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用“大灰狼、老巫婆”吓唬宝宝吗?你可知这样做的真正后果?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记得《哪吒》刚上映的时候,我约着朋友带着宝宝一起去看。

朋友自己先看了一下宣传片,就婉拒了我的邀约:“我家宝宝本来就胆小,看见托马斯还要害怕上一会儿呢!这样的电影虽然是动画片,但是估计刚开始他就会闹着要回来的。我们还是趁早不去了吧!”

我好奇怪她家宝宝的胆子为什么会这么小,我家小二宝从2岁多就开始和我一起看漫威系列,对于钢铁侠、蜘蛛侠、雷神等等,如数家珍;最近和大宝一起看《哈利波特》,我一度担心到第6部、第7部对于他来讲是有些血腥的,他依旧一边躲在我的怀里,一边看的津津有味。

朋友叹口气,说她家宝宝原来也是比较胆大活泼的孩子,在孩子2岁多的时候,有段时间因为自己和孩子爸爸工作都忙,就把孩子送到奶奶家了一段时间。回来之后就开始变得胆小,动辄都要躲在自己身后,睡觉的时候也要寸步不离,还经常会惊梦。

后来有一次和孩子一起回奶奶家才知道,奶奶本来就是个急脾气,偏偏那段时间宝宝正调皮,天不怕地不怕,奶奶就总是用“鬼”吓唬他。孩子哭了,“鬼”就来了;孩子不好好吃饭,“鬼”就会把孩子抓走;孩子不睡觉,“鬼”也会出现……总之,“鬼”无处不在,无所不知,专门对付不听话的小孩子。

好像老家里的小孩子都是这样吓唬过来的,所以也没有人觉得奶奶做得不对。有时候大家聚在一起,还会共同吓唬孩子,把“鬼”描述的绘声绘色,逼真形象,什么大大的头、尖尖的牙齿、红红的舌头,看见不听话的小孩儿就开始流口水,想要一口把孩子吞掉……孩子吓得动都不敢动,大人还笑得没心没肺一般。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听到这里,我忍不住和朋友一起叹起气来。“吓唬孩子”,似乎是老一辈对付不听话孩子的“法宝”。

我现在还记得,在我七八岁的那个暑假,因为爸爸妈妈忙就把我送回了一次老家。那天天色已经暗了下来,邻居家的一位奶奶到我家来看我,当时我正好在哭着想妈妈,她就告诉我,在老家的晚上,会有一个“老婆婆”,这个老婆婆专门躲在房间外面,听到孩子的哭声,就会变成一股烟飘过来,等大人不注意,就把小孩子抓走吃掉。

我吓得好像是尖叫了一声,她又立刻压低了嗓门说,不能叫,叫了她也会来。就在那时,正好有一股烟飘过来,(后来想起,也许是当时我舅舅他们在抽烟罢了)可是依旧把我吓得钻进姥姥怀里,既不敢哭,也不敢叫。

可是那种浑身凉飕飕的感觉,到现在我还能够清晰的记得。并且,到目前为止,走夜路的时候我会不由自主的紧张、害怕。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为什么小孩子会非常容易被“吓唬”呢?】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儿童的语言和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发展的时候,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0-2岁是感知运动阶段,即通过自身同周围环境的接触来认识世界,

2-7岁是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只能进行表面的、原始的思维,

7-11岁是具体运算阶段,可以进行简单的逻辑思维,

11-15岁是形式运算阶段,认知结构趋于系统完整,智力逐渐发展成熟。

也就是说,在孩子1-3岁这一阶段,他们逐渐从感知运动阶段过渡到前运算阶段,知道了很多,不知道的更多,理解力和表达力都很有限,需要借助很多具体的形象来帮助思考。

这个阶段的小孩子思考问题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其他人都能“看到”他的想法,称为“自我中心”,并不是自我或者自私,而是从自己的角度看世界。

他们常常理所当然的认为,一切事物都跟自己一样,遇到问题都有一样的想法,比如如果他想吃糖果,那么爸爸妈妈也一定也喜欢,甚至家里的小猫小狗也都会喜欢;同理,如果他做了坏事,那么“警察”一定知道。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对孩子说“你不睡觉女巫要来抓你啦”、“大灰狼要把淘气的宝宝吃掉啦”这一类的话,他们是真的会相信的。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孩子更能记住这些恐怖、消极且虚构的事件,并会添油加醋】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几个孩子在一起滔滔不绝的时候,很容易聊起一些压根儿不着调的事情,而且各个说的眉飞色舞、口沫横飞,就像亲身经历了一般。其实,往往不过是他们道听途说或者大人为了吓唬他们而凭空捏造的事情罢了。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临床心理学系的亨利·奥特加尔和同事曾经找来76名年龄在7—9岁的孩子,要求他们回忆前一年经历的某个真实事件(如表演音乐剧),以及一个虚构的中性事件(如换教室)和一个虚构的消极事件(如被冤枉抄袭同学作业)。

一周之后,再要他们记起这些事件和细节。结果发现,74%的孩子都记起虚构的事件,并补充了一些虚假的细节。

更重要的是,与那些回忆换教室的学生相比,回忆被指责抄袭作业的学生更有可能产生额外记忆。研究人员认为,因为大脑中储存的消极信息之间联系紧密,所以从一件坏事就容易想到另一件坏事。

众所周知,不愉快的早年记忆可能导致孩子成年后出现心理问题。所以,父母最好抛弃吓唬的方法、寻找更科学的教育方式。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吓唬孩子,看似能够爽快一时,后果却不堪设想】

很多成人会说,自己也不想吓唬孩子的,只是因为实在管不住孩子,才会“出言恐吓”,而后发现“恐吓”的后果最为明显,立竿见影不说,还能够持续很久,一旦提起这个足够让孩子恐惧的事情,就足以让“熊孩子”变成“乖乖宝”;尤其是针对那些2-4岁的孩子,简直是屡试不爽。

可是你可曾想过,若孩子经常被恐惧感占住心灵,精神就容易受创伤,发展下去,还可能会引起口吃、遗尿、失眠、智力发育迟缓,甚至患精神类疾病,影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有的孩子长大后则会表现出胆小怕事、懦弱无能、缺乏独立性。

若在深层一点的去想,孩子之所以相信我们,难道不是因为他们觉得我们很值得信赖吗?可是我们亲手打破了孩子对我们的信任,因为他们总有一天会长大,而我们在那时就会明白“欺骗”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所以当孩子出现不听话或是与父母对抗时,父母更应该采取诱导的方式,在他们还十分愿意相信父母的时候,他们是非常乐意接受父母的意见和劝导的。

对于那些因恐吓已经造成恐惧感的孩子,父母要及时帮助孩子,细心的观察孩子究竟在害怕什么,设法从心理上去消除他的恐惧感,克服紧张情绪。

比如孩子会害怕黑暗,不用盲目的告诉他加油,黑暗并不可怕这样的话,而是可以和孩子一起关了灯讲故事、听音乐,做游戏等等,使他将害怕的事和愉快的事联系在一起,父母的陪伴也会使他产生安全感。也可以在孩子的房间装一盏小夜灯或者感应灯,让孩子可以随时看清楚整个房间,逐步不怕黑暗,慢慢地他就会习惯独自在关灯的房间里睡觉。

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在所有吓唬孩子的故事中,我认为最最愚蠢的是把“警察”这个本来是我们保护神的角色扯进来,仿佛孩子不听话、不睡觉、不吃饭等等,都是会被“警察”抓起来带走的。

所以,当在孩子心中,“警察”不再是“保护神”,不再是孩子遇到困难时的值得信赖的人,那么在关键时刻,受尽“惊吓”的孩子,在本能的选择上就会错的离谱,真真是会让家长追悔莫及的啊!

"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