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邻居家的娃一直就是个偏内向的男孩,那会儿每天带他下楼活动,小区有几个同龄的小娃儿经常在一起玩,他总是被抢玩具的那个。
“妈妈,我的玩具被他抢走了”
“那你去要回来”
“我要了,他不给我。呜呜呜”
小男孩的妈妈过来了,稍加了解后直接走到了小朋友面前,一伸手就拿回了那朵小花,完全不顾其他孩子妈妈诧异的神情。
她把玩具递给小男孩的时候,像是要让别人都听到一样,很大声的说:宝宝,你要记住,自己的东西就是自己的,别人想要想玩需要们同意才行,否则的话那就是抢,那就不是一个好孩子了。顿了顿她又说,宝宝,你的东西,谁要是抢的话你就抢回来,拿回自己的东西是应该的,爸爸妈妈都会支持你的!
相信每一个妈妈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正在玩耍时东西被别的小朋友抢走了,那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每个孩子在三岁左右都会出现特别明显的物权概念,所谓物权概念就是物品的归属权。物权概念的确立是孩子安全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识。物权概念建立的较好的情况下,孩子知道这个物品是属于他的,别人手里面的物品是别人的。
1、首先在有冲突的时候,第一时间出面“护犊子”
如果娃儿碰到了社交中的冲突,被抢玩具了、被推了一把,什么时候教给他回应的方式最有效?
当然是当下。
小娃儿没有那么强大,没有爸妈的引导,他不会知道在冲突面前应该怎么做。
物归原主,更能教会被抢东西的孩子:
我们其实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很好地保护我们自己的权益。
哪怕是在多子女家庭,该是哪个孩子的东西,就归哪个。
如果家里老二太小,哭闹着想玩老大的玩具老大却不肯,这时最好的办法,不是教训老大,逼他分享、出让自己的界限,而是抱走小的,转移小宝宝的注意力。
知道一直要求孩子忍让,最要命的后果是什么吗?
是一旦遇上校园霸凌,他们基本就没跑了。
从这个角度说,父母通过言行亲自告诉孩子:你不必退让,真的非常非常重要。
如果一个孩子在父母的权威强压之下,早早习惯了隐忍和服从,甚至讨好,那么当他遭遇霸凌之时,他的概念里是没有“反抗”二字的。
2、能够守住自己的人际界限
绝不能主动攻击,但也不能被侵犯,这是娃必须知道的人际界限。
虽然对于小娃儿来说,人际界限这种东西太高深太抽象了,但是每个娃儿都会感知到什么样的关系是舒适的,什么样是不舒适的,他们需要知道不被侵犯。
3、最后,就是教会孩子使用商量用语、交往用语。
在平时跟孩子玩儿游戏的时候,多说几次“把你的小皮球借我玩儿可以吗?”,“把你的书借给谁谁谁读一下吧?”鼓励孩子想玩别人玩具的时候说这句话。
同时也可以教孩子“如果你想要别人的东西,可以拿自己的东西跟别人交换,如果别人愿意,你就能玩儿到想玩的玩具了。”这样子使用不同的策略教会孩子轮流使用的策略,学会分享、等待、轮流、共享这些品质。
真正被父母尊重的孩子,他走上社会,才有能力对糟糕的、坏的事情说不。
他才懂得珍视自己,以及自己的需要。
也才真正不惧怕,不讨好,不卑不亢,真正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
你愿意自己的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