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美育离生活很遥远,这些方式要么专业性很强,要么需要付出较高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到底有没有一种美美育式记不仅简单又不需要父母和孩子大量时间呢?当然有,不妨打开播放器从让孩子听音乐开始吧。
音乐是孩子最先接触到的美育,音乐对孩子的美育最早可以追溯到胎儿时期。相关研究表明,早在受孕后的第四周,胎儿的听觉器官就开始发育,第二十八周,胎儿的传音系统已充分发育完成,并可以发生听觉反应。也就是说,七个月的胎儿就已经具备了听到声音的所有条件,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听着妈妈规律的心跳,感受到生命最初的韵律之美。
孩子最先感知的母爱的美就是用听的方式,当然这是父母就可以对宝宝进行音乐美育了,这便是被大家熟知的音乐胎教。
这种教育可以延伸至宝宝出生以后,五个月大的宝宝就能够清楚记得每首曲子的旋律和先后顺序,爸爸妈妈可以在夜晚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帮助宝宝入睡,在白天放一些欢快的音乐,让宝宝随着节奏伸展四肢。
这样不仅能帮助宝宝打造规律的睡眠时间,还能减少宝宝哭闹,音乐美育历史悠久,无处不在。
没有艺术细胞的家长也可以用音乐对孩子进行美育,因为音乐无处不在。
手机铃声、动画片插曲、广播操的背景、音乐汽车上的车载音响,我们的生活几乎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被音乐覆盖着,反正是要听音乐,那不如有目的的选择一些旋律优美歌词健康的曲子播放。
2
音乐美育虽然历史悠久入门容易,但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也存在不少误区。
最大误区是,人们觉得音乐美育等于学乐器。一提到用音乐进行美育教育,许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让孩子学个钢琴和小提琴这样的大众乐器。
当然如果孩子真心喜欢,并能坚持练习固然是好,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李云迪、郎朗这样的音乐家。
而孩子如果小小年纪校被迫学习,难免会造成抵触心理,我先生就对音乐非常不感兴趣,问其原因正是由于小时候爸爸非逼着他学二胡造成的,其实音乐美育不一定非得借助某种乐器可以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进行。
比如我们用筷子基本用小木棒敲饼干盒子,演绎出旋律的节奏,就能满足孩子制造声响的欲望,借着玩的方式让孩子去接触音乐,喜欢隐约自然而然的进入学习的领域,这便是孩子最好的音乐美育启蒙。
误区二,音乐美育等于考级。孩子如果有兴趣选择了学习某些乐器本来是件好事,但如果被家长驱使着参加没完没了的考级,反而会打压他们对音乐美育的积极性。
如果父母只是为了让孩子多一门特长而逼迫他学乐器考级比赛拿证书,那么这样子不但达不到美和育的目标,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最终使他们离音乐越来越远。
3
音乐美育也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必须经过接触、感受和喜欢这三个基本阶段,再加上学习和训练这两个步骤,当孩子对音乐有了持续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不管是以后要走成专业的音乐之路,还是纯粹让音乐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都是十分珍贵而美丽的。
还有一些父母,觉得音乐美育的打开方式一定要非常高雅,要穿着正装坐在庄严肃穆的音乐厅里,听着音乐和欣赏格局这成人式音乐美育的一种。
一个朋友跟着父母去了几次音乐节,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汪峰许巍这样的摇滚歌手,后来碰上情绪低落的时候,他就会唱她们的歌,寻找力量。
好的音乐是无论用什么方式都会让孩子受益无穷,不仅能疏导他们的情绪,培养他们的专注力,还能提高他们对美学的鉴赏能力。
音乐美育虽好,可入门容易形式多样,但仍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我们现行的教育体系中,对于音乐这样的副科依然不够重视。
4
马云在回到课堂的演讲中,感慨地说,若我可以重新设置中国的教育体系,幼儿园的孩子们必须学会唱歌,必须懂得音乐,必须欣赏音乐。因为音乐跟天堂行通,将来要寻找开启人类智慧的方式是通过音乐达成的音乐对人实在太重要。
马云还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家加拿大华人爸爸回到国内工作的妈妈却坚持留在加拿大,理由是要陪女儿学习花样滑冰。马云非常不理解,他问中国的花样滑冰技巧已经很好的干嘛不在北京学。爸爸说,这位因为中国的花样滑冰音乐只是背景音乐,而西方的花样滑冰训练是陈述到音乐里面的。
那里的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力更强,非常明白了似的,就好像我听朗朗弹钢琴,我只知道谈的好,很难谈到好在哪,完全感受不到。
如果没有这种音乐美育的熏陶,孩子就会少一条寻找智慧的途径,也少了一种领悟世界美好的感受。
所以音乐美育好,但在现行的教育体系和文化里重视程度依然远远不够,他需要每位有心的父母春风化雨般对孩子灌溉琢磨和渗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