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作为家长的我们都会经常在网上看各种各样的育儿教育的资料和文章,其中讨论的是“经常被打和从未被打的孩子,将来谁更有出息“”经常被吼和从未被吼的孩子,长大之后的巨大差异“等等,下面来看看两方面观点。
①认为这是伤害,经常被吼/被打的孩子胆子会更小,严重的可能会封闭自己,会变得没有自信,失去创造力,长大后也会更没有出息,被吼的孩子现在是怕你,长大后可能会反击你。
②认为这是历练,经常被吼/被打的孩子大大咧咧,心态好,内心强大,坚强。
现在大家都提倡与孩子做朋友,这样的亲子关系可以为孩子到了青春期还能达到有效沟通打下良好基础,但是所有的事情都不能矫枉过正,与孩子做朋友,不代表丢弃家长的威严,在原则性的问题上一定不能妥协,犯错了,该骂还得骂,该打还得打,不然孩子长大后多走很多弯路。
其实孩子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的脆弱,当然也没有我们成人那么刚强,对于一个正常家庭来说(天天打骂孩子存在家庭暴力的家庭就没有讨论意义了),就现代而言,吼孩子,个人觉得应该在每个家庭经常发生,不然也不会出现“儿子,不做作业的时候,我们还是好朋友的!“这样的朋友圈信息。
每个家长都想把孩子培养成为健康、乐观、自信,坚强、阳光的人。因此,小孩在犯错误的时候,教育惩罚是必不可少的,是教育孩子的苦口良药,教育惩罚不是单纯的打骂,当然也有会打骂的行为,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教育惩罚的根本旨在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面对孩子的弯曲成长,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可以惩罚孩子,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惩罚的标准:根据孩子自身的发展情况而定。面对生活中的“熊孩子“的挑战,家长的愤怒惩罚孩子的大多数情况是孩子的行为与家长的期望不相符家长而给予的惩罚。例如,3岁的孩子想玩泥沙,出于孩子的天性,衣服弄脏了,家长就责骂。因此,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惩罚时,应该立足于孩子的成长需求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惩罚在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2、惩罚的重点:不是发泄家长的愤怒情绪,而是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心理学认为,合理恰当的惩罚之所以影响孩子的行为,主要是由于孩子的大脑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应该怎么改正。惩罚教育过程中,打也好,骂也好,家长可以用严肃严厉的态度来表明事情的严重,而不是用愤怒的情绪、恶毒的语言去谩骂毒打,打骂也要有理有据,摆事实,说道理,可能当下孩子无法全部理解,但慢慢孩子会信服,而不是简单的服软。
3、管孩子之前,管好家长自己。经常听到家长这样威胁孩子“你再不听话,就怎么怎么样!”“你再不专心写作业,我就告诉你们老师!”从这些家长专属话语中就可以知道大部分的家长能够意识到他人形象会对孩子造成一定影响,进而达成惩罚的效果。但是却忽视家长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家长在日常的家庭教育过程中忽视了自身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他人,其言行举止对孩子产生的榜样作用。所以,当孩子在“无知”的情况下因模仿了家长的一些不良行为而受到家长责罚时,孩子会产生理解和接受上不协调的现象,从而影响到惩罚的教育效果。每个家长都想把孩子培养成为健康、乐观、自信,坚强、阳光的孩子。那么家长也有做一个健康,乐观,自信,坚强,阳光的人,优秀的家长成就优秀的孩子!
无论是惩罚教育,还是正面管教,都出于我们对孩子的爱和期待他们成长得更好的愿望。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他们理想中的样子;希望每对父母,也都能成为自己理想中父母的模样。从此时此刻起,家长们关注改变自己,对孩子的爱多一点耐心,再多一点耐心,相互成就更好的自己。
无论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子女,人生路上,我们一起修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