在约束和鼓励之间找到良好的平衡,那孩子就可能具有善良的良心;如果父母严厉管束孩子,孩子就可能具有惩罚性良心;如果父母对孩子过于纵容,孩子就可能具有脆弱的良心。

1.善良的良心

善良良心的人,能够进行自我奖励,工作上积极主动,能够与他人友好相处,不会到处惹事生非。

这类人,通常有一对权威性父母,他们的父母既关爱孩子,又对孩子有要求。他们以理性的方式管教孩子,同时对孩子的成绩给予表扬。当孩子做错事时,他们会给孩子讲道理,告诉他们错在了哪里,以后该怎么做才对,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惩罚。

2.惩罚性良心

惩罚性良心的人,待人待己都比较苛刻,他们具有处女座倾向,过分注重清洁和整齐。相比其他人,他们更可能反对婚前性行为,觉得这有悖于传统道德。

这类人,往往都有一对惩罚性父母,父母把自己的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给孩子灌输了一种强烈的恐惧感,让孩子害怕自己会成为一个坏人。

受父母影响,B夫人一向滴酒不沾,有一天当丈夫递给她一杯酒时,她突然觉得:为什么不来一杯呢?拒绝喝酒的是她父母,而不是她自己呀!

3.脆弱的良心

脆弱良心的人,生活上比较混乱,更乐于随机滥交,喜欢从事短暂自制力和自发性的职业,比如摇滚、体育运动等。 具有脆弱良心的人,大都有一对不合格的父母。父母在行为举止上给孩子树立了坏榜样,对孩子的惩罚很随意,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总爱拿孩子撒气——吼叫、羞辱、打骂他们。受父母影响,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偏执,让自己的本能占上风,做出犯罪、酗酒、吸毒等恶劣行为。

四、内省——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

他们毁了你,你的妈妈和爸爸。

他们可能不是故意的,但它们的确这么做了。 ——菲利普·拉金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相信他们也已经尽了最大能力去照顾我们。所以,重点是认识到自己小时候受到了什么样的父母抚育,而不是去责怪他们。

作者詹姆斯认为:若要改变过去的经历对现在生活的影响,关键不是压抑现实,而是内省。我们能够描绘自己,分析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了解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评估自己的动机。认识到此时此地发生的事是过去经历的一种表述。

1.对亲近的人进行内省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不清楚的一些问题,不妨去跟亲近的人交流一下,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你总是向朋友抱怨爱人对你态度冷淡,朋友一针见血地给你指出:你的爱人之所以这样对你,是因为对方知道你依赖他,离不开他。

通过与别人的交流,领悟关于自己的真相。当你意识到自己不快乐的生活状态可能与自己的行为或信念有关,你就会更愿意去质疑自己的行为或信念。然后你会发现,自己的不幸中其实有一种自毁模式,事情不是非要这样进行的,你可以进行选择,采取行动,使你的生活发生预期的改变。

不过,现实生活中,能真心给你指出问题的人并不多,因为大家都怕得罪人,不愿乱讲实话,害怕破坏了两人之间的关系。或者你害怕向别人敞开心扉后,他们却不能理解你,还会把你的秘密透露给他人。如果实在有顾虑,你还可以尝试以下两种方法。

2.对心理咨询师进行内省

虽然朋友和家人都能给我们一些建议。但他们也都是普通人,或多或少会带有个人情绪和偏见。所以,专业的事最好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去咨询心理治疗师,他们将能给你提供更客观实用的观点,从而充分激发你的内省。

人们不是简单的生物,只有精神分析会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所有人都不是在玩一副完整的纸牌,离举办一个野餐还差几个三明治。我们倾向于拥有复杂的感情,这使我们非常矛盾,而精神分析是能对此作出解释的唯一理论。

作者的母亲曾经是个精神病患者。几次试图自杀,但在接受了几次精神分析治疗以后,不仅恢复了健康,自己也成为了一名精神分析师。可见,专业的心理治疗,能够从我们的童年经历中探索我们的感受,理解我们的思想,让我们以某种方式与别人讨论过去和现在的生活,从而改变自己。

3.通过艺术活动进行内省

闲暇时,很多人喜欢看电影、追综艺节目或者是看书。其实,这些娱乐方式也能激发我们的内省。艺术是增强我们对现实理解的一种方式——获得内省的一条捷径。

如果你觉得生活缺乏意义,建议你读读托尔斯泰的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如果你对未来感到迷茫,可以看看《肖申克的救赎》;如果你想学习如何爱孩子,也可以买《原生家庭生存之南》这本书好好读一读。

除了欣赏,你还可以自己进行创作。通过写作、表演、歌唱等方式,把内心压抑的情感和焦虑释放出去,从而获得极大的安慰和更大的觉知。

女演员鲁比•怀克丝是一名抑郁症患者,但她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将抑郁升华,通过表演喜剧的方式,博得了观众的笑声,提高了自我价值感。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里有句话特别引人深思:对大多数人来说,自己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0~6岁这个阶段的经历影响的。很多受原生家庭影响的人,或许很难改变那些伤痛。但至少,我们还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去给他们营造一个幸福的原生家庭!

"-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