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今天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我了!”九岁的儿子放学回家,一脸难过,表情沮丧。
我抬头看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一定是你又犯错了,要不,那么多学生老师都没批评,为何偏偏批评你?”
儿子听我这么说,生气地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嘟囔着嘴,委屈地说:“每次跟你说个事,你都怪我,你是不是我亲妈?”
“自己犯了错误,还有理了。中午饭别吃了,去书房反省,啥时知道错了再出来吃饭。”我不依不饶的反击。
儿子明显生气了,他气呼呼地从沙发上站起来,向书房走去,随后“砰”的一声,重重的关上了书房的门。
重重的关门声一下子把我震醒了,想起前几天才学习过《正面管教》里面的内容,我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我深吸了一口气,在客厅待了会儿,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快速在脑海里梳理了一遍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赢得合作的方法。然后,敲响了书房的门。
儿子听到敲门声,并没有主动开门,我轻轻的推门进去。
儿子坐在书桌的椅子上,见我进来,把头扭过去背对着我。我知道他还在因我刚才的态度生气。
“儿子,可以跟妈妈谈谈吗?”我用一种平和的语气问他,同时用充满慈爱的目光注视着他。
很显然,儿子没想到我用这种方式缓解我们之间的矛盾,惊讶地望着我。
以前遇到这种情况,都是我苦口婆心或者反驳得他无话可说的时候,他低头认错的。即使他内心里一百个不情愿。
“刚才是妈妈不对,没问清楚原因就批评你,妈妈向你道歉。”我握着他的手,把他的小手放在我的两只手里。
刚才还一脸怒气的儿子态度有所缓和,嘴上依旧有点小不服气的说:“谈什么?”
我知道,孩子需要一些时间才能相信大人真的改变。
我没有对他的不服气做出反应,而是试着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并且揣摩他的感受:“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你,你肯定很难过吧!”
儿子一下子觉得自己被理解了,忍不住哭起来。
并且一边哭一边抱怨我说:“我觉得每次跟你反映问题,你从来都没有安慰过我,都是怪我,你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我。”
“妈妈理解你为什么那么想,当我用责怪和生气的语气跟你说话,而不是带着关心和爱与你交流时,你怎么可能有别的感受呢?”
儿子抱着我,哭着,断断续续的说:“今天上课,我不小心把课桌上的笔袋碰掉了,几支笔也掉在地上,声音比较大,打扰到老师讲课。老师就责怪我不认真听讲,并且还罚我到教室后面站着听课……”
我随手取了书桌上的一张面巾纸,给儿子擦掉眼泪,开玩笑的跟他说:“这么大了,还哭鼻子,羞不羞?”
“哪有,我才没哭呢?”儿子倔强着,破涕而笑。
“明天去学校,可以先找老师解释一下,这样,你心里就不会有负担了。“我跟儿子说。
“好的,妈妈,我也是这么想的。“儿子郑重地说。
那次与儿子和解以后,我发现儿子比以前对我信任了,有什么事都愿意说给我听,不论是高兴的、难过的,他都愿意与我一起分享。
心理学家说,父母要勇于认错,才能和孩子重新建立信任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提出“纠正错误的三个R”,即
承认(Recognize)——“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
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勤。“
解决(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当父母把犯错误当作一个学习的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
除此之外,如果父母想赢得孩子的信任,让孩子愿意听你的话,愿意与你合作,还需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理解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跟自己反应问题时,实际上是一种无形的求助。孩子想在我们这里得到理解和安慰。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表明我们的立场和他一致,是他的“盟军“,而不是他的“敌人“。
【2】同情孩子的遭遇
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孩子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如果你能告诉孩子,你在他的这个年龄,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表达你的感受
如果你真诚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关注于解决问题
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以上是一个焦虑的妈妈和儿子的和解的过程,也是我们这代人在养育孩子时的真实写照。
我们一样不够好,但是只要我们足够坦诚和努力,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
因为,明智的父母,都懂得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与孩子“握手言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