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士兵突击》的朋友们可能会对一个经典场景印象深刻。在电视剧开头,许三多被爸爸拿着棍子追着打,让观众很有共鸣。
老话讲,“棍棒底下出孝子”,反映了那个年代中国的家庭教育模式,孩子调皮就打,打到听话为止。
现在,80、90后做了父母,“棍棒教育”虽然不再被认同,但是相似的情况还是屡见不鲜。
小时候,班里的男同学几乎全被老师动手教育过。家长也会跟老师交代,孩子不听话就打。
“棍棒教育”不可取父母都希望和孩子好好沟通,奈何熊孩子油盐不进,任你如何好言相劝,依然我行我素,屡教不改。家长就算是有120分的耐心,也会被耗尽。
情绪一爆发,就忍不住要动手教育孩子了。但是,一旦对孩子动了手,时间久了,不但无法有效的教育孩子,还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让孩子变得自卑、暴躁、懦弱,甚至还会染上暴力的恶习。
棍棒教育或许不可取。
教育为何频频受阻有很多宝妈为了教育好孩子,看了很多育儿经验,在孩子调皮不听话的时候,试图耐心的跟孩子讲道理,一开始,孩子还能听得进去,奈何宝妈太过唠叨,以致于孩子一听到妈妈的教育就逃跑。一肚子的育儿大法毫无用处,急坏了各位宝妈。
孩子不听话,极有可能是家长的教育方法出现问题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去教堂听牧师演讲,开始时他觉得牧师讲的真好,决定要给牧师捐赠一大笔钱。
过了十分钟,牧师依然在滔滔不绝,让马克吐温心生不耐,决定只捐赠一些零钱。又过了二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的意思,让马克吐温彻底崩溃,他起身离去,一分钱也没有留下。
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
家长说的越多,孩子越不耐烦。经常是家长还没说话,孩子就已经没有耐心了,等家长开始说教,孩子就彻底听不进去了。家长们总觉得是孩子叛逆期逆反心理太严重,殊不知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出现了问题。
冗长又枯燥的会议无法让员工听进去而起到效果,同理长篇大论的教育同样也会让孩子崩溃。教育是一门学问,在批评教育孩子之前,家长需要先自我反省。
有画面感的教育更有效有一次,偶遇一对母子,妈妈在给宝宝讲故事,说到“无精打采”的时候,孩子一脸疑惑,让妈妈解释。
可是妈妈怎么讲,怎么逐字的解释,宝宝还是听不懂。她上前去,告诉宝宝, “无精采”就是你的奥特曼在打架的时候突然没电走不动路的样子,宝宝听完恍然大悟,继续开开心心的听妈妈讲故事了。
加拿大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曾经说,通过故事传达的道理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孩子在小的时候对于父母的说教和道理都是没有概念的,单纯的语言教育对孩子来讲过于抽象,孩子理解不了,自然记不住也听不进去了。
相比之下,通过讲故事来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脑海里有画面感,有助于让家长的说教充分被理解,教育也就更加有效。
朋友家的孩子总喜欢骗人,每次妈妈教育她的时候,她都敷衍的说记住了,可是还会再犯。后来,妈妈给孩子讲了一个故事,把道理蕴含在故事中,果然,孩子真的听进去了,终于改正了说谎的坏习惯。
脑科学专家说,人类的大脑对于文字信息的编码只有一次,而对图形信息则会有两次编码。因此,相较于文字信息,图形图片更容易被记住。
因此,小朋友的大脑对抽象的语言说教反应并不强烈,有画面感的教育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诱导式教育更加有效在说服技巧中,有个名词叫做“诱导式规劝”。而“诱导式教育法”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通过分析孩子的心理特征,将教育的作用与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培养孩子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我反省。
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总是和自己唱反调,纷纷责怪孩子叛逆期太难管。
实际上,主要是由于家长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想法。
每个人都渴望摆脱约束,什么事都可以自己做主。一旦觉得受控,就急于摆脱而反其道行之。这种越是被禁止就越要去做的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禁果效应”。
孩子虽小,但也会有这样的心理。
一旦孩子的行为受到父母的过分干涉,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逆反。为了摆脱控制,就会故意的违抗父母的命令。要解决这样的问题,父母就要尊重孩子,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孩子感兴趣的方法对孩子进行诱导教育。
著名文学家苏洵就是“诱导式教育”的专家
苏洵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在小的时候非常顽皮,不听管教,每日的贪玩不上进。虽然苏洵经常耐心的教育,但是收效甚微。
后来,苏洵想了一个方法,在儿子们玩耍的时候,在一旁看书。当孩子们跑过来的时候,苏洵又把书藏起来了。长此以往,孩子们非常好奇父亲到底在看什么,就偷偷的拿出来看。
时间一久,两个孩子就把读书当成了乐趣,把原来玩耍的时间都用来读书。后来,苏轼和苏辙在文学上的造诣越来越深,发展成为一代名家。
苏轼和苏辙的成才离不开家庭的教育,苏洵的教子方法在今天仍然适用。
诱导式教育要这样用诱导式教育是一种需要耐心、细心,同时需要善于表达的教育方法。在进行诱导式教育之前,家长需要完全的了解孩子,包括孩子的喜好、习惯等。
1. 依照孩子的喜好进行诱导
孩子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会更感兴趣。比如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家长们就可以依照动画片里的人物给孩子讲故事,把想要告诉孩子的道理放进故事里,孩子更容易接受。
如果想要教孩子认字,可以把孩子喜欢的卡通人物的名字写下来教孩子认识,孩子在看动画片的同时也会对这些字加深印象。
2. 家长以身作则,耐心陪伴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孩子上学之前,是父母天天和孩子待在一起,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对于孩子的调皮和任性,家长们要摆正心态,耐心的找到孩子的兴趣爱好,用孩子的爱好当做教育孩子的工具。
3. 学会讲故事
有画面感的教导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因此,需要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学会讲故事。
最好可以绘声绘色的讲完一个故事,语言不用过于高端专业,主要是为了让孩子能听懂。最重要的是,要把想告诉孩子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从故事中得到启发。
家长们要知道,一味的说教不仅收效甚微,还有可能适得其反。学会方法,才能让教育更加有效。
诱导式教育就是用间接的方法引导孩子,要注意的是,对待孩子要灵活运用,切勿偏离诱导方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