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教育”害了多少人?“跟孩子做朋友”才是最大的伪命题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2
"

有一次和几个妈妈带着孩子出去玩,进了玩具店之后大家都跟孩子定下“只能买一件”的规矩。但刚满3岁的儿子却看上了两辆汽车,两样都想买。另外两个孩子被感染到,也跟自己的妈妈说要多买一件,一时间场面相当混乱。

我:“咱们说好的,只能买一样。“

儿子:“为什么呀?为什么只能买一样?两个都很好呀……”(此处省略1000字)

面对儿子的絮絮叨叨的纠缠,我一句话结束战斗:“妈妈说了算!”小家伙知道我的坚决,掉了几滴眼泪,撅着小嘴去研究要留下那一辆小车了。

另外几个正跟孩子软磨硬泡的妈妈跟看到这一幕都很惊讶:不是说不能这样跟孩子说话?还有位妈妈说她看过一篇文章,讲跟孩子说“妈妈说了算”会导致孩子的叛逆。

其实,两三岁的孩子本身就处于“叛逆期”,跟他说什么都会叛逆,倒真不是因为这句话的原因。在教育“温情主义”盛行的今天,许多妈妈高举“做孩子的好朋友”的理想旗帜,事事为孩子的心理感受着想“商量着来”,这其实是误解了“正面管教”的意义,反而让家庭教育举步维艰,实际是害了孩子。

“做孩子的好朋友“是最大的伪命题

美国的著名家庭心理学家约翰罗斯蒙德就曾在自己的著作中阐述:做孩子的朋友根本无法实现,这种尝试可能导致的问题比你所能想象的要更多。既想做父母又想做朋友,最终可能什么都当不好。

这是因为做父母的一大责任,是把孩子教育成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而能和孩子做朋友的首要条件是:孩子应该已经拥有“成熟的心智”。

身为父母需要承担孩子的行为后果和教育责任,所以也就需要拥有对于孩子的权利和威慑力;就像一家公司的老板要承担公司运营的成本和发展的责任,就必须拥有“指挥员工”的权威。

而一旦选择跟孩子做朋友,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权威,因为朋友之间本来就是“平等”的。在这样的关系中,要么是孩子变得无比骄纵难以管教,要么是家长因为“教育责任”的要求,在“平等”与“专制”之间迷茫不已。

与其如此,不如坚定的回到“专制”一方。即使在《动物世界》,我们也常常会看到“动物母亲”把“贪玩”的宝宝强制拉回身边,把“不愿离巢”的小鸟推出鸟巢学飞。“专制”原本就是生物界身为父母的法则。

“跟孩子商量”让教育举步维艰

妈妈:“别在沙发上跳了,好不好?“

小铭:“不好!”

妈妈:“你在沙发上乱蹦乱跳,会让妈妈很担心,要是掉下来,妈妈多心疼啊!”

小铭:继续跳。

许多家长为了表示对孩子的尊重,喜欢跟孩子用商量的语气沟通,“咱们现在吃饭好不好?”“咱们睡午觉好不好?”紧接着,就被孩子的一句“不好”怼得一肚子闷气。也有些家长喜欢跟孩子讲道理,可是孩子常常好像没听见一样,自顾自玩得很开心。

商量的语气常常会让孩子误认为“你不是认真的”,当然你的指令也不一定非要执行。再加上两三岁执拗期的影响,孩子面对“好不好?”这样问题的直觉反应就是“不好”。

而对于妈妈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你在沙发上乱蹦乱跳,会让妈妈很担心,要是掉下来,妈妈多心疼啊!”孩子能听到的实际上只有“沙发”、“妈妈”、“心疼”等几个词而已,并不能真正理解妈妈的意思和指令。

所以,这位妈妈说了这么多话,效果还不如直接一句:“小铭!从沙发上下来!”来得简单、有效。

今天许多倡导一切从孩子感受角度出发的“温情教育”理论,主要源自于美国教育学博士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不过书中倡导的“和善而坚定”的教育方式,实际上是被误读了:片面的强调了“和善”,却忘记了同样重要的“坚定”和“管教”。

这导致有些家长过多的考虑了孩子的感受,却忽略了自身权威的建立。过多的与孩子讨论商量,却做不到令行禁止。“正面管教”是倡导正面的方法,重点还在于“管教”。要培养出自律、有责任感的孩子,家长威信的建立就至关重要。

2-3岁开始建立家长威信

两岁以前,孩子吃喝拉撒都靠父母,让他们产生了自己是“宇宙中心”的错觉,他们认为自己是一切的主人,所有人为自己服务,在心理学上也把这种心理称为“全能自恋”。

这种心理状态从两三岁的时候开始受到挑战,因为从这时起,孩子的“出格”行为越来越多,父母的管束也越来越多;渐渐的,孩子意识到自己不再是主人,父母才是“主宰”。在这样的权威管教之下,“全能自恋”逐渐消失。

但如果孩子在儿时缺少了父母的管教,“全能自恋”到了成年仍然存在,孩子就会长成我们现在常说的“巨婴”,始终无法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这也是为什么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家长要开始建立自己的威信。

一诺千金是“威信”的基础

两三岁的时候,父母的权威是天然存在的。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对父母,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是仰视的,父母只需要做到“信”自然就有“威”了。

如何做到“信”呢?

1、重视对孩子的承诺

奶奶总喜欢“骗”宝宝:“明天带你去公园”、“奶奶给你买饮料”,但是能兑现的并不多。渐渐的,对于奶奶的各种诱惑,宝宝就不感兴趣了,因为“奶奶骗人”的。

父母重视对孩子的承诺,孩子才重视对父母的承诺。这不但是对承诺的言传身教,也帮助父母建立自己的威信。

2、坚定自己的规矩

有时候,孩子会哇哇大哭,是因为他知道父母的规矩是可以改的。不让看电视,哭一哭就能多看5分钟;不给买玩具,打个滚就能买到个小玩具。当孩子产生了这样的认知,不但会让“规矩”仿若无物,还会让父母的威严消失无踪。

面对孩子的哭闹,家长们要做的只是“坚定”的执行规矩,让孩子知道我们是认真的。“你就得听我的”、“我说不行就不行”,这样的语言在这个时候使用,可以强化父母的权威。

3、该严肃的时候要严肃起来

有一阵子,我家宝宝总喜欢打人。几次训斥之后,他知道不能打妈妈、不能打哥哥,却还在打奶奶。因为每次打奶奶的时候,奶奶总一边说“你这样不对”,一边满脸笑容。这让孩子误认为“打奶奶”的时候,奶奶很高兴,反过来助长了这样的行为。

孩子从表情接收到的信息比语言更多,所以该严肃的时候一定要严肃起来,孩子才明白你是认真的。

4、打骂、威胁建立的是“假威信”

”不听话就打一顿“、”不听话就扔到门外面“、”不听话就不要你!“靠这些建立起来的威信都是”假威信“。

因为这种威信的基础不是精神上的控制,而是体力上的优势和爱的威胁。一旦孩子长大长高,可以跟父母平视;当孩子到了青春期,试图突破爱的禁锢,“假威信”和其带来的影响力将不复存在。

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曾反复强调,从两三岁的时候开始,要给孩子立规矩。错过了规矩的建立,一味“用爱教育”实际上是害了孩子。而在立规矩的过程中,建立家长的威信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因为教养孩子,不能全靠温情脉脉的朋友式“商量”,还需要“必须听”的权威。

因为当孩子认识到,家长才是权威、主人,所谓“可怕的两岁、恐怖的三岁、忍无可忍的四岁”都将迎刃而解,陪伴父母的只有“可爱的两岁、活泼的三岁、张扬的四岁”。

我曾在职场如鱼得水,如今专心养育两个孩子。读了一柜子书,走了不少弯路,也收获了满满的经验与幸福。关注我@枫糖妈妈,希望把我的所学所用、经验教训跟您分享!

"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