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触了一个初中刚毕业的学生,我发现上课时给这个学生讲绘画技法时,我刚讲完一段话后得不到学生的任何反应。语言反应和肢体反应都没有。在他自己画画的时候,也不主动提出问题,对自己的作品也不做任何评价。感觉像是把自己关在一个塔楼里面一样。
为了更好的教好他,我约见了他的妈妈,了解情况。
孩子成长在单亲家庭,一直由母亲带他。母亲是营销讲师,心理咨询师。在和这个妈妈交流的过程中,我感到母亲非常自信且阳光。用她妈妈的话讲:“孩子这个年龄什么都和我反着来,根本不听我的。”而孩子经常打击她的母亲,妈妈是这样回答她的:“你没有打击到我,我还是这样阳光自信。”这位妈妈希望通过自己给孩子树立个榜样,来帮助孩子走出来,结果却适得其反。
最后聊到深处,这位母亲说她自己的父母是在谈恋爱的时候生下的她,后来她的父母都不要她了,她自己是由奶奶带大到18岁去世。18岁参加工作后,边打工边学习,最后考上了本科,还有了现在的事业。母亲说:“我的成长比我女儿还艰难,为什么她现在是这样,好像放弃了自己。”我问道:“你和你奶奶感情好吗?”母亲回答:“很好”(我看到了她眼中的湿润)。我说:“其实你和你奶奶的亲密感就是你继续努力的动力,不是吗?”母亲说:“是的,我小时候陪他时间太少了,我平时工作很忙。”
单亲母亲为了生计,没有时间陪孩子这是普遍现象。据母亲说,孩子在小学阶段样样都很好,为什么到初中感觉就放弃学习了,整天玩手机。母亲认为是选错了初中。我提醒到:“妈妈是孩子在任何时间都可以抱着哭的对象,父亲是社会规则的象征。下次他再打击你的时候,你不用表现坚强,就说你伤害到了我。”总结:孩子小学阶段很优秀,也许是因为家庭的变故后,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而长大失去那份天真后,又看了一些带有社会负面内容的小说(母亲描述学生看了些看标题就是比较消极的小说),开始放弃自我。
据母亲描述,孩子不愿意表现自己,交心的朋友也比较少。我认为这是小时候亲密关系的缺失带来的结果。这类孩子对待朋友非常好,但是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为人处世方面没有灰色地带。这位母亲表示同意。
之后的教学,不能以纯绘画技术交流为目标,要想走进学生内心,要从他关心的内容开始了解他。在一下次课堂上,教学方式会进行调整。要让孩子走出来,需要他给出反馈的信息,让他自己从他的塔楼里走出来。
作者:极典画室,成都美术培训一线品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