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前一篇我们谈了爬行敏感期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才能如期出现,此篇谈谈——没有爬行和爬行不足到底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危害?
爬行是孩子的身体第一次遇到的较强烈的双侧肢体刺激,这个刺激能够促成大脑皮层中心沟的形成,并促进大脑双侧功能区的分化完成,如此,脑部各功能区才能专责化,孩子的身体因此能得到大脑更明确的指令,而身体传给大脑的信息也才能更正确有效地被解读。
大脑双侧分化不全的孩子,因为脑功能区专责化不完全,大脑常常模糊而混乱地指挥身体。这样的孩子是最辛苦、最得不到帮助的一群,因为他们各项表现都似乎很正常,能专注、认真,智力也不差,然而,他们却是用效能最低的方式使用身体——身体大片用力来执行一个小动作。
例如:写字或画画时,头、颈、肩、手臂都一起用力地紧绷,身体很快就没力气了。所以,当同伴(学)能够专注2个小时来听课、完成指定任务时,大脑双侧分化不全的孩子大概只能支撑50分钟,后续将因体力不足而完全无法再专注,使孩子表现失常而承受莫名的挫折感,继而出现愤怒的现象,孩子生气,但不知道该对谁生气,反映出来的行为就是对自己最亲近的人发怒。
没有爬行或爬行不足影响我们颈部的肌肉和骨骼,颈肌和颈椎无法强有力地支撑头部,并以挺直的姿势传送内部血管和神经管道的营养和信息,提供脑部足量的养分和氧气,从而难以让我们的脑部保持清晰和活跃的状态。那么孩子长大后,就比较容易出现上课时老觉得脖子酸而用手撑着下巴,或是把头趴在桌上,或是上课容易打瞌睡。
孩子爬行的时候,因为身体位置较低,想要有更宽的视野就必须把头仰起,眼球会随着目标物上下左右转动,眼肌因此得到锻炼,孩子才能在三四岁时发展出成熟的聚焦能力,将来读书的时候才不容易跳行漏字。
而仰头的动作刚好刺激到脑干部位前庭的位置,前庭感官也会因此而较顺利发展。反之,未来较容易出现写反字(例如:6和9,“人”和“入”不分)或空间对应能力不足的现象。
这里再说明一下视觉发展:视觉是现代人类依赖最多的学习感官,在脑部所占的区域也是最大的。视觉功能包含多种能力,例如聚焦、方向感知、距离预测、追视、泛视、立体透视...等等,属于高层次认知学习能力之一,同时也是具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的重要感官。
正常发展情况下,视觉需要12~18年的时间才能完全发育成熟,如果发展条件不足,则可能部分功能终生都无法成熟。现代人最常见的视觉功能不成熟表现有阅读障碍(读书会跳行漏字)、空间感不足(写字写反或写丑,容易认错人、认错物品,容易迷路、晕眩、平面立体转换困难等)、视觉记忆混乱(对大小轮廓掌握不清),这些都与爬行敏感期没有出现或者充分满足息息相关。视觉功能的基础在前庭觉,而前庭觉的基础在于触觉,所以请家长一定要在孩子12岁之前坚持保持良好的感统训练环境,以保证孩子在学龄期能够轻松应付各种书面学习和作业。
另外,爬行能够增强孩子的肌肉张力和骨骼支撑力,同时锻炼身体的平衡协调能力,间接促进身体对食物的营养吸收能力,尤其是钙质的吸收。如果没有爬行或爬行不足,间接影响孩子的营养吸收,影响体质和体能。
许多孩子虽然家长提供充足的营养,但是孩子的肌肉能量并不大,力气不足,容易喊累的比比皆是。还有孩子每天牛奶当水喝的,骨骼并不见得发育得好,幼儿园就常见孩子因摔伤骨折的例子。
这些都是因为孩子的骨骼和肌肉没有接受足够的锻炼,大脑主动判断四肢不需要承担负重的工作,所以吃进去的营养会被挪为他用,不会拿来增强四肢骨骼或肌肉发育。
因此,再次强调爬行对孩子未来身体能力的发展有多么重要,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至于孩子要爬多久才够呢?一般而言,从7个月开始爬的孩子,需要爬到12个月过后才能完成大脑功能区的分化。但是,大脑各功能区的执行能力在1岁后仍需继续强化,所以,建议1岁之后的孩子还需继续爬行到1岁半。
(以上内容摘自王臻惠老师的感统专著《有能力的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