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孩子考试考了第二名,孩子的爸爸听到了这个好消息,便说:"第二名啊,你可真了不起啊!我们今天晚上得庆祝以下才行啊!说吧,儿子,你今天晚上想吃什么,我们出去吃好不好。"
孩子兴奋地跳了起来,说:"好啊,今天晚上,我想吃肯德基!"
爸爸直接点头:"好,就听你的。"
听到了孩子和爸爸的对话,我忍不住为孩子泼了冷水:"考第二有什么可庆祝的,等你考了第一名,我再给你庆祝吧!你现在赶紧吃完饭,赶紧去学习吧。"
听到我说的话,孩子的脸一下子就皱了起来。
现在的社会竞争太大了,父母容易感觉到焦虑。很多父母担心孩子一放松便落后于别人,所以,父母宁愿让孩子多背负一点压力,也不愿意让孩子有放松的时间。
可是,父母的焦虑真的有用吗?父母把孩子逼得这么紧,孩子就能马上考好吗?答案没有如父母的心愿。
孩子的学习、成长并不是一瞬间的事情,这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经营,不是靠父母的焦虑、催促就能快速达到目的。然而,有些父母就是容易焦虑。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面对焦虑呢?答案是培养自己的"钝感力"。
"钝感力"的定义和五个特质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提出了"钝感力"这个概念。渡边淳一认为,"钝感力"是指"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拥有"钝感力"的人有5个特质:
迅速忘却不快之事很快就能共忘记事情,也就是健忘。对于一些让自身悲伤、难过、带有负面情绪的事情,钝感的人选择健忘。对于自己的失败、所经历过的挫折,钝感的人也选择健忘。
因为经常忘记一些令自己不开心的事情,所以钝感的人总是活得活得很轻松,很快乐,也容易满足,幸福感比较高。
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对于失败与成功,普通人的反射弧很短。一次成功可以让他们一直处于一种得意洋洋的状态,而一次失败就能够打败他们,甚至让有些人永远都站不起来。
然而,面对失败,钝感的人的反射弧却要长许多。他们似乎感受不到失败。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是认定了的事情,他们一定会走完。
坦然面对流言蜚语钝感的人不在乎外界对于他们自身的评价,他们很"迟钝",对于外界的评
价,他们似乎听不到,也听不懂。他们不需要别人来认可他,也不会去主动认可别人。
所以,别人的赞扬不会让他们骄傲,别人的批评、谴责也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伤害。
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大多数人会厌恶别人的嫉妒和讽刺,但是,那些钝感的人却相反,他们反而是对那些嫉妒讽刺的人怀有感恩之心。钝感的人从嫉妒与讽刺的人嘴里知道了他们的优点,多亏了这些人,他们才知道自己原来有这么多优点。
面对表扬,不得寸进尺,不得意忘形从容、淡定,也是钝感的人具有的特质。对待失败,他们选择忽略,只朝着目标前行,面对成功、面对表扬,他们不会得意忘形。
是自己的东西,他们选择正确,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他们从来都不会强行去争取,这是不得寸进尺的优点。
有"钝感力"的父母,能够培养出有"钝感力"的孩子父母为孩子展现出的模样,多为孩子未来的模样。焦虑的父母会培养出焦虑的孩子,而钝感的父母会培养出钝感的孩子。
有钝感力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拥有以下三种特质:
没有"玻璃心"父母不会随便在意外界的评价,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也会变得不易受外界的影响。外界的影响包括环境的变化、包括他人对孩子的评价等等,这两个部分也是影响最大的部分。
普通的孩子很容易因为一次考差、同龄人的嘲笑与讽刺、同龄人的抛弃......变得沮丧。
外界的一丝变化很容易就能够影响孩子的内心,如果这个变化是好的,那么那么孩子将会放大这个变化;如果这个变化是不好的,孩子也会放大这个变化,只是变得更加沮丧、挫败了。
然而,钝感的孩子却能够很好地应付以上两个方面的东西。
对待不好的事情,变得"佛系"有些人认为"佛系"是不思进取、固步自封、安于现状的表现,其实,"佛系"也是要分实际情况讨论的。
钝感的孩子的佛系体现在,不过分在乎事情的结果、不刻意追求某种状态、不可以融入某一个社交环境......有些成年人连这些都做不到,但是,拥有"钝感力"的孩子却能够做到。
这是一种从容的状态,一种只看着前方的路、努力前行、不患得患失的表现。虽然孩子不过分在乎结果,但是,只要孩子能够保持这种状态,最终,孩子的结果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拥有一定的抗挫力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孩,这个小孩很活泼开朗,整天都是处于一种没心没肺的状态。但是,这个孩子却是一个钝感的小孩。他喜欢参与一些活动,却把很多事情都看得很淡。
有一回,他在一个比赛中没有拿到名次,我开玩笑说:"你没有拿到奖,难道你就不难过吗?"这个孩子回答:"难过也不能改变事实啊,我爸妈说了,参与了,学到新知识了,这可比结果重要多了。"
面对失败,钝感的孩子持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正是这种态度,让孩子在经历挫折时,能够时刻保持脑子的清醒,从容淡定地面对挫折,运用自己的力量,加上周围人的力量,把问题解决掉。
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培养"钝感力"当孩子过分在意某些荣誉时,孩子会产生焦虑;当父母过分在意某些荣誉时,父母也容易产生焦虑。要是不想让焦虑影响亲子的生活状态,父母应该拥有"钝感力",并且用钝感的状态,将孩子也培养成为一个有"钝感力"的人。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做钝感型的父母,要更懂得包容钝感的父母要做到包容,包容孩子的缺点、包容孩子身上令父母不满意的地方。那么,包容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父母不要随意拿孩子与他人去比较,既要承认孩子的优点,也要接受孩子的缺点。对于孩子的优缺点,父母都不能过于放大。这样,孩子便能更加从容地面对自己。
其次,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也要选择包容孩子,要和孩子说清楚错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
做钝感型的父母,要更懂得变通钝感的父母,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给予孩子自由。
黄磊的教育方式一直都被别人称赞,前段时间,多多染了紫色的头发。很多家长认为,这是给予了孩子充分自由的表现。但是,自由并不是让孩子去做他想做任何他想做得事情。
孩子的自由应该是分场合,在某些地方,父母可以给予孩子很多独立的空间,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自由;而在某些场合,父母就要约束孩子的行为,不能让孩子乱了分寸。
适时的自由,会让孩子懂得把握分寸,而不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做钝感型的父母,要用更稳定的情绪有一次,我看到一对小伙伴不小心吵了起来,最终两人都不小心摔在地上。
其中一个妈妈看到孩子摔在地上,便破口大骂:"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好好玩着,你也能摔。还有,你为什么要和别人打架......"
本来这个孩子还没有觉得什么,经过父母不断地"教育",孩子的眼泪都要出来了。
而另外一个孩子的妈妈则没有责怪孩子,她平静地问了孩子一句:"你没事吧?"听到孩子说没事,这位妈妈就把孩子带回了家。这个孩子原本以为自己一定会受到责怪,结果父母却没有责怪他。
但是,这个孩子并不感觉到轻松,相反,他感觉到压抑,感觉到很愧疚。于是,在回家路上,孩子便主动向父母说明了刚才发生的事情。
两个妈妈的不同在于情绪管理上面,父母以不同的情绪面对孩子,最终,孩子的表现也是不同的。若是父母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很多事情都会自动变得简单很多。
就像渡边淳一所说的: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所以,父母应该拥有钝感力,运用钝感力去教育孩子,然后也把孩子教育成为一个拥有"钝感力"的人吧!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够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个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