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很长 字数 3727字
预计阅读时间 10分钟
玛雅帕帕亚是一个捕捉疑惑的专家,
她的脑海中总有很多问题:
别人的妈妈会不会比我的妈妈好呢?
“死”到底是什么意思?
词语为什么会变身呢?
妈妈为什么总是指挥我、命令我,
让我干我不想干的事儿呢?
东西在晚上和在白天一样吗?
第一次搬家是什么感觉?
你是不是也有和玛雅帕帕亚一样的问题呢?
答案就在书中哦~
在“玛雅帕帕亚的小烦恼”中
育儿育己
儿童读写指导师 左岩/文
小朝/排版
梁品逸/审校
这套书是围绕玛雅帕帕亚的家庭生活来讲述的。每本书里的故事,几乎在每个家庭中都有体现。
玛雅帕帕亚是一个小脑袋中时常会跳出各种问题的小女孩儿:面对死去的小鸟,她不忍心把它埋葬;面对难以区分的词语,她搞不清字形;面对黑夜,她不知道会从床下钻出什么可怕的东西……和家人之间的日常,都是棘手的点滴小事,那么玛雅帕帕亚的家人是如何做的呢?
让我们走进一本本书中,走近玛雅帕帕亚的生活。这套书共六本,建议可以分为育儿育己两部分进行亲子共读。第一部分,引导思考儿童如何面对问题;第二部分,引导探讨家长如何经营亲子关系。
生活,是过一道道关的游戏
从故事中感受离别
死亡,是人生课题,如何使一个小朋友明白呢?直白地讲,是很难讲清的。《小鸟与黄树叶》这本书中,玛雅帕帕亚因小鸟死去而伤心,爷爷牵着玛雅帕帕亚的手,把一片漂亮的黄色树叶盖在了可怜的小鸟身上……读着读着,我仿佛回到了童年,记起在一只心爱的小兔子死后,自己含着泪把它埋在了后院,插上一根冰棍儿的棍儿,在上面写下“小兔子之墓”的场景。
那时我并不理解死亡是什么,只是从这样的行为中,感受到了一种离别的滋味。当玛雅帕帕亚看到爷爷拿起小鸟准备放进土中时,她不愿目睹埋葬小鸟的过程。
妈妈问她,她说:“我不是因为它死了而感到难过,我是因为要埋葬它而难过。”这时,妈妈并没有说教,而是带着玛雅帕帕亚从玫瑰果实中取出种子,播种,希望将来开出的玫瑰花能够陪伴着小鸟。
这一体验让玛雅帕帕亚露出了不一样的神情。所以有时候,让孩子亲身去体验、感悟,比讲道理更有用,正如“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曾经说的,感知比知道更重要。
共读互动:
1. 玛雅帕帕亚为什么不愿听到要把小鸟埋进土里的话?
2. 为了不把小鸟埋到土里,玛雅帕帕亚的妈妈想找谁来帮忙?有 没有解决问题?
3. 你有过心爱的事物突然不见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
从故事中学会转化恐惧
大多学龄前小朋友在独自睡觉时,总会或多或少地害怕黑暗的到来。在故事《床底世界》中,玛雅帕帕亚完成了从睡前总是缠着爸爸讲故事到主动让爸爸关灯独自睡觉这一心理转变过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有一天,玛雅帕帕亚想看看自己的床下到底有什么可怕的东西,结果遇到了一个正在编织的食人魔。
在食人魔主动问候之后,你一言我一语,玛雅帕帕亚不那么恐惧了。在食人魔的启发下,玛雅帕帕亚找奶奶学编织。学的时候,玛雅帕帕亚问奶奶:东西在白天和在夜晚一样吗?奶奶回答:不一样,因为白天要工作,晚上要做梦。
奶奶说的梦,可不那么简单哦。玛雅帕帕亚与食人魔的相遇难道不是 一场梦,一场幻想游戏吗?佩利奶奶在《游戏是孩子的功课——幻想游戏的重要性》一书中提到,任何人只要花点儿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很快就会看出来,孩子是热爱幻想、亲近幻想的。小孩儿只要成群在一起,就会编故事。而在这个故事中作家把玛雅帕帕亚带入了食人魔的生活,为玛雅帕帕亚转换了一种场景,作家是懂孩子的。
共读互动:
1. 在爸爸和奶奶的口中,东西在夜晚和在白天一样吗?
2. 玛雅帕帕亚后来为什么不需要爸爸讲故事,说自己累了?她真 的说谎了吗?
3. 玛雅帕帕亚为什么不怕夜晚了?
4. 当你害怕的时候,你有什么让自己不那么害怕的好办法吗?
5. 和孩子一起画一画他心中的黑夜与白天。
从故事中趣学知识
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识字是让很多家长都比较抓狂的事情。在《化装》这个故事中,玛雅帕帕亚写字时经常只写半边,认为词语是会“乔装打扮”的。“钵”和“锅”到底是什么意思?在玛雅帕帕亚的小世界里,它们就像小鸟一样自由地跳着舞蹈。家人面对玛雅帕帕亚成长的这个阶段,一直在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总是在积极回应着她。
共读互动:
1. 你化过装吗?在什么时候化过装?
2. 你为汉字化过装吗?故事中玛雅帕帕亚将哪些字“乔装打扮” 了起来?(可手写字卡)
3. 和孩子一起玩儿个为汉字化装的游戏。(视年龄进行,手写字卡)
(1)找一些不同结构的字,比如左—右、山—出、人—入—八等。
(2)找一些形近字,比如兔—免、波—泼、喝—渴等。
教养,是一场场断舍离的修行
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在《断舍离》一书中提出了“断舍离”的教养 理念—断绝对孩子不需要的帮助,舍弃对孩子多余的安排,离开“不能没有我”的执念。我一下子就被这种理念吸引了,这是多少家长做 不到的。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家人的包办、代替中,生活在各种所谓“为你好”的安排中。而捧读这套书时,我欣喜地发现,有三本书完全贴合了这种“断舍离”的教养理念。
从故事中修炼“断行”
玛雅帕帕亚不喜欢收拾东西,每到该收拾的时候,她就懒洋洋的。有一天妈妈很严肃地说:“玛雅帕帕亚,我就跟你说一次,以后就不再说了,请把东西放回原位!”听到这句话,是否倍感亲切?好像每位妈妈都会这样说自己的孩子。但是这位妈妈可不仅是说说那么简单,她还真就说到做到了。她不再替玛雅帕帕亚收拾房间,她不但不帮忙收拾,看到玛雅帕帕亚不收拾,她也不指责,甚至对玛雅帕帕亚想做的事情都一一答应。玛雅帕帕亚太喜欢这样啦。
不管玛雅帕帕亚做什么,妈妈都不再嚷嚷,而是去做自己的事情。故事最后,玛雅帕帕亚把乱七八糟的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
这让人不禁深思:这可能吗?
山下英子提出:从不帮孩子整理房间开始,教出独立但和你亲密的孩子。成 人帮助孩子整理房间,等于忽视了孩子的自我意志。
玛雅帕帕亚的妈妈,放手不去管,不理会,而最终的结果是好的。这要求成人切断对孩子不需要的帮助,让孩子从小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房间自己收拾。这样长大后,他们才能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共读互动:
聊一聊
1. 妈妈为什么不再冲玛雅帕帕亚嚷嚷了呢?
2. 如果妈妈不再管你了,对你的要求都满足,你感觉怎样?
做一做
1. 和孩子一起为房间的区域进行功能分类。
2. 每周末,给孩子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间。
从故事中修炼“舍行”
《第一次搬家》中,玛雅帕帕亚一家要换新房子。当爸爸让玛雅帕帕亚把自己用不到的东西丢掉一些,送去回收站,留下重要的东西时,玛雅帕帕亚很难过,她不愿意将她的东西送到回收站,让它们变成新的东西。
在这个故事里,玛雅帕帕亚的爸爸用“断舍离”的方式培养她正确地使用自己的主导权。
究竟什么样的东西是重要的,只有孩子自己最清楚,父母不该介入,这样也就不会侵犯孩子的隐私权。
玛雅帕帕亚的父母做得恰到好处,当玛雅帕帕亚不知如何选择时,爸爸拿出了她婴儿时期看的书,妈妈拿出了她小时候穿的衣服,转移了她对心爱物品的注意力,加快了她做决定的时间,帮助她进行自主思考,为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带来了正面的帮助。
共读互动:
聊一聊
1.玛雅帕帕亚为什么不想丢掉自己的东西呢?
2.如果你是玛雅帕帕亚,这么多东西你会选择留下哪些,送走哪些?
做一做
1.和孩子一起打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引导孩子合理归置物品。
2.去孩子专属的活动、生活区域,与孩子一起整理物品吧。先来整理玩具、童书。选择参考如下:
这个物品是必需的吗?(经常玩、经常看、经常用)
这个物品适合我吗?(适龄)
这个物品能让我感到快乐吗?(喜好、心情)
可以用以下表格帮助孩子进行勾选:
从故事中修炼“离行”
在家庭生活中与孩子过招儿,可谓是百个家庭百种状态。当父母提出要求,孩子不愿答应时,孩子免不了会撒泼打滚儿,玛雅帕帕亚也是。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崩溃至极时,恨不得换个孩子。《换妈妈》里的妈妈居然带着自己的女儿走上街头,让玛雅帕帕亚感受各种各样的妈妈,去选一个新妈妈……
我读到这个故事时,不得不佩服作家在养育儿女时的智慧。
她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首先接纳其当下的情绪,再用一种把孩子带入游戏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了联结重建。
玛雅帕帕亚在哭闹的时候,正是与妈妈联结断裂的开始,而作家巧妙地让妈妈带领玛雅帕帕亚转换场景,进入了一种看似游戏——对各种各样的妈妈产生幻想的情景之中。
这个分离游戏,却让亲子关系更加紧密。正如山下英子所说:保持双方自在、舒适的步调是建立愉快亲子关系的不二法门。
共读互动:
聊一聊
1.你喜欢街上的哪个妈妈?
2.当爸爸妈妈不允许你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做一做
1.各种各样的妈妈/爸爸卡
孩子根据想象,画出各种各样的妈妈或爸爸,例如银行家爸爸、护士妈妈等等。
2.当你与爸爸妈妈发生冲突时,请你选择一张最喜欢的妈妈/爸爸卡,拿着卡片告诉爸爸妈妈自己现在想做的事。
3.当孩子感到不满时,接纳孩子的情绪,用游戏的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与孩子构建新的联结。
4.可以选择一套“心情脸谱”,让不太会表达的孩子看图选择表情,以便家长了解孩子的情绪。
上海书展朝华出版社重点好书+重点活动
长长的,长长的童年,越过越有趣
因龄施教,养育1~6岁孩子(家教新书上架)
哪吒热映!国漫经典好书来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