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去天文馆演讲,冲过去围追堵截;女儿喜欢航天模型,刚收到的乐高就会没收。除此之外,给女儿的房间加盖隔音,透过玻璃墙监视女儿学习,恨不得让孩子生活在鱼缸里。
这是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陶虹演的母亲宋倩的形象,让人感到紧张与压抑。
最新更新的剧集中,宋倩、英子这对母女都情绪积压然后爆发了,宋倩因为知道英子逃课后匆忙赶到,结果却是看到了女儿、爸爸、“小妈”三人幸福的像一家人,一气之下将英子最喜欢的乐高“航空秘密基地”一把打翻,还给了女儿一巴掌。
崩溃大哭的英子冲着宋倩大喊:“我讨厌你!”
英子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因为爸爸的缺位,妈妈将生活重心投向孩子,就像是一架直升机,一天24小时,几乎分分钟盘旋在孩子的上空。
美其名曰关心,实则是密不透风的控制。
美国心理学大师塔玛·琼斯基的《让孩子远离焦虑》这本书中对这类父母有一个名称“直升机式父母”。
“所谓‘直升机父母’,就是像直升机一样徘徊在孩子周围,不断确认孩子的状况。”
在很多片段里,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英子的压抑和不快乐,她也曾试图和妈妈沟通,希望母女关系可以有所改善,可是得到的永远只是:妈妈是为你好。
孰不知,密不透风的爱,只会让孩子窒息。
正如心理学家李雪所说:
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
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
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1“为你好”的背后是父母的控制欲“听我的,没错。”“我都是为了你好。”
其实,这些以爱为名的话,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就是“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因为“为你好”,所以他们便可以心安理得地像一个永不停止地盘旋在孩子头顶的监控器,希望孩子一生都能按部就班的照着他们制定出的、所谓“对”的道路走下去。
电视剧《少年派》中的王胜男就是这样一位妈妈。
当女儿林妙妙发现虽然妈妈不在身边,但同样可以遥控监督自己,甚至以关心的名义把自己快要到生理期的事弄得班里人尽皆知时,反抗的小宇宙瞬间爆发了——
“可我不是你全世界呀,你怎么就盯着我不放啊?”
为人父母,当我们把所有的视线全部集中在孩子身上时,所有的寄托、宠爱、束缚、控制,会成为孩子身上隐形的沉重压力,明明互相深爱,却有可能总在互相伤害。
知乎上有个问题:父母控制欲太强怎么办?
有个答案让我印象深刻:
我出生到现在,所有人生中的重大决定几乎都是父母做的,高考怎么填志愿,上哪一所大学,读哪一个专业。父母说服我的永远是那句「我们是为你好,我们都是过来人了」。如果跟他们沟通有用的话,我真的想说:「我的人生只有一次,我的命只有一条,我从未依照自己的意愿活着,拜你们所赐,我从未真正快乐过。」
心理专家曾奇峰说过:
“一定程度的担心如果饱含爱意的话,那么过度的担心就等于诅咒。因为过度的担心,随之而来的就是过度的控制。”
很多父母不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必然会产生自己的意识,而自我意识会将个体变成另一个人,但不是父母期待的那一个。
2
被“控制”的孩子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心酸不管你承不承认,有些人无法掌控夫妻关系,童年不幸,事业不顺,他们能掌控的只有孩子,于是在他们面前树立权威,找到在社会中得不到的存在感。
一旦孩子试图挑战权威,他们会说:“我养你容易吗?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一边抹泪一边自以为伟大,以长辈的身份对孩子进行打击。
孩子呢?
他们并不懂得如何应对,这些打骂,忽视和控制使他们失去了真实世界的主体性。
如果人在关系中感觉自己是主动的,就愿意进入关系,相反,越是讨好,卑躬屈膝,则越会往后退。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时退回相对封闭与安全的空间,就可获得休息,再进入关系。
《变形计》中的女孩郑莹佳,正准备和闺蜜吃饭,结果爸爸一个电话打过来,被勒令必须在20分钟回家。她匆忙把已经点好的单推掉,打车回家。
因为爸爸不允许化妆,郑莹佳在出租车上急忙卸妆。
对于父亲,郑莹佳给的评价是:封建、控制欲强、疯狂说教派。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郑莹佳的无奈。
在严格的控制下长大的孩子,真的会如父母所愿,健康、快乐吗?
伦敦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
父母的控制行为和孩子以后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关联,家长控制欲过强,对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负面影响,与痛失至亲产生的负面影响程度相近!
在美国,有一位华裔作家伍绮诗。
她的作品《无声告白》和《小小小小的火》,分别荣获美国2014年度、2017年度图书及小说作品第一名。
其中《小小小小的火》是一部小说作品,一开始,她叙述了理查德森家的小女儿伊奇,放火烧了自家的别墅。
以这样的开端,来突出这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那就是伊奇和母亲之间对抗冲突无法消弥。
而这种关系的始作俑者正是母亲的“控制欲'。伊奇的母亲是个完美主义者,她对自己和家庭成员都有着很强的控制欲,认为所有事情都要在计划下井井有条进行。
但伊奇却无比渴望自由的生活。
在经历了矛盾、冲突与对抗之后,以一把大火来宣告自己的独立。
心理学家罗杰斯有句话:“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孩子无条件地接受了父母,父母为什么就不能接受孩子,为什么一定要苛求他们按照你所认为的意愿去生活呢?
3最佳管教方式——管,望,教,爱,缺一不可控制孩子,并不是中国父母的专利。
新一季的《大小谎言》中,西方母亲瑞茜虽然没有中国老母那样步步紧逼,但也是天天惴惴不安计算孩子的绩点。
当孩子说自己不上大学,打算和同学一起创业时,瑞茜一秒崩溃,冲着女儿发飙。
用词跟季杨杨老爸如出一辙:“不上大学你有什么出路!”
现实生活中的父母,不也总是习惯性地帮我们做选择吗?
他们要求我们与同龄人拥有差不多的“配置”,过个差不多的人生,至于个性什么的,就当从来没有过吧。
和父母谈话,你是否总有这样的无力感:
你和他们讲道理,他们和你说亲情。(我是你妈!)
你和他们说亲情,他们说你年纪轻,什么都不懂。(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
你和他们说想法,他们和你说权威。(你敢和我顶嘴?!无法无天了!)
你无奈地辩驳,他们开始说反话让你内疚。(你翅膀硬了,不用理我们了)
无论你说什么,怎样就事论事,他们都能让你有种摔门离去,拒绝沟通的冲动。
最近,在某篇文章里看到一个“X线”型的管教方式的概念。
意思就是,孩子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对孩子“管教”和“放养”的理想比例应呈现此起彼伏的交叉变化。
“管教”是 从100%到0%的一个过程,“放养”则反过来,是从0%到100%的一个过程。
当然,“放养”并不是说放任自由随便养。
美国心理学家鮑伦德经过实践研究分析后发现,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积极灵活的教养方式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管,望,教,爱,四者缺一不可。
管,无规矩不成方圆
在孩子对外界的各种因素尚没有足够的理解和准确的判断时,任由孩子随心所欲是非常危险的。
孩子要逐渐认识这个世界,了解自己生存环境的真相,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这个过程是离不开父母的指导和守护的。
没有必要的边界设置,孩子容易横冲直撞,难以拥有自己的方向感。这样的孩子很难拥有良好的适应性,如果父母不能亲自进行对孩子的限定和雕琢,那么最后必定是由社会来完成对一个人的管束,代价惨痛又事倍功半。
望,望子成龙应有时
现在教育目标设定,往往变得低于孩子自身的发展水平,不过最可怕的却是没有冀望和目标。
也许“只要孩子高兴就好”听起来很美好,但是它却回避了人生的现实性。父母作为孩子成长资源的提供者,需要帮助孩子成长必要的生存能力,发展出自己的优势力量。
当孩子进入到同辈群体这个自然的竞争环境里,必然会经受挫折感带来痛苦,如果父母不能及时给予支持和指导,无助感和无力感一旦包围了孩子,混沌的人生也就拉开了序幕。
所以,合理表达对孩子的期待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我们可以常常同孩子一起探讨他想要的未来,助力他脚踏实地探索自己和世界,慢慢变得更有能力和自信心。
教
教,双向沟通共成长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孩子喜欢表达,父母愿意倾听并给予恰当的反馈和建议,也会给孩子解释自己行为的原因和目的,让孩子更多地了解父母的想法;当遇到不同意见的时候,即使激烈争论也可以友好地相处,彼此都保持了对另一方的好奇和接纳,那么就会营造出具备流动活力的家庭氛围。
孩子会自然自发地认同和习得父母优秀的部分,包容他们的不足。而父母也会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保持和这个时代的紧密相连,拓展了对生活的认知。
这样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情绪管理和合作性上都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爱:亲情滋养能量足
《小欢喜》中童文洁和老师的面谈,不仅提到了儿子的成绩,还提到了“让孩子在有爱的家庭成长”。
宋倩因为没收乐高一事向女儿英子道歉,还陪着英子玩了一个小时的乐高。
季胜利因为缺席儿子的成长而鞠躬致歉,甚至亲自去试开了儿子心心念念的卡丁车。
当家长正视了自己的问题,开始学着如何爱孩子时,一天一天地陪伴,一点一滴地积累,孩子被爱滋养着,孕育出了强大的安全感,并且在被爱的过程中有了爱他人的能力。
这将是孩子一生的宝贵财富。
父母不易,孩子成长更不易。除了金钱成本,它需要的是 50000 次亲吻,50000次 拥抱,同一个道理 1000 次不同方式的交流,还要用不完的耐心,阳光般充足的爱。
只有两代人都能在犯错与反思中成长,有时欢乐有时愁,有时吵嚷有时休,纷扰最终走向理解,才能构成人生中的小小欢喜。
我是雯子,两个男孩的妈妈,自媒体撰稿人。眼里有光,心中有梦的中年少女。关注【雯子育儿】,育儿路上我们一起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