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多读书”,相信爸爸妈妈都非常赞同这个观点。那么,问题来了——
读书少的孩子究竟会遇到什么问题?不看到问题的严重性,读书会缺乏动力。
为此,我采访著名家庭阅读推广人兰紫老师。
“兰紫老师,您在工作中看到,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因为阅读量不够而产生的,那么请问从阅读量不够到学习问题的出现,这中间是怎样一个过程?”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学习习惯、家庭氛围、父母教养方式等等,但是,有统计数据表明,70%-80%的孩子的成绩不好是因为阅读能力不足导致的,所以说阅读能力不足是造成学习成绩不好的最主要的原因。”兰紫老师用数据说明了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那么,阅读量和学习成绩两者之间那根因果影响的链条是怎样环环相扣的呢?兰紫老师一点点地进行剖析。
第一,会缺乏常识
阅读量少会让孩子常识缺乏。我们知道,孩子小的时候主要通过感觉和体验获得直接经验,来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的直接经验就不足以满足他的认知需求。这时候,他需要通过阅读获得间接经验,来满足自己的认知需求。
阅读是一个非常便捷高效地获取间接经验的方式,如果孩子的阅读量很少,那他所拥有的常识的数量自然就少。
长此以往,他就会因为常识的缺乏而导致知识结构简单。简单的知识结构,当然难以应付复杂的问题。因为常识缺乏,在问题面前就显得能力不足,能力不足会进一步影响什么呢?
第二,会缺乏学习动力
能力不足必然带来一些挫败,如果不能跨越挫败就会伤及内在的学习动力。
“干不好的事情、不擅长的事情,就不愿意去干,这是人之常情。”兰紫老师一语中的。孩子解决不了问题,当然就不愿意去解决问题。
在学校里,因能力不足而缺乏学习动力,就体现为孩子在一二年级时不怎么愿意去上学,三四年级开始成绩明显下滑,五六年级时出现厌学现象。
“如果家长在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就能看到这个征兆,及时地帮助孩子增加阅读的量,丰富常识,提高学习动力,就能改变孩子的学习状况,但如果等到五六年级,发现孩子厌学了才看到问题,那时候就不能仅靠阅读来帮助孩子了。”
所以说,在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单纯阅读就可以帮助孩子,避免更大学习问题的产生。
第三,会影响学习成绩
因为阅读量不够,缺乏学习动力,孩子在课堂上也会倍受煎熬和挑战。
比如孩子读一段文字,虽然字都是认识的,但会把握不住重点,会造成理解上的错误。
还有,孩子也会因为阅读量不足,储存的词汇量不足,而没法进行书面表达,写起作文来非常困难。
同时,阅读量不足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如数学、自然、美术、音乐等都会有明显的影响。
“一位大学美术老师说,如果孩子没有大量的阅读,画画也画不到工匠水平,因为画画除了技巧以外,还有对人物的深层理解,对人文、历史等的理解,这些都是靠阅读来达成的。”
因此,一个孩子的阅读量不足,就短期影响来看,会让他在学校里表现不好,成绩不理想。
阅读量不足的长期影响第一,缺乏创造力
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国孩子的很多学业测试都优于美国孩子,但到高中、大学阶段,中国孩子却失去了优势,甚至在很多领域完全处于劣势,尤其是在创造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
因为越到高年级,越强调个人的创造力和独特见解,而个人的创造力和见解跟阅读量密切相关。
有统计数据显示,在小学阶段,美国孩子平均每年读书42本,中国孩子是6本,整个小学阶段读下来,美国孩子读了近300本,中国孩子读40本书。
这样的差距势必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拉开不可跨越的鸿沟。
“创造力跟知识结构的完善强大是成正比的,没有基本的积累,无从创造。我上学的时候,曾背下很多论文,当我背了很多论文之后,在我的大脑里面自然产生新的链接,新的想法,这是真正有用的创造力。”兰紫老师坦言。
第二,在与人工智能的竞争中被淘汰
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时有振奋人心的成果。未来,会有很多常规工作被机器所取代,那么未来什么样的人能长久的保有工作呢?
“如果一个人处在科技前沿,要在一个岗位里不落后的话,他每年深度阅读的书不能少于30到50本。这个人要有迅速学习的能力,这个迅速学习的能力就是阅读能力。”
对此,兰紫老师引入“知识半衰期”的概念,来说明这个问题。
现在知识半衰期越来越短,比如过去的工匠时代,长城上的砖的配方可以用两千年。
过去种地的方法可以用60年,再到古典互联网时代,知识还可以用20年。
到了现在,很多知识只够用一两年,甚至是半年。
那么一个人要在岗位上不被淘汰,怎么办?只有学习!怎么学习?就是阅读。
而一个人长大后能不能大量阅读,跟他小时候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关。如果小时候没有培养阅读能力,长大后想要达到大量的阅读、深度的阅读,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要想在与人工智能抢饭碗的未来,让孩子一直保有优势,从小培养阅读能力是最为紧要的,而培养阅读能力,帮助孩子进行大量丰富的阅读是唯一途径。
如何故事孩子开展大量且丰富的阅读呢?这个问题我明天继续发文,请关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