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点十分读书会:孩子与规则(下)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3
"

在上周的读书会《孩子与规则(上)》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在帮助孩子遵守规则时,成人容易涉足的几个误区。今天,我们如约来看看正确的方法和游戏的作用。

从一对父子说起

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更立体的认知,我们先来看《游戏力》中提到的一对父子和他们的故事:

有一天我在超市看到一对父子。排队结账时,男孩偷偷把一包糖果放进购物车。父亲严肃地说:“不行,放回去。”孩子低着头把糖果放了回去。接着父亲冲男孩挤挤眼睛,小声说:“差一点就成功了。”男孩冲父亲笑了。父亲又问:“帮我 拿一下零钱好吗?”男孩脸上的笑容变得更加灿烂了。

这位父亲不仅是把自己的怒火压了下去,还做了一些更有效的事情。他和孩子开起了玩笑,理解并肯定了孩子的感受,还及时意识到孩子想得到一定的重视,于是给了他一个工作,让他帮忙拿零钱。这样,孩子离开超市时可以感觉到,自己既被理解又有价值。加入这位父亲用的是斥责的方法,那么孩子离开超市时就会是另一番感受;自己微不足道,不被理解,因为想偷拿违禁品而感到罪恶,并因为没能得到而感到气愤。

这位父亲做到了三点:

1、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2、为孩子划定并坚持界限;

3、尊重并肯定孩子的价值。

在做到这三点的同时,这位父亲还做到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控制好了自己的情绪,从而缓和了本来已趋紧张的气氛。

用游戏缓和气氛

当我们需要向孩子声明规则时,特别是在孩子已经违反既定的规则需要我们说No的时候,气氛是很容易紧张的。孩子不会隐藏情绪,不高兴了他们就说,就叫喊,就大哭。

面对这样的场景,父母们不仅要稳定孩子的情绪,缓和现场的气氛,还要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被孩子的负面情绪“带坑里”。

此时,除了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之外,游戏,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旦我们掌握了缓和气氛、稳定情绪的小游戏,我们和孩子双方的情绪都能够得到缓解。

让我们来看看《游戏力》中的小游戏:

我会说一些貌似威胁但实际傻乎乎的话,例如:“假如你再做一次,我就要唱‘一闪一闪亮晶晶’了!”这种策略是用“假生气”来缓和紧张的气氛,让我们卸下情绪放在一旁,而不是把它们倾倒在孩子身上以至于造成伤害。如果回顾游戏力的原则,那么你会发现它们都可以有效地预防及解决冲突:加入孩子,建立联结,嬉戏打闹,让孩子主导,调准频率,让事情变得有趣,等等。用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方法:“你又打翻牛奶了吗?那我要跳‘打翻牛奶舞’了。”

看到这里,我们可能会担心:就这么一笑了之吗?孩子会当回事吗?

当我们的思路又重回严肃和惩罚时,让我们再次重温科恩博士的话:“规则的最终目的是引导。与其让孩子服从,不如努力引导孩子产生良好的判断力。”

而引导能够发生并起效的前提,是我们与孩子有足够的联结——这样他们才会带着理智去听我们后面所说的话。

笑,是最容易让我们与孩子产生联结的。试想,如果我们只是严肃而居高临下地对孩子喊:“我告诉过你多少次了,不准这样!”他们内心所产生的第一反应是合作还是抗拒呢?

因为坚持规则而拒绝了孩子,所以我们必须首先与孩子联结。

规则游戏

让我们仔细想一想,孩子违反规则惹得我们无法控制怒火的时候,是我们知道孩子不懂规则,还是我们认为孩子明知故犯的时候?

答案显而易见,我们都懂得不知者无罪的道理,却很难容忍一而再再而三的明知故犯。

孩子却是明知故犯的“惯犯”,这常常仅仅是因为他们不 想 合 作。

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孩子,试想一下这种感觉:

大人天天都在对我说不要那样要这样,天天都在说我这不对那不对,他们也不想想我是怎么想的;

有些事情我现在就是做不到,他们每次都要批评我;

他们总让我给妹妹做个榜样,我干嘛要那么做;

好无聊,我不知道该做什么,但我不想被安排......

各种感受之下,我也说不清楚是怎么了,我就是不想做他们让我做的事情。

我们小时候,有没有过“当小孩子真难啊”之类的想法?而当我们感觉到父母的理解与认同的时候,那种想要全力配合的感觉似乎也不陌生。

游戏时光和一起大笑的感觉,总能让我们和孩子都放下一些东西。

规则游戏,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许多父母不能想象游戏也是一种建立规则的方法,他们一直认为规则应该是很严肃的事情。放弃这种看法吧!

朋友罗杰对我讲过一件事。有一次他们全家去参观一个历史古迹,正要离开时突然下起倾盆大雨,几个家庭就被困在一个小谷仓内。别家的几个孩子开始无聊,动手要把墙上的泥灰刮下来。他们的父母怒气冲冲地吼叫着威胁他们。这些孩子没有电视和玩具来娱乐,只能不停地抱怨和找麻烦,而他们的父母也只知道用大吼、威胁和惩罚来应对。罗杰建议他自己的孩子们开始玩猜动物的游戏,并邀请其他孩子加入。很快每个人就都玩得开心起来。他们需要的只是游戏而已。

如果孩子吃正餐时吵着要吃甜点,你可以夸张地扮演严厉母亲:“不给不给!绝对不行!”,也可以扮演超级随和的妈妈:“太好啦!今天的正餐改吃冰淇淋啦!“只要孩子笑出来就好。

如果孩子经常顶嘴,那就试试让两个娃娃吵架,其中一个总是口出不逊。

如果因为执行规则而头疼,那就制定一个你不在乎的规定,跟孩子玩打破规则和进行惩罚的游戏。

不用再跟孩子说:”你必须穿上衣服,马上就去。“你可以试着说:”只有一个规定:不许一只脚穿红鞋一只脚穿黑鞋!“然后看看会怎么样。我可以保证,这不会让孩子养成破坏规则的习惯,只会让他们更合作而已。

只是理论吗?

最后,我们想说说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之所以开启这个话题,是因为经过前几次读书会,总有妈妈来问我们,说:“理论我学了不少了,书我也看了,可是真正事到临头的时候,我还是用不出来,我还是会直接开启吼孩子模式。”

事实就是这样。理论终归是理论,即使我们看了作者无数生动的举例,那仍然是“别人家的爸妈和孩子”的故事。

我们的行为模式,来自我们多年的习惯,来自上一代对我们的抚养模式,以及我们周围的环境。

理论,只有经过几十次上百次的练习和实践,才能最终打破我们已经成为习惯的行为模式。

可是,养孩子,不是一件能够急于求成的事,学习养育,也不应该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呀。

当我们开始反观我们的养育行为,当我们开启了学习养育之路,当我们更了解孩子,更能明辨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是否恰当,即使只是吼完孩子之后的反思,我们也前进了一步。有学习的态度,才有不断的进步,此其一。

有千百个家庭,就有千百种育儿方式,没有任何一种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即使是流行的育儿“门派”,也无法生搬硬套,所以,不需要看完书就问自己为什么做不到像书中的父母那样对待孩子。

书,能开阔我们的思路,开启我们的反思,而这些,都会与我们原有的智慧相结合,潜移默化地体现在我们以后的行为中,成为我们对待孩子独一无二的方式。这,是我们对待育儿理论应有的态度,此其二。

所以,别着急,让我们陪着孩子慢慢往前走,他们在成长,我们也在成长。孩子,会带我们去我们原本去不到的地方。

"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