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莉莉向我哭诉说,这两天孩子又不肯去幼儿园了,因为前几天在幼儿园活动中受了伤,这两天胳膊上还挂着彩,说贴着创可贴太丑了,一进幼儿园感觉所有孩子都在看她那受伤的胳膊,很丢脸不愿意进去,天天一到门口就死抱着朋友的脖子不肯下来。
朋友说,孩子胆子小脸皮薄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家里只要来个陌生人,她就会抱住朋友的腿或拼命往朋友怀里钻,而之前刚上幼儿园那几天,甚至不敢跟老师说话,不敢问厕所在哪,天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拼命往厕所跑,可把朋友给愁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这样的时刻,当发现自己身上有一点异常,比如衣服上有一点小污渍,手上拿了一个自己不喜欢感觉很丑的袋子,就觉得所到之处所有人都在盯着自己的污渍或袋子看,并且心里肯定在嘲笑我;而当我们初次走进陌生的环境,比如工作场所,或孩子第一次进入幼儿园,总觉得所有人都在盯着自己,甚至之后的一言一行总感觉在别人的目光之下,因此把自己的行为变得小心翼翼,生怕被别人抓小辫子。
这样的人,说白了,就是脸皮薄,脸皮薄的孩子,多会有以下这些行为:
生活或学习上遇到解决不了和不懂得不敢问他人;看到想要的东西不敢去他人手里争取;明明是自己的东西被抢走了,也不敢去拿回来;看到想玩的玩具因为人多就不敢上去……可见,脸皮薄在这个年代实在不是一件好事,不仅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还严重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孩子脸皮薄都是因为哪些原因呢?一、聚光灯效应的存在
这是1999年由心理学家基洛维奇和同事萨维茨基提出的,当时他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找了一些学生,让他们穿上非常奇怪的衣服进入到一个普通的教室和正常学生一起上课,一节课后,基洛维奇让着装很丑的学生填写有多少人盯着自己看,而让普通学生填写是否注意到了那些衣服很丑的人。
最终,所有问卷的结果却跟参与者想象的并不同,穿着不好看衣服的学生本以为至少有超过50%的学生会注意到自己,然而事实上却只有25%的人关注到。
基洛维奇和萨维茨基也把这种高估自己被关注的情况命名为“聚光灯效应”,也就是说人们的思维习惯总会本能的以自我为中心,尤其是孩子,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自己关注的一定也就是别人所关注的,因此当自己觉得伤口很丑时,就会下意识的不断看自己的伤口,并认为别人也会去不停的关注自己的伤口。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过多的道德绑架
有一次我们去聚餐,全程没有什么异常,但是回到家后,朋友莉莉就忙不迭地问我们在餐厅有没有注意到一个人,她说有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背着一个粉红色花朵的书包,还说这爸妈也真是不讲究,怎么能让一个男孩子背这么粉嫩的书包呢,也太不注重孩子心理,男孩子的样子好好笑之类的,结果尴尬的是除了她,所有人都没注意到,唯一一个注意到的朋友说:虽然我看到了,但他背的也许是妹妹的书包,这没什么奇怪的啊。
我问朋友的女儿有没有看到,结果连她也没看到,但是她一定是把妈妈的行为记在心里了,认为如果出门不够体面的话,一定会成为别人的谈资笑柄。
因此,如果父母总在孩子面前挖掘别人的短处,嘲笑讽刺别人,甚至总是对孩子说:你穿的这件这么丑会被别人笑话的,你跳舞那么笨拙还好意思去表演太丢人了,总是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把别人的想法强化然后转嫁给孩子,孩子也就势必变得更在意他人的眼光,总觉得自己不够完美,不敢去表现表达。
三、人为因素影响,尤其家庭成员的影响
就像朋友莉莉,她是个极要面子的人,也是一个几乎追求完美的人,每次出门必是一丝不苟,她家门口有一面大的全身镜,每次出门她都要全身照一遍,像我们这些很熟的朋友,每次去她家她也都打扮的光鲜亮丽来接待我们,当然这对莉莉来说没什么不好,我们虽然觉得有点夸张,但是也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但是因为莉莉的极致精致,孩子似乎也受到了她的影响。因为过于追求外表的完美,一点点的伤口就让孩子不敢面对别人,哪怕别人可能也根本就没注意到她。
因为脸皮薄,太在乎他人的感受,害怕他人的负面评价而一味的选择忍让、退缩,只会让孩子因为面子而丢失其他更多东西,比如不敢拒绝他人的无理要求,不敢去争取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出现社交障碍等。
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善孩子脸皮薄的情况呢?一、尝试跟孩子讲述聚光灯效用的原理
比如让孩子回忆今天有没有看到老师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穿什么款式的裤子,有哪一个同学身上有什么奇怪的东西,然后再回忆一下昨天甚至前天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也许孩子记忆很好,能记住今天的,但昨天的前天的甚至更久之前的呢?
这就是聚光灯效应告诉我们的,这种聚光灯其实只存在于你自己的脑海中,你以为你注意到的别人也一定能注意到,但事实上你可能根本没注意到别人的这些,就算你今天注意到了,很可能明天就忘了,这也是我们要跟孩子讲的,其实每个人的思维都很忙,每天都有自己的事要做,不会一直记着他人无关要紧的事。
就像你今天因为受伤贴了创可贴你觉得很丑,可受伤贴创可贴这是共识,所有人受伤了都会这样做的,这并没有什么奇怪,也许别人根本就不关注你这创可贴;同样就算今天别人看到了,你明天伤好了,创可贴没有,别人也就忘记了,你并不需要因为一天的不完美就耿耿于怀,觉得所有人都会一直记得你的不完美。
二、注重言传身教,从根本上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里有这样一句话: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
连法国学者波斯儿也说过:人的观念标准深受家长的影响,并植根于脑海。
可见孩子的问题多数都是出自于最亲的家人身上,因此,家长在面对孩子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要认为自己随口一说,孩子是不会有印象的,尤其要注意
不当着孩子面随意批判嘲笑他人,让孩子过于在意他人的想法而丧失了自己本来的意愿,不敢拒绝,过分追求完美,不敢争取。不随意给孩子道德绑架,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比如女孩子必须穿裙子,否则就不好看,哪怕孩子根本就不喜欢裙子。多给孩子形象和行为自由的空间,在合理范围内让孩子有自己的穿衣自由,行动自由,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自由,就像《游戏力》里说的那样:让孩子获得一定的掌控感,有助于他们变得更加自信。三、扬长避短,储蓄成功法
我们都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无万人”,每个人必定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果总是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相信就就算是天才也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而自暴自弃,不敢见人。
相反,如果我们能及时看到孩子的优点,弱化他的缺点,让他看到自己的长处,相信就算残疾人也能对自己感到充满信心,这就是“上帝关上了我的门,但给我开了一扇窗,虽然小了点,但依旧能看到阳光。”
有科学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脑便有一种刻画的痕迹,即动作模式的电路纹,当人们重新回忆起往昔成功的动作模式时,就可以重新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准备一个小本子,把孩子优秀的、进步的、成功的部分都记录下来,当孩子感觉自卑时,就拿出来看看,让他知道原来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还是有很多隐藏的优点的,这样经常重温正面的一面,就能让孩子更加有信心的去克服自己的自卑心理,不再脸皮薄。
综上我们要告诉孩子的是,没有哪个人是完美的,我们要让孩子学着客观的看待自己,不要因为过分关注他人的看法而让自己没有了主见,尝试从”聚光灯“下走出来,让自己的脸皮厚起来,先做自己再去关注别人的看法,你才是自己的主角。
"-我是小皮育儿经,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学习,爱生活,关注我,让我们一起了解更多孕产、育儿、教育知识,一起成为更好的父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