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看不惯孩子玩手机游戏一身坏毛病?3个妙招先改变焦虑的自己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听过这样一则故事:

孩子夜哭,妻子踢了丈夫一脚:快去看看,孩子怎么哭了?孩子夜里不哭,妻子踢了丈夫一脚:快去看看,孩子为什么不哭?丈夫很郁闷:为什么孩子哭或不哭,我都得挨一脚?

这或许是一个幽默故事,孩子夜里哭令妈妈焦虑,但孩子夜里不哭却更令妈妈不安……总之,生活中,妈妈们总能轻而易举地找到让自己焦虑的“依据”,比如说:

1. 孩子上学快迟到了,他却还是躺在床上呼呼大睡,怎么叫都叫不起来,你说焦不焦虑?

2. 和孩子沟通,三句话都没聊到就瞬间“短路”了——你叫他用心学习,他叫你赶紧出去(离开孩子房间),你说能不焦虑吗?

3. 孩子不听话,沉迷游戏,手机不离手,软硬兼施,打骂交替一点效果的没有,该怎么办啊,太焦虑了!

4. 听过大量亲子讲座,看过无数育儿文章,甚至定期带孩子看心理医生,但就是不见效,你说不焦虑那是假的!


父母焦虑会给家庭以及孩子的成长,带来哪些负面的影响呢?


1. 焦虑情绪让人无法进行正确有效地思考

大学时期曾经有个教心理学老师,讲过一个发生在她自己身上的故事:

“有一年,我的老公的初恋情人,来到了我们居住的那个城市,发信息给我老公,说想见一面叙叙旧。
我无意中看到信息后,简直气爆了——他怎么可以这样?他怎么可以瞒着我和初恋情人保持联系?他难道还想破镜重圆,重续旧情?!
我当时真的很焦虑,于是对着我老公大发怒火,把心理学知识全部抛在脑后,果断践行市井妇人的惯用伎俩:一哭二闹三上吊……”

其实,搞清楚事情的原委之后,她才知道是自己误会了老公,因为她老公压根就没有想要去赴约,旧情重续更是无从说起;所以,焦虑情绪是魔鬼,占据了人的理性大脑,让我们无法进行正确有效的思考,就像俗话说的:

“安慰别人的时候一套一套,安慰自己的时候,只想找个绳子套一套!”


2. 焦虑情绪会传递给我们的家人,导致全家焦虑

著名的“踢猫效应”想必大家都听过:老公在公司被老板无情训斥了一顿,把一肚子气带回家里,对着妻子横挑鼻子竖挑眼,这里看不惯,那里看不惯;

搞得妻子心里也很不爽啊,到了晚上陪娃写作业的时候,孩子就成了妈妈的出气筒:“你怎么那么笨,你是猪脑子吗!”结果,孩子最终把压抑的痛苦,发泄在猫身上,一脚把猫踢飞……

其实,早知道这样,等老公回到家,还不如先让他把猫踢飞(请善待动物)来得痛快,因此,焦虑情绪不会凭空消失,如果不加以疏导,它就会肆无忌惮的在家庭中蔓延开来,搞得家里鸡飞狗跳。


3. 焦虑思维会延续到孩子的下一代

美国家庭教育心理治疗师萨提亚在书中写道:

“熟悉感发挥着一个强大的作用:人们日复一日观察到的和经历过的事,会对他们产生强大的影响,(导致)多数人会选择熟悉的人,就算不舒服,也不会选择不熟悉的人。”

比如说,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女人,她们拥有一个残酷的父亲,但是等到她们自己谈婚论嫁的时候,却还是选择了一个残酷的丈夫;

或者说,某些男人,有一个非常唠叨的妈妈,虽然不甚反感,但是长大后,他们自己却还是娶了一个同样爱唠叨的妻子,不是因为遗传,他们只是在追寻一种熟悉的家庭模式。

因此,如果父母动不动就感到焦虑,感到坐立不安,这种思维习惯,就有可能延续到孩子的下一代,影响孩子的择偶标准以及看待问题的视角和态度。

4. 焦虑情绪会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瑞士心理学家贝特·萨勒在其著作《行为背后的心理奥秘》说道:

“在担心、失望、恐惧、焦虑等情绪困扰下,很多身体上的疾病就真的会出现。那些自认为身体状况不佳的人,患心肌梗死的概率是常人的4倍。”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调侃道:“真倒霉,怕什么来什么!”,其实是因为焦虑情绪,导致我们看待问题的时候,选择了消极负面的视角。

就像小时候学骑单车,越害怕撞到前面的树,却还是不偏不倚地撞了上去——负面消极的思维,吸引负面消极的能量,最终影响到我们的身体机能,并严重危害到我们的健康。

那么,焦虑的情绪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源于早期的经历或原生家庭父母的影响

作家梅尔兹在其《人性的开拓》一书中说道:

“大部分的自我信念,都是从我们过去的经验、成功、失败、屈辱、胜利、以及他人对我们的反应——特别童年早期的经验所形成的。”

因此,当我们遇事火急火燎心烦焦虑的时候,这不一定是我们真实的想法,而是大脑将以往存储在大脑深处的记忆画面“自动播放”了。

比如说,小时候,我们的父母凡事总表现出火急火燎焦虑无比的样子,甚至把这种焦虑情绪,通过打骂的方式传递给我们,那么,我们的大脑就会将这部分记忆保留下来;

在若干年后,当我们也为人父母遇到同种境遇的情况下(例如:孩子不听话),大脑就会自动“重温”往日的“焦虑画面”,让我们措手不及,就像很多父母忏悔道:

“每次对孩子生完气,我都非常懊悔,但是当时就是克制不住自己”

受我们大脑储忆认知和生理状态的影响

已故的蒲雷斯考特.莱基是自我意像心理学的一位先驱,他认为个性是一组观念系统,而各个观念之间是互相牵制,不符合此系统的观念会被排斥,不被取信,也无法引导人的行为;与此系统相符合的观念,则会马上被采纳。

如何理解蒲雷斯考特.莱基所说的“观念系统”呢?用中国人熟悉的话来说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人的大脑就像两个可以来回切换的“朋友圈”;

其中一个“朋友圈”看到的全是消极的一面,你给它半杯水,它看到的是半杯水喝完后的绝望,感到无比焦虑;而另外一个朋友圈,总能看到还剩半杯水带来的喜悦以及无限的可能;

另外,这两个“朋友圈”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冤家”——有你没我,有我没你;那谁来决定此刻我们的大脑处于哪个“朋友圈”中呢?

这就取决于我们的生理状态,这个也不难理解,比如说,有时候我们没有休息好,或者过度工作(感觉身体被掏空),导致身心疲惫,这个时候我们的大脑就处于消极“朋友圈”中——看问题总是看到消极的一面;

就像一个妈妈说的:“我在儿子身上找不到任何的优点,都是毛病,急死我了(焦虑)”,相反,当这个妈妈充分休息,心情放松平缓后,她又想起来前几天母亲节的时候,儿子还给她送了一束花(我的儿子还是很不错的);

很明显,此刻她的大脑切换到了积极的“朋友圈”中,世界潜能开发大师安东尼.罗宾在其著作《激发无限潜能》中写道:

“储忆认知和生理状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若要改变心态,就要改变自己的储忆认知及生理状态。”

父母如何才能有效缓解焦虑的情绪呢?

(一)选择积极正面的视角,来诠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


作家梅尔兹曾说:

“一个人的一切行动、情感、行为、甚至才能,永远与自我意识相吻合,你将遵照你自认为是什么的人而行事。”

说白了就是,我们无法在他人(孩子丈夫)面前,伪装成一个与自我意识不吻合的人,哪怕勉强伪装,也会被对方轻易识破并且无情拆穿;

就像一个初中生所说的:“有时候妈妈明明不喜欢我的这种行为,但还是假装能接受的样子,其实这样反而让我感到特别不自在。”,正如萨提亚所说:

“除非一个家庭使用真实、直接而单一含义的表达方式进行沟通,否则不会带来彼此的信任和关爱。”


那父母如何才能够改变自我意识,真实地向孩子表达父母的看法(意见)呢?


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可以选择用积极正面的视角,来诠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比如说,有一个妈妈对于孩子整天玩游戏这件事感到非常头疼,经常因为这事跟孩子吵得不可开交。

但是,当这位家长用积极正面的视角,来看待孩子玩游戏的这件事时,他却发现,相比那些偷偷刷空父母银行卡的钱,来购买游戏装备的孩子,他的孩子显然好太多了——孩子玩游戏基本不花钱,全凭实力打出来的。

试想一下,如果父母用积极正面的视角,看到了孩子的这个闪光点,与孩子的沟通是否就找到了一个真实而正面的切入点?例如,父母可以对孩子说:

“你太厉害了,打游戏从来不花钱,没让父母操心,这一点非常好!”

如此,我们就强化了孩子“不让父母操心”的这个点,当孩子接受了这个(我是一个不让父母操心的人)自我意识之后,就有可能在其他方面,也会争取做到不让父母操心了。


(二)主动隔离负面消极的信息——你说什么?我听不到哦


有人向刚过完金婚的老奶奶请教婚姻幸福的秘诀,老奶奶先是沉默,然后不紧不慢地从裤兜里掏出一对软胶耳塞,然后缓缓地说到:

“人在生气或冲动的时候,难免会说出一些未经考虑的话,而此时,最佳的应对之道就是充耳不闻,权当没有听到,而不要同样愤然回嘴反击。”

老奶奶的话道出了生活的真谛,生活在浮躁的社会中,难免充斥着各种不良的情绪,例如孩子和同学闹矛盾,或者被老师批评,丈夫工作不顺利,被同事诬陷等等;

当这些负面消极的信息被家人带回来后(生气、埋怨、斥责等),我们千万不要陷入其中;否则,犹如扬汤止沸,也像用干柴去救火,只会把事情越搞越糟,这个时候,你想不焦虑都不行。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主动隔离负面消极的信息,就像森林着火,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一股脑的冲进火海,而是尽快设置防火隔离带,别让大火蔓延开来;

同样道理,孩子(或丈夫)一回家,没有个好脸色,动不动就发脾气,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提醒自己——“森林”着火了,我要主动隔离负面消极的信息,就像金婚老奶奶的那对软胶耳塞——你说什么?我听不到哦。


(三)理性地思考分析,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


古往今来,往往是那些理性思考,并且拥有足够耐心的人,才能够避免焦虑,从而笑到最后。

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出兵祁山和老对手司马懿干仗,就显得耐心不足了;

又是派人三番五次去敌营请战,又是送司马懿女人的服饰(当时有轻视女性的风俗),意思就是说:司马懿你这个胆小鬼,不敢应战,还是回去做个“闺房小姐”吧。

而且在军营中也是沉不住气,大事小事都要抓,而且起早贪黑胃口不好吃得少,结果没两下就一命呜呼了,虽然留下个“鞠躬尽瘁”的好名声,却逃不过因心力交瘁(焦虑)而败北的事实;


倒是司马懿能够沉得住气,尽管被对手指爹骂娘甚至各种侮辱,依旧理性的坚持自己的原则——只守不战,体现出了军事家的格局以及足够的耐心。

其实,经营家庭、婚姻,教育孩子,何尝不是一场战斗?如何守住内心的底线和原则,如何与“对手”周旋,以换取最后的胜利(幸福和谐的家庭),是每一个父母不可不专研的智慧啊!

"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