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阶层性的考试,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能看到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说这话的孩子叫熊轩昂,是前两年北京高考的文科状元,出身外交世家,父亲在巴西,母亲在东帝汶驻外。前阵子这番惊人之语一出,“寒门再难出贵子”和“育儿鄙视链”一时间纷纷成了搜索热词。
有人说他耿直, 也有人说金字塔顶尖的人才有资格讨论游戏规则。无论是哪一种评价,状元的这番话无疑触动了这个时代最大的痛点,将教育与阶层之间的微妙关系一语道破。
数十年间,中国家庭财富积累速度大大提升,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先天得以享受相对优质的教育。但国内日趋激烈的资源竞争似乎并没有让这些家长松一口气,子女教育依然是他们心头放不下的一块石头。
学龄前开始,各种攀比就已经开始进行,家长们心中一条条育儿鄙视链,都是为了免于阶级向下滑动。从孩子出生,家长们就开始为孩子精心挑选更好的玩具,更好的服饰,更好的动画片,更好的早教班,为抢占优质教育资源一掷千金买最好的学区房。
可是真的得偿所愿了吗?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摆在那里,优质的教育资源注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稀缺产品,稀缺到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
前段时间,海淀实验二小因为教室紧缺,不得不让一大批一年级新生转读基础设施差,师资力量薄弱的所谓“村小”。海淀实验二小学区内的房价十万开外依然供不应求,超过一半都是为孩子购置学区房的家长,转读“村小”的消息如晴天霹雳。
十万块一平米的房子,买的不只是居住空间,更是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而这个机会,稍不留神就可能失之交臂。从幼儿园开始,小升初,初中升高中,高考进大学,这一路的关卡,中国的家长们何其委屈,何其焦虑!
2016年有一部很火的电视剧叫《小别离》,把国内家长们的教育焦虑表现的淋漓尽致。父母们终于不愿意让孩子再受考试制度膨胀之苦,希望逃离国内错综复杂的教育环境和日益激烈的教育资源竞争。父母们身体力行,尽一己之力,送孩子走出国门,为“教育是最好的投资”正名。低龄留学,被越来越多的家长认可,成为孩子健康快乐地迈向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的通行证。
我们必须承认,父母的能力、观念在塑造孩子未来一生的生命形态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越来越多有先见之明的家长选择以精英教育著称的英国私立中小学,因为不论从性价比,教育品质或是未来发展角度来说,英国私立中小学都是当之无愧的上上之选。
虽然英国私立中小学的学费确实不低,但是跟北上广深学区房的价格比起来,也只能算是九牛一毛。
拿咱上面提到的海淀实验二小来说,十万块一平米的房子,以英国寄宿中小学普遍大约30万一年的费用来核算,十平米就足够孩子支付孩子三年私校的全部费用。学区房之外,为了让孩子在成绩上能够提升,各类大大小小的培训班绝对省不了,一年下来补课费也得五万起。金钱消耗之外,家长还要搭上相当的精力,一天三顿买菜、做饭……一不留神还可能遭遇海淀实验二小那样的悲剧,钱到位了,房子也到位了,家长们做好了自我牺牲的所有准备,最后被突如其来的变化当头一个霹雳。
精打计算过后,妈妈们开始仔细考量英国教育的品质。英国私立中学教育是包括美澳加在内的发达国家中学制度的母体,著名的英国九大公学动辄四五百年的历史。
哈罗伊顿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中世纪伊始就具备完善的寄宿制度。精英私校传承至今的不是奢靡浮华的二代作风,而是拼搏进取敢做敢为的性格养成之道,是优雅谦逊知书达理的气质训练课。
精英教育不是说说而已的,英国私立中小学普遍把这一理念渗透在教育的方方面面。以英国萨里郡某名校的Year7(相当于国内11岁的孩子)课程设置来说:
初中毕业的孩子掌握两门甚至两门以上的外语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数学科学等中国学生的传统强项也没有放松,还有不少寓教于乐,提升孩子创造力的课程。
再看看他们的课外活动安排:
最近爆红的短片《献给现代教育体制的诉状》引用了一句爱因斯坦的名言,振聋发聩,引发无数共鸣: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以爬树能力来评断一只鱼,他将一辈子相信自己是个笨蛋。英国私校从幼儿教育阶段开始,就为最大限度的开发孩子的潜能提供了无数出口,孩子们终于可以告别数不清的课外补习班,在学校里就可以真正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有所长,把兴趣变为可以傍身的才华。体育,声乐,戏剧,绘画等一系列极富创造力的课余活动难道不比枯燥无味的语数外培训班实用的多吗?中国教育久被诟病缺少creativity(创造力)和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是因为能让孩子自由生长的空间被大量的补习班挤压,失去了开发更多潜力的可能。
上图为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和伦敦前市长鲍里斯·约翰逊都是一路私校读进牛津的社会精英
而在英国私校里时刻感受艺术熏陶,拥抱科学创造的孩子,最终会成长为有创造力,有想法,能够发现和欣赏美的时代精英。
英国有大约2500多所私立学校,其中800所为寄宿中学,粗略统计排名前100的学校70%以上的学生可以进入英国的罗素集团(Russell Group)大学,有些甚至能达到100%。罗素集团被称为英国的常春藤联盟,包括了位于牛津,剑桥,伦敦的金三角名校,学习IB课程的英国私校学生更是北美常春藤名校青眼有加的对象。
育儿鄙视链是国内优质教育资源竞争下的畸形产物,“输在起跑线”更是让不少家长惶惶不可终日,唯恐因为自己一步走错影响孩子一生的成败。二战后那张红遍世界的英国海报,送给各位焦虑的家长,Just Keep Calm and Carry on. 别再焦虑了,带着孩子跳出鄙视链,一起来英国吧!
英国私校教育的金字招牌屹立数百年不倒,其中奥秘难用三言两语说明,需要孩子们置身精英教育的氛围中慢慢体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