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自带语言学习的光环,错过孩子语言的敏感时期,就是浪费孩子的语言天赋。
01起步越早越能摆脱汉语思维章子怡在女儿醒醒还只会爬的时候,就给她看英文原版的绘本!
还不会说话就开始学英语?小伙伴们简直惊!呆!了!!
其实,章子怡的教学方法不无道理。
世界英文启蒙圣经《朗读手册》建议父母:孩子一出生就可以进行语言的启蒙,给孩子念故事书或听音频,进行大量的语言音节输入。
科学家发现,婴儿具有与生俱来的能力,能够区别各种语言的发音,但这种能力在婴儿1岁左右开始退化。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帕特丽夏·库尔博士通过一个例子证明了这个观点:
日本人无法区分英语中字母“L”和“R”的发音,rake和lake经常被混读。但一名7个月大的日本婴儿对“L”和“R”的发音能正确区分,婴儿长到11个月却丧失大部分区分两种发音的能力。
并且,当孩子能用汉语交流后,家长常常会以错误的方法教孩子英语。
比如,手拿一个苹果:“宝贝,苹果英语怎么说?香蕉呢?”孩子对答如流,家长脸上泛起骄傲的光芒。
这种教学方法只会培养孩子用汉语思维去学习或表达英语,对应的是汉语和英语的关系,而不是英语和实物的关系。
孩子在说“apple”的时候,首先反映在大脑中的是汉语“苹果”,再对应到英语“apple”,然后才从口中说出来。
对于简单的词汇,大脑可以做到切换自如,但流利的语言交流,如果要经过大脑的理解、翻译、再说出英文,那就不可能顺畅了。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都是基于汉语思维的,以至于绝大部分人直到上大学也不能用英语交流,学了十几年的“哑巴英语“。
知乎上有一位网友分享他教女儿英语的经验。
他在女儿两岁半的时候开始教她英语,带她去水果店,给她指着苹果说“Apple,This is apple”,她看看、摸摸,甚至吃一口,然后笑着说“apple”。
这样建立的是Apple和苹果这个实物的联系,而不是apple和苹果这个汉语词汇的联系。
如果是动物,就用图片卡、玩具或者是电视中动物出现的画面作为素材,总之英语对应的是实物本身,而不是这个实物的汉语单词。
他女儿现在能用普通话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用湖南方言讲一些民谣和日常用语,还能用英语说些简单的单词或者中英文夹杂表达。
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在《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中提出有名的智力发展假设: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幼儿在2-3岁期间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外语学习最迟也不能超过4-5岁,因为这个年龄阶段幼儿学习外语不会与本国语言相混淆。
02贴近生活才能脱口而出美国语言学家利奥波德以个人传记的形式记录了对自己孩子所作的早期双语习得研究。
得出的结论是:孩子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双语环境里,无论就语言发展还是一般认知发展都具有积极影响,双语儿童更注重谈话的内容,更有能力将词和词的所指物分离开来。
同学家的小侄子蝈蝈3岁半了,没有系统地学习英语。两岁的时候,开始跟着妈妈一起学点口语,读读英文绘本,看看英文动画。
很多家长在孩子学说话的时候常做一个游戏:两人面对面坐下,用手指着鼻子,大人说耳朵,然后手迅速指到耳朵,看谁指得快。这个游戏不但让孩子分清了五官,而且练习了大脑的反应能力。
蝈蝈妈妈和孩子做这个游戏时,常常用英文进行,当妈妈说:“nose nose, ear”时,蝈蝈便迅速地把手指到耳朵上。
就这样,蝈蝈的听力渐渐进步,可以听懂妈妈的话,慢慢可以翻译出来。突然有一次,他就开口了,喊爸爸“wake up”, 这是他从动画里直接学来的。
以这样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方式学习英语,而不是生硬地强求学字母、背单词,孩子更能感觉到语言的乐趣,不知不觉就能听会说了。
蝈蝈现在特别爱说英语,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候也常常蹦出英语来。
一会儿伸出手来,“我要drink water”,一会儿要玩具“My bear”,老人听不懂,蝈蝈就拿着小熊对他们说:This my bear.”,反倒逼着老人也学会了不少英语。
老人常说蝈蝈是我们的小老师,孩子也很有成就感。
蒙台梭利认为:语言是在语言环境和语言文化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
要教好孩子学英语,第一步不是让孩子学,而是家长自己学,洗手、喝水、吃饭等日常词汇,只有家长说出,孩子自然跟着说,久而久之语感就有了,所谓浸入式教学不过如此。
在孩子开始学说话的时候,有意识地让他接触两种语言,孩子可以毫不费力地掌握两种语言。
生活化的语言交流更能促进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乐趣才有兴趣,贴近生活才能脱口而出。
03顺应语言发展规律很多家长之所以送孩子去早教学校学英语,甚至不惜重金上有外教老师的双语幼儿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担心自己发音不标准,影响了孩子,长大后难以纠正。
其实,很多孩子学汉语时“gk”两个音一直发成“d ”,哥哥说成“得得”,“裤子”说成“兔子”,但他们依然能分辨前者是正确的。
这种情况在三岁左右的孩子尤为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得多、说得多了,自然就好了。
儿童天生的储存自己异常发音时所用的方式和储存成人发音所用的方式是不同的,随着构音器官的成熟,儿童会自我纠正,发音趋向正确,这是儿童与生俱来的语言自我调整能力。
学英语也一样,想要张口就发音标准,对孩子来说要求太高了,是不可能做到的。
随着孩子多听、多看原版英文动画片等音频、视频,常“磨耳朵”,发音自然会越来越准。
在《幸福三重奏》中,面对中文流利的福原爱,汪小菲好奇地问道:“你学了多少年中文?”
福原爱认真地说,自己其实没有故意“学”过中文!“我是从耳朵开始进的。”
原来,她从5岁开始,每年暑假都要来中国训练一个月,陪练是中国人。
训练的时候,陪练说“爱,帮我拿水”,看福原爱一脸蒙,于是一边指着水一边重复“水”,就这样她明白了这个字的意思,中文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
语言都是互通的,学习母语的时候,孩子所犯的发音不准、词语混淆错误,家长们觉得很正常,一笑了之,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出现类似问题时也要泰然处之。
一味地强求完美、一步到位,只会令孩子出现紧张情绪,甚至因家长传导的压力而不敢张口说英语,直至抵触、厌恶。
04听、说、读、写顺序不能乱前几天,在小区院子里碰到一对母女, 4岁的女儿正在唱字母歌。据说2岁的时候,家长就有意识让孩子学英语,家里挂着26个字母图片,不到3岁就全部认识了。
孩子在不能理解的时候所表现出的识字、数数,其实都是一种反复训练而得的技能。
而学习语言不是一种技能,是一种能力,就比如会“听”不代表能“懂”,而“听懂”才能理解语言词义。
在孩子理解能力尚不健全时,听、说、读、写,每一个前项都是后项的基础,没有前项的基础,后项的学习最多只能算是一种机械的技能,不会有实质的效果。
并且,没有听力做基础,光记字母或拼读,会让孩子很头痛,打击孩子的兴趣,而有了基础之后再去学字母或拼读,则会事半功倍。
幼儿学英语一定要按照发展规律来进行,学龄前每个阶段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
0-3岁重点:高效率地“磨耳朵”
读绘本和分级读物是一个重要的听力输入途径。
在孩子一岁前就给放英文儿歌、童谣,磨的是孩子的耳朵,也是家长的耳朵,等孩子开始学说话了,家长就能教孩子唱英文儿歌了。
3-5岁重点:积累听力词汇
听英语儿歌童谣,并和孩子一起唱,结合日常对话以及看动画片,把听到音和眼前的图像结合起来。
6岁重点:Phonics/自然拼读
通过读绘本和分级读物以及各类原版音像资料,持续输入听力,大量阅读普通分级读物。
对于小孩子来说,学说英语与学说方言是一样的,都是语言能力的锻炼,听多了,说多了,自然而然就会了,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
据联合国教科文调查: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排名第一位的是汉语。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孩子在母语的学习上没有问题,那么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不会存在太大问题。
作者简介:宁静致远,自由撰稿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爱好心理学、教育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