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要很迷信脑力的开发,与其花大钱去买脑力开发游戏,不如不去加班,不赚这个买玩具的钱,把时间留下来陪孩子。
再昂贵的益智游戏,它的效果绝对比不上窝在妈妈怀中听妈妈讲故事时来得大,我们不要舍近求远,父母的关心和努力才是孩子最佳的脑力开发器。
在父母的陪伴和鼓励下,发现孩子的特长,顺应而为,就会成就他。
最好早教,是亲子陪伴
我们的孩子太不快乐,而这不快乐的来源是他们最亲爱的父母。每个父母强迫孩子去做一件事情时,都是说“我是为了你好”,但是没有人停下来想一想,英语补习班、心算班、速读班、记忆班……真的是对他好吗?即便是好,有这个必要吗?
好多父母说,“孩子的脑是最珍贵的资源,不可以浪费”,没错,“孩子的脑力需要开发”,也没错,但是过犹不及都不好,而且每个孩子不一样,不能相比,不要每次开口闭口都是“谁谁谁都怎样了,为什么你还是怎样怎样”,一个不被父母看重的孩子,表现是不会杰出的。
我也要提醒父母:你才是孩子最好的脑力开发者,你的关心与爱心是他大脑最渴求的东西。把孩子带在你的身边,让他听到你每天所说的话,让他看到你每天所接触的事,这就是最好的脑力开发。
因为他以后要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中,他眼睛所看到的,就是他以后生存所必须会的技巧,他耳朵所听到的,就是他以后所必须说的语音,还有什么比这些未来必用的知识更能开发他的大脑呢?
更何况把孩子带在身边时,给他很大的安全感,一个在妈妈怀中或背上的孩子是最天不怕,地不怕的,他的眼睛骨溜溜到处转,敢放胆地探索每一个新东西。
而实验显示早期情绪的依附经验,对孩子后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再昂贵的益智玩具,再好的补习班,都比不上亲子共处的时间和亲子共读时的效果。
让大脑中的“原生木”自然成长
其实,脑力是不需要“开发”的,它需要正常的发展。就像一块土地,里面已经有很多历年来生活在这个环境中树木所遗下的种子,如果有好的阳光和水,这些种子就会发芽,长出适合这个环境的树来,欣欣向荣。
如果种了很多其他外来种的树苗,那么原有的种子可能没有机会发芽,因为所竞争的资源就是那么多,刻意栽种的机率,通常比自然发生的高一些,有的时候,外来种会长得很好,取代原生种,有的时候,外来种水土不服,长得不好,这块地变成荒地。
那么一个父母的准则是什么呢?一个好的园丁应该密切注意所长出来的小苗,如果是想要的,护呵它;如果是不想要的,拔除它;如果有空间,手边有喜爱的树苗,可以在不妨碍原生树苗生长的条件下,栽种它。
原生树苗带有它祖先的经验与福赐,长得轻松容易,外来种常需特别的适应,如果长不好,不必勉强,但是偶尔会碰到一个适合这个泥土酸碱度与气候的植物,那它会立刻欣欣向荣,长得跟原生种一样好,年代久了,它也成为原生种了。
因此,教育孩子应该适应性为上,凡是适合他本性的能力,不需鼓励也会自己跑出来,凡是不适合他本性的能力,特别用力也做得不好。
父母不必因为别人在弹琴,就赶紧送你的孩子去弹,说不定他原来的长处在二胡,但是因为逼迫练琴,把他原来的对二胡的兴趣也抹煞了。
做父母是件不容易的事,永远在担心自己做得对不对,我想要不断提醒你的是:爱心、信心与耐心是教养孩子的不二法则,不论时代怎么变,孩子永远需要父母的爱与信任。
花钱买玩具,不如省时间陪孩子
我去参加一个研讨会,看到会场上在卖一些“右脑开发工具”,在我看来,不过就是比较复杂一点的魔术方块,但是索价不菲,而且围了很多人,产品上面贴着斗大的字“会用左脑的人是人才,会用右脑的人是天才”,非常吸引父母。
再细看它的文宣,上面居然保证如果买了他们的开发右脑玩具,可以让五岁的孩子学会“三度空间及数学乘除法”,保证在“四个月内用五分钟背完540句英文会语,且会背十篇英文散文,五篇伊索寓言,同时学会三国语言,而且不会混乱”......
看到这种天花乱坠、吹牛不打草稿的广告,又看到很多父母趋之若鹜,真让人感叹我们的科学教育失败,因为我们连基本的普通常识都没有教给父母。
父母不要很迷信脑力的开发,与其花大钱去买脑力开发游戏,不如不去加班,不赚这个买玩具的钱,把时间留下来陪孩子。再昂贵的益智游戏,它的效果绝对比不上窝在妈妈怀中听妈妈讲故事时来得大,我们不要舍近求远,父母的关心和努力才是孩子最佳的脑力开发器。
爱因斯坦不靠补脑变天才
大脑是个机动性的组织,绝对不可能只激发右脑,而让左脑躺着不动,更不可能“让右脑停工,甚至养成罢工的习惯”。
广告中说,爱因斯坦之所以成为天才是因为他多用了他的右脑,“要复制爱因斯坦的成功经验,便是较早开发右脑”。这是完全错误的看法。
爱因斯坦的脑在他死后捐了出来,并做了详细的分析,发现他在掌握空间的顶叶聂叶交会处的确比别人大15%,他的脑细胞也比别人多。
但是爱因斯坦到三岁才会说话,如果生活在现在,会被认为语言迟缓,他的私人书信及日记被公布后,有人认为他是阅读障碍者。
他的右脑比较发达,很可能跟他左脑功能不甚强,他自然地去用他最擅长的脑去处理讯息有关。
如果他母亲每天逼他读书写字来“补差”、训练他不强的左脑,他可能一直是瑞士标准局的一名小职员,混一碗饭吃而已。
他的例子,反而是让我们看到父母应该顺其自然,就孩子的长处去发挥。
上天是很公平的,空间能力好的人往往语言能力不怎样;语言能力好的,空间能力常较差。也就是说,大脑是个有限的资源,总共就是这么多财产,哥哥分多了,弟弟就得少一点。
很少人得天独厚样样都好,所以我们不必去苛求孩子。
大脑终身都有可塑性
现在的脑科学研究发现,过去以为大脑过了青春期就定型、不可改变的观念是错的,大脑的可塑性是终身的,人终其一生不停地因新的经验而重塑他的大脑。
美国最近有一个实验,让大学生到实验室来学杂技团的抛球,那时先扫描一次大脑,他们要练习到同时抛接三个球,并持续一分钟而不落地才可以停止,这时再扫描一次大脑;受试者回去休息三个月,不碰触球后,再回到实验室来扫描一次大脑。
当实验者把三张不同时期的大脑图摆在一起比较时,很明显地看出第二张的顶叶掌管空间运动的地方有特别活化,血流量增多,区域变大;三个月不练习,那个地方又缩小。
因为大学生已经超越青春期,所以这个实验很清楚指出:人类大脑可以因外在环境的需求而改变内在工作的分配,就像一个成功的企业,它内部是很有机动性,随时因应市场需求而调配人力。
学习窗口打开有早晚
从演化上来说,每一种功能学习窗口开放的时间不定,有的早早打烊,有的比较晚,人类如果没有这个特性可能活不到现在。
最近研究发现,婴儿在一出生的两个月内若没有两个眼睛同时看到一个东西,以后在深度知觉上会有缺失;如果没有在二岁以前把白内障拿掉,那么即使手术成功,孩子也看不见,因为视神经已分化完成了。
美国底特律儿童医院的柴加尼医生研究发现:人类情绪的窗口开的时间很短,他认为四五岁之前的情绪经验,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会有长远的影响。但是有的功能终身可以改变。例如没有手的人,他的脚趾可以画画、写字。
父母只要用心想一想这些例子,就知道孩子的大脑不需要花大钱去“开发”,爱因斯坦的妈妈,并没有买这些昂贵的魔术方块给他玩,他也拿到了诺贝尔奖。
天才绝对不是只会用右脑的人,他是放对“位置”的人。
现在很多孩子不快乐,因为他的兴趣、长处不符合主流的趋势,而被强压抑了下来;更多时候他是忙着补习,玩父母要他玩的东西,念父母要他念的书,被动地在过日子,没有时间去了解自己的长处在哪里。
学习是个习惯,当孩子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后,再好的天赋、再大的脑力也就无用武之地了。
所以,在父母的陪伴和鼓励下,发现孩子的特长,顺应而为,就会成就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