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半的孩子进入了手的敏感期。
所以大部分孩子吃饭的时候就会很不安分。
常常把饭放进有水的杯子里,然后把手伸进杯子里抓来抓去的,弄得自己很脏。
还会把那些水果、食物捏得稀烂。
为什么会这样?
有些家长会觉得孩子很不安分,很不听话,老是给父母制造麻烦。
但真相不是这样的。
他其实是在感受物体的形状,以及自己给它施加外力后物体的变化。
他在这个过程中自得其乐,其实是在开发自己的思维。
无论是谁,看到孩子把饭菜吃得乱七八糟、一塌糊涂肯定会很生气。
但将作为家长,懂得了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和其必然性,我们就不会轻易去责骂孩子了。
这样也能让孩子顺利地渡过手的敏感期,进入下一个敏感期。
2一岁半的孩子,是个可怕的“破坏大王”。
他喜欢把家里一些摆放整齐的东西弄乱,比如看见书柜里的书放得很整齐,他就会去拿下一本或者几本,甚至把全部书推倒。
这时孩子还会很得意地笑呢。
等妈妈好不容易把书捡起来摆好,孩子又过来把它弄乱了。
孩子这是故意捣蛋的吗?
不是这样的。
千万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孩子想象成一个坏孩子。
更不要在心底里认定了这样的孩子是个坏孩子。
一岁半,孩子的关注点已经从自身慢慢转移到外界。
她在一些把完整的东西打破,把整齐的东西弄乱的过程中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的小手是有很大力量的!
这对于孩子内心的冲击无疑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所以孩子会一遍遍地尝试再尝试去感知自己的力量。
这些尝试其实是孩子的生长需求,只是大部分以搞破坏的形式表现出来。
可能有家长会问,那就让孩子无止境地破坏下去吗?
当然不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这样做:
在孩子们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一次次的示范、教育孩子把东西摆整齐,收拾好。
引导孩子养成自己弄乱自己收拾的习惯,让孩子从小知道要保持家里的整洁。
芭乐园的创始人李跃儿的一本书《关键期关键帮助》里说:
通过这些行为,孩子就会产生自我效能认知。
这正是自信的基础。如果一个人童年没有建构起自我效能的认知,长大很难自信。
3一岁半前后,也是孩子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
因为在这个时期,孩子即将迎来语言爆发期,把握好了会让孩子语言的掌握胜人一筹。
豆瓣评分高达8.5的英国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里展示了一个家长增加说话量对幼儿的影响实验,实验对象是一个21个月大的小男孩。
第一天他的妈妈说了1.3万个单词,第二天增加到1.37万个单词,大约增加了5%。
相应地小男孩第一天的词汇量是2504个,第二天增加到2822个,大约增加了13%。
让人惊喜的是——因为词汇量的增加,母子间对话交流的量从738增加到1022,增加了38%。
这一发现是惊人的,妈妈只是增加5%的词汇量,孩子的词汇量就会增加13%,对话量增加38%。
所以,我们要注意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物尽可能多地引入到他的语言学习当中,以对话的形式教给孩子更多的词汇。
在这里我介绍一个自己实践过的效果很好的方法,那就是——超市识物。
读绘本的时候怕她理解不了某个事物,每次逛超市里就特地去生鲜区那里让孩子近距离观察各种鱼。
告诉她这是什么鱼,那又是什么鱼。
还有买菜挑菜的时候就会把她抱起来,然后告诉她:
“你看,这是玉米,是我们之前看过的小老鼠偷玉米里面的玉米”。
“这是红萝卜,小兔子最喜欢吃红萝卜呢”。
“还有蘑菇,小蚂蚁把蘑菇当作雨伞”。
我们就把绘本上的事物和实物联系在一起,那么小孩子印象就会更加深刻了。
总之,一岁半的孩子处于手的敏感期、空间的敏感期、语言发展的爆发期,我们一起温柔而坚定地与孩子手拉手前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