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儿童所接触到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它对于幼儿同情心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是父母的价值观,父母对孩子的同情、温和的照顾,做出同情和宽容的榜样,是儿童同情心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也就是生活在富于表达、温和或相关情绪家庭中的儿童比其他儿童更容易对他人产生移情和同情的原因。
其次,父母要树立一个富有同情心的榜样形象。依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父母的同情心以及相关特征会影响儿童的同情心发展。有研究者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即父母对儿童同情心发展的影响具有同性别的倾向,父亲的同情心与儿子的同情心相一致,母亲的同情心与女儿的同情心相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儿童多以与自己同性别的父亲或者母亲为模仿对象,对他人的不幸遭遇产生同情心。
第三,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的同情心发展。有研究发现父母的温暖反应性能够促进儿童同情心的发展,它使儿童在环境中感到安全、信任以及增强控制性,这会减少儿童的自我关注,转而考虑他人情感并对他人情感作出反应。通常来自情绪表达丰富家庭的儿童也倾向于用情绪表达自己,因为这类孩子知道表达情绪是可以被接受的,不论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因此,体验积极和消极情绪能力越强的儿童,越能感受到别人的情绪,也更能移情和同情别人。
最后,安全型依恋可以促进儿童同情心的发展。在亲子依恋领域的研究中,有人发现安全的依恋感显著地提高了儿童的幸福感、情感调节能力和自尊水平。而且母亲的同情心能够促进母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安全依恋,也会促进儿童社会性和情绪能力的发展。
父母要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积极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