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前同事兼好友告诉我她怀孕了。
我恭喜完她之后,她问我:
你生了两个娃,又画了那么多育儿漫画,
能不能告诉我你觉得当妈以来做得最对的一件事?
对于这个问题,我还真的很仔细的想了想。
当妈以来自己的确增长了很多经验,学习了很多知识,纠正了很多错误,
不过要是只给出一个育儿建议,最最值得告诉朋友的是什么?
是吃什么牌子的奶粉买什么功能的推车?
是早教的最佳方式,蒙氏还是沃道夫?
是几岁学外语几岁学钢琴?
这些都重要,也都不那么重要。
那我告诉了朋友什么呢?
先听我讲个故事。
小时候挨过很多打。
我的父亲脾气不好,在我有记忆的时候起,只要他在家的时候我就是提心吊胆小心翼翼。
万一有一步行差踏错,他就会变成一头被激怒的狮子,怒吼,拳头,抓住什么都往我身上招呼。
他从来没有打伤过我,但是那种内心深深的恐惧比皮肉之苦更加深刻,永远弥漫在家庭的空气里,消散不去。
现在的新闻里经常可以看到青少年和父母吵架一言不合就跳楼的事儿,
大部分人都非常不解,指责现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而我总是看得背脊发凉,暗暗后怕。
因为我小时候有过很多次,挨打挨骂以后站在我家四楼小小房间的木头窗前,想着:
跳下去吧,给你点颜色瞧瞧。
不是我不想活下去,
只是挨打以后满腹的愤怒,委屈,绝望,不解……
无法疏解却又无法抵抗。
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的反抗方式:
如果我死了,我爸肯定会痛苦一辈子。
后来我离开家,
上大学,工作,结婚,出国……
越走越远。小时候的事慢慢淡忘了。
成年以后我特别讨厌小孩,
麻烦,脏,蠢,爱捣乱不听话……
这种大累赘我才不会要!
人是多么容易健忘,
多么容易随波逐流,
多么自以为是,不明真相的动物啊!
后来的事,熟悉牛妈的你们都知道了。
30多岁,在荷尔蒙的威逼下生了牛妞,又一口气生了牛妹。
在得知自己怀孕以后,我的责任心紧迫感突然爆棚!
我如饥似渴的看书和各种资料,狼吞虎咽了一大堆育儿知识。
了解的越多,越是发现小孩真和我以前想当然的完全不一样,自己真是无知浅薄又可笑。
讲真,虽说牛妈总是叫嚣后悔自己生孩子太晚了,
可是20多岁的自己如果就那样无知无畏的当了妈,还真是个挺恐怖的事情。
在这段当妈前的密集特训的过程中,牛妈转变最最最大的一个思维,
也是为自己定下的最严格遵守的行为准则就是:
这也是我给我的朋友,或者任何一个来问我的人,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建议。
为什么?
下面我就来解释给你听。
事实上,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
没有经受过暴力对待的孩子,
所表现出来的暴力倾向和我们所谓“熊”的特质就越少。
你们应该听说过时下非常流行的“正面管教”这本书。
它的基础理论来自于个体心理学创始人、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
在他的专著“儿童教育心理学”中,他分析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外在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后指出:
批评、惩罚、竞争式教学环境等等教育方法,
对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有害无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你的一言一行,都在教育你的孩子。
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
这是以行动在做出示范:
如果拥有力量,你就可以使用它得到自己想要的,而不用去考虑其他人的感受。
那么我们根据这条规则设想一下,
小孩在家面对大人的时候是弱者,
但是他会长大,到了学校和社会上会面对同龄人,比他年幼或者弱小的人。
这时他变成拥有力量的那个人了。
他应不应该同样使用暴力去对待其他的弱者?
接下来,孩子在慢慢长大,父母在慢慢变老。
总有一天,孩子会变得比父母更有力量。
也许发生在青春期,也许发生在他们自力更生,成家立业之后。
如果在他们小的时候,父母给他们树立的榜样是:
“有力量的人可以用武力让弱者服从”,
那么到那时候……
新闻里那些逆子弃养,殴打,虐待甚至杀害父母的人间惨剧,
人们一边倒的大骂“狼心狗肺”的不孝子女。
但要是了解一点心理学的话,你就会知道这些父母也不是完全的无辜。
那些长大了的孩子对待父母的行为,
很大程度上是年幼时期家庭教育的写照。
为什么说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棍棒教育,已经不适合现代的社会了?
我们讲完打孩子教给了孩子什么,
现在该来讲讲没有教给他们什么。
不管东方还是西方,吃米还是吃肉,每个文化里打小孩的历史都是源远流长的。
这是因为在绝大部分的人类历史里,
“力量”(武力,暴力,权力)都是社会的核心。
如果你敢反对封建国王的意见,
马上就会被砍头;
闯入领主的土地会被乱箭射死;
去衙门告状有理没理都得先挨几十大板;
……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
打小孩是为了让他们以后面社会上的种种暴力的必要准备。
“我打你是为你好哦,真的!”
可是到了现代,至少在我们熟悉的生活的社会,
“武力”已经不是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了。
取而代之的,是与人相处合作的能力。
旧社会的地主让长工干活,用鞭子抽就好了;
现在有那个老板用鞭子催员工出成绩?
(还真有,牛妈就碰到过,不过我跑得比兔子还快)
我们做父母的,需要为孩子准备的是面对一个充满谈判的未来世界。
在我们和孩子们起冲突的时候,需要了解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
冲突是健康的。
冲突是两个独立的人对某件事情有不同的见解,并都想要说服对方支持自己的见解。
在发生冲突的时候实际上是个非常好的机会,
父母可以向孩子展示“如何和平理性的解决冲突”。
如果孩子“顶嘴”,“狡辩”,“振振有词”,
那就更好了。
他们是在练习用语言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理之处,
尝试沟通自己的想法,用谈判的方式从父母那里争取更好的对待。
为什么不陪着他们好好锻炼锻炼呢?
你有你的情绪想法,
我有我的经验道理,
咱们都拿出来晒一晒,看谁说服得了谁。
说来不怕你们笑话,牛妈有过几次被牛妞问倒的经验。
造成我以后教育她们什么的时候,自己都要先想一想,
这样做真的有道理吗?
要是她们问起原因来,我都知道吗?
累,麻烦,那是真的。
比起定规矩讲道理磨嘴皮,吼一句打两巴掌真的容易多了。
但那不是我想要给她们做出的榜样。
只要孩子的理由比我的更强大,她们就赢了。
这并不表示他们就立刻能去做那件事,但是我必须诚实的告诉他们:我不知道。
因为我的诚实才能带来她们的信任。
这也是用行动告诉她们:讲道理是有用的!
反之就算你的道理已经站不住脚了,但还是要强迫他们服从,
那只是告诉他们这不是一个讲理的世界罢了。
要是你一言不合就是打骂伺候,
那和小孩儿的撒泼打滚有什么区别?
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小娃动不动就嚎哭耍赖难教育?
还有什么立场怪罪青春期的孩子冷漠疏离不爱沟通?
我小的时候一直有一种怀疑:
大人们虽然一个个都威风凛凛说一不二的,
但实际上很多事情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其实,所有的小孩们都时刻在用一种审视怀疑的眼光看着身边的大人,
稍有破绽,他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我深深的记得,
虽然我爸打我打得狠,我怕他怕得要死,
但是他说的话我一句也没听进去。
我们的相处更像是猫捉老鼠的游戏,
他的命令,我阳奉阴违,
能躲就躲,躲不过就挨顿打呗。
总有一天我会长大,拥有自己的力量,
我就再也不用怕他了。
年幼的孩子就算说不出道理,也能够感知,
两个人争论的时候,先动手的肯定是理屈词穷的那个。
就算他能把对方压在地上动弹不得,
他动手的那一刻,就已经输了。
因为,这是为他们长大以后面对成人世界所做的准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