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八旦】(原创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洛克认为,教育要充分注意到孩子的禀赋,不可以为了一时便于自己掌控而让孩子对于外部世界置若罔闻,同时,教育者拥有足够的威信是良好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
1.教育如同医生先询问把脉,然后施诊,以便了解缘由大人应该观察,以了解孩子的天性。亦如医生询问了解病人的病情一样,然后才能有针对性进行治疗。常常陪伴孩子的人,就会慢慢了解了孩子的习性,因此对于利用孩子兴趣,提升学习效率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如果一方面,强制和鞭打已经让孩子对应做的事情产生了反感;另一方面又希望让孩子自觉地停止游戏,高高兴兴去学习,这就非常荒唐了。
2.要逐步了解真实世界,防止被恶劣的伙伴所误导年轻人的本性容易走极端,不是过于多疑就是过于轻信,所以教师就应该把它改正过来。如果年轻人走向了社会,而发现现实与所受的教育并不一样,于是就容易怀疑乃至蔑视曾经的教育。因此,在走入社会之前,就应适当告诉外部世界的真实,让其内心对于这个世界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个网络横行的世界,似乎要想孩子成年之前接触世界,已经不太可能了。那么问题就是如何让他们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比较积极正面的影响,而不是臣服于那些放荡的、感官的刺激,而这些诱惑又是如此之大,让为人父母者头疼不已。少年的心在人生精力最旺盛的时代,不需要刺激就跃跃欲试,因此父母教育工作的重心就不是刺激,而是引导到正确方向上去。放荡的生活导致堕落,让人穷困潦倒,名誉扫地,疾病缠身以及精神萎靡。而那些对堕落的年轻人看不起,不去理睬的人,反倒就是那些原先扮成朋友,假装敬重的人,现在堕落之时依然趁火打劫,欺辱他们。
因此,教育者对于这些都应该心中早有了解,并审慎地进行教育,人生的帷幕慢慢拉开,以便有时间慢慢观察分析,进行及时不断的调整纠正。每一处都似乎如履薄冰,而前面的错误又会导致后来的困境,那么教育的出路又在何方呢?这里面又包含着多么大的智慧呀!但是各个年龄段有着其不同的特性,年幼时,一切都需要依赖父母,无论其身躯还是心灵都是幼小而无力的,而那个时候,为人父母者能够收敛一点心中的爱,正是心灵与身体塑型的时刻,形成健康发展的良好习惯,应该是最好的时机,因为这个时候水源还比较干净,排除污染的源头还比较容易。
3.抚养者需要有相应的威信,否则教育无从谈起抚养者一旦没有自己应有的威信,那么对于教育的一切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曾经一位给儿子带孩子的爷爷说:“现代年轻人都说老人不会带孩子,是,我承认有些观念不如他们,但是我们又如何去带呢?如果采取严厉的手段,甚至打几下,那么媳妇知道了如何交待呢?”这位爷爷的言语还是比较中肯的,他道出了他们带孩子的困境。似乎父母很少教育孩子要如何尊重这些带他们的人,于是孩子的心理也就很少有尊重这个实际的抚养者,虽然是祖辈带,但是孩子的心中没有多少对祖辈的尊敬之情,父母似乎也没有表露多少这种意愿,因此你不能指望你的孩子会去尊重一个被自己的父母或者他人所轻视的人。而一个不被尊敬的人不论如何努力,在孩子的心灵之中全然不复存在。如果儿子对于父母还有天然亲情的话,那么媳妇对于公婆往往没有这层情感进行粘合,于是一切的好坏都可能变成了单方的价值判断了,那么为了一个孩子的教育,其背后有着几种力量的博弈,孩子的情感也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夹缝之中。这种处于几方夹缝之中的培育,教育情况就不容乐观。一方总是透漏出对于另一方的不满与埋怨,这种举动对于孩子的教育将是一种重大的消极影响。
现实中也常常听到或者看到为了孩子的事情而进行争执的,每一方都有他们的道理。这里的抚养关系与伦理就显得非常混乱。从孩子出生、抚养以及责任界限的把握都是一团混乱,或者根本不曾有这种意识。从这种现实中,可以看出的是家庭面对现实的种种压力时,并没有想好驾驭这种新情况的手段,只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被动状态,没有对此有任何预期,也没有想好任何参与者的角色担当,相互之间的沟通联系如何常态化,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情感互动。因为没有预期与良好习惯,必然在现实中被许多临时遇到的问题所困扰,也增大了沟通难度。
*【十八旦】:厚德博学 明辨格物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