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下角“关注”我噢~
专家们喜欢往中国爸妈身上打板子
其实我们的“功利”,源于不知道的“焦虑”
文/樊未晨 中国青年报记者 ,mom进行了部分改编
图/绘本《风吹到哪里去了》
两岁开始阅读,3岁达到6年级阅读理解标准,之后连续3次跳级,16岁荣获全美高中生最高荣誉总统学者奖,并以满分的SAT成绩考入哈佛,同时被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录取,攻读钢琴表演硕士学位……
这就是今天要介绍的美国德州华裔少年天才潘晖诺。
谈到天才,不少专家批评中国的家长太过功利。确实,不少家长拥有一颗极强的功利心,不放过任何一条捷径。所以,才有那么多孩子学奥数、学钢琴、学画画,才会出现上万名孩子参与神童测试的壮观景象。
不过,如果跟家长们接触多了,就会发现家长们功利的外表之下是一种深层次的焦虑,不知道把孩子向哪个方向培养的焦虑。
不久前,中青报记者采访了潘晖诺和他的妈妈潘若莎女士,这个天才少年的培养之路是否一帆风顺?他的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否总能体会到“四两拨千斤”的快意?希望他们的讲述在向大家揭秘天才的成长秘密的同时,也能帮我们走出“不知道把孩子往哪个方向培养”的焦虑。
知识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潘晖诺两岁时就能够阅读了。妈妈尽可能满足他的阅读需求。她说:“每次去图书馆都会借20本书。”
一些家长会一直这样走下去,教孩子认字、背诗……但潘若莎觉得,对于潘晖诺这样的孩子来说,“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知识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即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以心理学来解释,这就是在试图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妈妈这样的教导下,潘晖诺成了最爱问问题的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不仅要学会老师教授的知识,还要弄清楚这些知识是怎么来的,以及为什么会这样。
潘若莎说,正是因为懂得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儿子从小就比别的孩子做的事情多。与其说过人的聪慧使他连跳三级,不如说这种“广泛联系”的思维方式,使他对吸收知识充满强烈的渴望,成了一大块快乐的“海绵”。
父母要做孩子成长的“土壤和空气”“不少家长总抱怨孩子这不好那不好,其实是自己没有用心去做。”潘若莎说。一个邻居见到潘晖诺非常爱读书,便抱怨说自己的孩子不爱读书,给他买的书“总是翻一翻就丢在那里了。”潘若莎曾问邻居自己是否读书,邻居回答:没时间。
一次邻居的孩子过生日,潘若莎主动提出帮忙带孩子们一起玩。
潘若莎把孩子带到了书店,面对各种图书,这个孩子总是乱翻。潘若莎在一旁仔细观察,发现虽然这个孩子在每一本书上都不会过多停留,但是当他看到一本恐龙的书时“多看了一会会儿”。潘若莎问孩子要不要买回时,孩子回答“无所谓”。
在回家的车上,孩子很快把买来的书随意翻了翻就丢在一边了。到家之后,潘若莎先把那本书仔细地看了一遍,吃饭的时候便把书上有意思的内容拿出来跟孩子们一起聊。那个孩子听了之后觉得非常新奇,饭后,孩子迫不及待地把书找出来认真地看起来。
潘若莎认为,孩子需要的是,父母把他们引到读书这条路上去。现在的很多父母不停地给孩子买书,恨不得将整个书店搬到家里。其实这种行为是一种推卸责任:书都买了,再学不好就不是我的问题了。
因此,潘若莎在教育儿子过程中,经常会问自己:“我这样做,是为孩子好,还是为自己好?”
她认为,要求和约束自己,比要求和约束孩子似乎更重要。因为父母不可能凡事都做得对,要降低自己的失误对孩子的影响,就需要在不断约束自己的过程中,成为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做他们成长的“土壤和空气”。
让孩子对选择有自己的理性判断应该说,潘晖诺在音乐上也很有天赋。他3岁开始学钢琴,7岁学小提琴,在休士顿青年交响乐团连续5年担任首席小提琴手。但他最喜欢的还是钢琴,曾应邀在密苏里大学等学校表演独奏,也与众多交响乐团合奏。
“没有恨过,你肯定没有真的爱过,”潘晖诺说,不过他不是恨钢琴、恨音乐,而是恨自己。他曾经为了一个曲子六个月都没有练好而恨自己。直到现在潘晖诺对音乐都有着强烈的感情。
不过,与不少其他琴童相比,潘晖诺对音乐的理解似乎还多了一层理性。
“我觉得音乐是有声音的数学。”潘晖诺学琴不久就对妈妈说出这番话。大概得益于妈妈“知其然且必知其所以然”式的教育,潘晖诺的学琴之路也伴随着思考。他认为,音乐与数学一样,是有规律的。正因为有普遍的规律,音乐才能打动那么多人。在他看来,音乐有两重美,一是来自规律,一是来自随性和感性。
正是由于这种理性思考基础上的热爱,潘晖诺上中学后,仍然没有放弃音乐。
潘若莎说,在美国,九年级之后学习压力是很大的,学生每天都要保证每次作业、每个项目准时呈交,晚交了电脑就会自动减分。而丢掉一点分数,就会与好学校擦肩而过。即便在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潘晖诺依然坚持每天练琴,一直持续到大学。
即使在这么紧张的情况下,潘晖诺一直坚持每天练琴。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大学,16岁时,他被哈佛大学录取,主修神经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同时他也被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录取攻读钢琴表演硕士学位。
很多家长都希望有一个天才的孩子,其实,天才除了在接受知识时更加有优势之外,要想成功,勤奋是必经之路。“我经常凌晨四五点才睡,早上九点多就又起床了。”潘晖诺说。现在他每周去一次音乐学院,虽然时间并不很多,但是“别人在钢琴房里看手机、看手提电脑、Facebook的时候,我绝对百分之百投入在钢琴上。”
不是每个人都有潘晖诺那样的天分,也不是每个潘晖诺都能遇到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用力但又没有用力过猛的妈妈。不过从这个新鲜出炉的天才少年的成长故事中我们得出的仍然是古老的有些过时的答案:成功=1%的天分+99%的努力,只是,在潘晖诺的成功等式中,我们还应该加上“父母的理性引导”。
在对潘晖诺的教育过程中,潘若莎总结出这样的规律:孩子越小父母越不能着急。父母着急,就把功利心给了孩子,孩子学会了这个之后,这个人的‘格局’不会大,走得不会远。
简单的说,不要焦虑不要着急
爸妈们需要提升自己,理性引导孩子
让孩子自己能够找到为之努力的理由
推荐阅读:世界上“最差劲的父母”,竟是孩子最想要的父母!
"mom看世界:践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养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与我携手同行。对啦,目前我在“头条号、公众号”两个平台发布文章,名字均为【mom看世界】,欢迎关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