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美德故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了父母的这种要学会谦让的品德教育,等到他们长大了便把这个理念灌输给他们的子女。谦让体现出来的心胸宽广、关照他人内心的品德魅力使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更能受他人的欢迎和喜爱令我们广纳朋友。
不可否认,谦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但是,请不要教孩子无原则地谦让!
桃子妈妈就经常在家的时候,向桃子灌输要学会谦让的思想。因为家里有个比她小两岁的弟弟,打弟弟一出生起妈妈就跟她说以后要照顾好弟弟,多让着他点。
到了弟弟大些的时候,弟弟就总喜欢去抢着姐姐的东西玩,桃子也多数因为弟弟小的原因都让给他。妈妈买了俩姐弟都爱吃的零食,弟弟总是占着大份,有时候妈妈买的分量少了,桃子会懂事地说:"没事,给弟弟吃吧我不要。"其实却嘴馋地很,但也习惯性地舍弃自己的喜好。
有一回六一儿童节,老师之前承诺给班上的小朋友说的:"哪位小朋友的表现好的,老师每次会给她盖一朵小红花,到了六一儿童节那天前五名的宝贝就可以挑选你们喜欢的礼物。"桃子本来就是乖巧懂事的孩子,听到老师说有大奖之后更是学习得更认真,结果红花榜上排名第一。
老师今天就把礼物给带来了,在堆满了糖果和其他小奖品中,桃子和其他小女孩一眼就看中了老师拿出来的一套公主套装,其中一个小女孩尖叫道:"哇,快看,艾莎公主诶!"引起了女孩子群里一阵躁动。
接着,老师开了口:"今天是兑奖的时刻了,小朋友们看这台上的礼物呢是给我们小红花榜的前五名的奖品,排前面的同学有资格先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按第一第二这样上来……"老师又接着介绍奖品、名单、鼓励他人要向他们学习等等。
这时桃子妈妈注意到一个小女孩在桃子的耳边说起了悄悄话,随后桃子听完面露难色,似乎犹豫不决地在做什么决定,只见那个女孩子露出几近哀求的眼神看着她边摇着她的手臂,桃子无可奈何地点了头,女孩子立即脸上神采飞扬。
后来,桃子第一个上去领奖,在她心爱的公主套装前停留了一会,却拿了一本森林绘本,她那种渴求和恋恋不舍的神色让妈妈一下子明白了事情是怎么回事,也大概知晓了刚刚那两个小女孩的谈话内容。
在放了学同孩子回家的路上妈妈明显察觉到孩子心里的难过,桃子一路沉默不语。
女儿的做法让她无比心疼,因为她知道孩子有多么懂事,因为老师的一句话她学习的动力多么强烈自觉,她也透过孩子眼里的炯炯目光看得出她有多么想要那份奖品。可她却这么无条件地对他人拱手相让。
桃子妈妈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桃子爸爸,结果爸爸说了句:"这不是你教出来的吗,让她对他人谦让不是常常挂在你嘴边吗?"
爸爸的话敲醒了桃子妈妈育儿的警钟,是否她让孩子一味的谦让是在"害了她"?
心理学上很久前有人提出了"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那么别人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点的要求时,这个人也会倾向于接受。
这种意识可能是出于避免认知上的不懈协调或者不想改变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如果孩子习惯地谦让,在别人心目中"老好人"的形象就会越根深蒂固。别人起先可能只要求你的孩子帮她做举手之劳的小事,而后渐渐地抬高他们帮忙要求的门槛,直到他们觉得从你这里获得什么都变得理所当然,甚至他们会认为你完全不会在乎也不见得会对你的孩子多心存感激,只是他们眼中的"软柿子"、"老好人"、可褥羊毛的对象。
无原则谦让,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的一切都不如别人重要。长期下去,会形成讨好型的性格,自信心不足;不满、悲伤的情绪不能充分表达,导致情绪压抑。
所以,无原则的让孩子一味谦让,孩子往往会习得隐忍退让、不知拒绝,而他人也可能会认为孩子懦弱好欺负,变本加厉对孩子提要求。
最终,受伤害的却是那个习惯于"让"的孩子。
真正的谦让,从来不是在外界压力下,迎合别人、委屈自己做出的违心选择,而是由内而外的主动分享。
教会孩子有原则的谦让,也是父母的必修课。我们不妨这样做:1、尊重孩子的意愿,不强迫孩子分享
谦让和分享无疑是会受到认可和欢迎的,所以哪怕是思维处在自我中心期的孩子,出于被同伴接纳的需要,他们也会主动去分享自己愿意分享的东西。
有时孩子小气和不愿谦让,不过是爸爸妈妈站在道德至高点上做出的错误判断。
网上有位妈妈说一开始她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自私自利,在家和别的孩子玩时妈妈叫他把自己的玩具借别的小朋友玩下他丝毫不让,甚至会因为别人抢他的玩具而大打出手。但在观察孩子一段时间后她惊讶的发现,其实孩子在玩完了一番后他也会拿给其他小朋友分享。
这位妈妈曾经反思后发现,自己的孩子并不是不懂谦让,他只有在自己喜欢或正在全神关注玩的玩具,别人来抢时,才不会给。
所以,学会尊重孩子的每一个选择,其实是我们需要做的第一步。
2、改变一味谦让的习惯,让孩子说出"我想、我要"
无原则的一味谦让容易让孩子发展成一个不好意思拒绝他人的烂好人,这种过分取悦他人的滥好人可能需要付出高昂代价,譬如活在对害怕拒绝和失败的恐惧中、充满自卑、失去自我、时常自我责备、对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无力抉择、疲于追求完美、感觉被孤立等。
一家夫妻关系中心负责人说:"如果某人太顺从,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没有自己的声音,那就容易受人欺负。"阿布斯说,要改变这种长期以来的行为,习惯需要"痛苦的努力",需要更多了解自己的恐惧和担忧。此外,专家还建议要改变"好人"形象就得努力学习为自己说话,尝试说"我想"、"我要"。
不要在孩子表达自己真正内心想法的时候就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他自私自利,当你孩子满足了他人的意愿后,又有谁来宽慰你孩子呢?
3、多给孩子创造谦让的机会,让孩子体验不谦让可能带来的后果
谦让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在孩子的社交体验过程中,当孩子体会到谦让带来的乐趣,更让他们体会不谦让的后果,让他们把握谦让的度,在可分享的时候不吝啬,在自己有需求的时候不要因不好意思委屈自己。
我们可以多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学习和练习。
韩国育儿类节目《超人回来了》中,宋家三胞胎的爸爸就非常善于创造机会,让孩子去共情小伙伴的感受、体会谦让带来的乐趣。
比如说,在给三个孩子吃草莓时,他会让孩子体悟看着别人吃自己没得吃的羡慕与不开心;会让孩子体会几个人分着吃的开心与快乐……
爸爸妈妈急着教孩子谦让,某种程度上是怕孩子成为喜欢独占争抢、人见人厌的小霸王。
但是我们越是强迫孩子谦让和分享,孩子可能越会抗拒。有些倔脾气的孩子甚至会变本加厉,更加自私与霸道。
我们在头疼的同时,也往往会极力帮忙维护孩子与其他小伙伴的关系。
其实这个时候不如让孩子去自己承担后果,让孩子明白,霸道不谦让只会惹人讨厌,会失去所有朋友。
道理说一万次不如让孩子体验一次。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真正懂得分享和谦让。
要教孩子学会谦让,但也请记得告诉孩子,你可以谦让,但是要守住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只有这样,别人才不会得寸进尺,自己才不会受到伤害,才会开心快乐。
我是奶嘴妈妈育婴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