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幼儿园的老师,怎么能不给孩子换衣服?"还记得这是婆婆,有一次接孩子放学,回到家后对我说的第一句话。
我当时就咳嗽,拦着婆婆,希望能制止婆婆继续说下去,婆婆瞪了我一眼,差点跟我吵起来。婆婆认为,孩子在幼儿园,老师没有照顾好,她还不能说一句?
孩子在幼儿园睡午觉,起来的时候一身都是汗,但是显然老师可能疏忽了,孩子的衣服出现了出汗后的盐渍,这让婆婆非常心痛,我其实很能理解。她不擅长与人沟通,希望回来马上把这件事处理一下,所以当着孩子,就跟我开始抱怨,我也能理解。
可是,她没想到,她把"被害人心理",在我面前,传递给了孩子,这是不行的。这种心理台电非常明显,就是人总是喜欢把自己,或者关心的人遭遇的事,优先考虑为有人在"害"自己,即便这只是个误会,也会先产生负面情绪。
而这种心理,直接影响思维方式。老人如果不避开孩子,会让孩子非常直观的学习到——我要如何去怪罪别人。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吗?
显然大家都不会愿意。很简单的道理,如果孩子长大后,一直是带着一种"疑心病"生活,他不会信任身边的任何人,他时时都处在紧张和"被害"的心态里,很可能因此交不到朋友,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命运,说毁了孩子未来都不为过。
所以,我当然要和婆婆据理力争。当然,这也需要避开孩子,我也不希望他在尚年幼的时候,接触了太多的负能量。
现在,幼儿园新一期入园又要开始了,如果有些埋藏的隐患,不和老人家谈谈,他们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言行是有问题的,因为他们这半辈子,都是这样过来的,他们觉得很好。
不知道你家有没有这样执拗的老人,比如妈妈或是婆婆?
我和婆婆的沟通并不顺利,因为这种沟通,很难进入理性化,对于婆媳关系来说,道理是空间比较小的,却又是不得不去争的。因此,最后还是老公回来的时候,了解了各自的想法,进行了双方安抚,事件才得以平息。
最终,婆婆认可了我的理念,答应以后不在孩子面前揣测别人的心态,我才罢手。
我觉得我这样做是对的,要知道,人不可能不犯错的,即便是老师也一样,我会先试着体谅别人,然后用平和的方式与对方沟通,希望下次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你理解她,她自然会回报你,这才是人与人相处比较健康的方式。
我还记得,今年幼儿园毕业季,一位班主任带孩子表演节目给家长看,本来她在台下笑,却笑着笑着就哭了,为什么会这样?人心都是肉长的,很多当幼师的人,都是充满爱心的,把孩子交给她们,你会感到安心。
而这些珍贵,是需要大家一起呵护的,而最容易让情感的桥梁崩塌的,莫过于"猜忌"了,也就是"被害人心态"最毒瘤的地方。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在这婆婆、老师、孩子几个方面共同作用力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就成了关键。
大家可以模仿我的方法。
首先,要坚定原则,不能让"被害者心态"扩散到孩子身上,并告知长辈,这种心态对孩子的害处。
其次,紧接着处理家庭关系,如婆婆不好说话,还需要丈夫进行斡旋,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孩子生长的必备条件,大家一定不要赌气。
最后,和当事人沟通,可以用比较委婉的意思,和老师谈谈,充分理解老师只有一双手,却要呵护几十个孩子的难处,不过还是希望老师能关注孩子的状态,毕竟如果生病了,孩子挺吃亏的。
这样的路径走下来,虽然不能说面面俱到,但是已经是尽我所能了。
如果你有更好的办法,请一定要与我分享,看看是不是有更好的沟通方式,既能避免孩子心理种"毒草",又能帮助家庭和老师认识到问题。
每个妈妈都是育儿专家,如果您有表达的观念,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我是蔓德育儿,如果喜欢请关注、转发、收藏,一起做有"想法"的妈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