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朋友们可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这样问题的困扰:孩子脾气不好总爱动手打小朋友。
这里要说明这样一个事实:一个人的个性和脾气固然受到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孩子性格脾气的养成影响更大。所谓“脾气不好”与孩子“在外面经常动手打人”是两码事,我们不能把“脾气不好”或“脾气急”当成无礼行为的借口。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自我认同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会逐渐减少对家长的依靠,这也是独立自主的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就是对一切说“不”。并且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交能力有限,不会分享,还没有形成合作的意识,不会处理矛盾也不会接受抗挫折,这一阶段最需要大人的帮助和引导。那么,对待会动手打人的孩子,有这样几点建议希望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对于家长一定要知道孩子喜欢打人的原因在哪里?一定要了解孩子动手打人这一现象隐藏的潜在心理过程或者行为动机
动机是什么?一般来说孩子会动手的原因会有以下几种:情绪性、不满足性和误导性
不满足:有些孩子会对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或者人产生攻击性,亦或是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比较弱,自己的意图不能很好地得到理解,想要的东西或结果不能得到满足。
情绪性:因为饿了、困了、累了、病了等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影响,情绪烦躁。
误导性:模仿电影或游戏里中的打斗场景,误以为用打斗的方式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再比如,在孩子撞到桌子或磕到地上的时候,有的老人会用手打桌子、地面,边打边说:“打你!叫你磕我们!”这也能诱发孩子攻击性的性格。
对于家长来说能够仔细观察和分析孩子的行为,找到原因,问题就解决了一半。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说到引导,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用合宜恰当的方式发泄情绪。不让孩子情绪失控过于深入,一旦有失控的倾向立即介入,最好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建单独的交流。
要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才是正确的情绪宣泄情绪宣泄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只有孩子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孩子与家长、老师之间的沟通关系才能够真正建立。比如:“你刚才大吵大闹,是不是因为你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拿走了?”他点头或摇头。“你很害怕,是吗?”孩子只有得到认同,才能真正的与家长进行沟通。
沟通的同时也要让孩子认识到错误明确告诉孩子,打人的行为是错误的,即使是别的小朋友做错了,打人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正确的引道尤为重要,家长要及时
引导并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对于脾气急的孩子,这一步尤其重要。在经过前面两个步骤之后,你可以问他:“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或“想想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然后引导孩子找到解决办法。
同时,让孩子为自己的不礼貌行为道歉,这可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做错了事情要承担后果,但一定注意不要强迫孩子去道歉。
通常孩子的是非观很弱,如果他的自我认同是“我是一个爱打人的孩子”,那么他就会通过行为来表明自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所以,正面积极的自我形象强化对孩子非常重要。孩子打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隔代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也应该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正确的教养方法,在孩子的教养方面采用一致的家庭教育理念。多陪孩子读一些优秀的儿童书籍,少接触具有暴力倾向的影像视频,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温馨的家庭氛围。
孩子之间起冲突,家长该如何介入?
作为家长,我们教养孩子的目标是让他们未来能够拥有自己处理生活中的挫折和矛盾的能力,因此实际生活中的“操练”的确对他们非常重要,但是缺少必要的教导也是不行的。
要设立“提醒”机制“妈妈知道,有时候你可能会忘记妈妈跟你说的不能打人,要求你每次都做到也不容易,所以你做不到或忘了的时候,妈妈会提醒你。”然后,可以设定一个提醒的暗号,只有你和孩子知道,这样孩子就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同时还可以像玩游戏一样达到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目的。
一定不要斥责别人的孩子。这样的干预对自己的孩子也是一种反面的教育,让孩子了解正确的规则和与人交往的方法,为在场的每个孩子都提供一个与小朋友交往的正确方法,同时也可避免孩子们之间彼此排斥。但值得注意的是:介入一定要有目的性和指导性,不是简单的制止。
后为自己动手打人找借口。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让自己的孩子向被打的孩子道歉,引导他们重新和好,鼓励两个人继续一起玩。
言传身教对于教养孩子十分重要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态度和方法,不要训斥孩子,更不能直接动手打孩子,否则,一切方法就都是无效的了。
在这里,我给家长推荐《小手不是用来打人的》这套书,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起探讨孩子的小手可以干什么。家长也不要轻易用手打孩子,手是用来爱孩子的。实际上,孩子和我们一样不喜欢说教,用读书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习正确的行为方式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格,品格决定命运。”好书可以帮助孩子明白对错、做出正确的行为,最终养成良好的品格和习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