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晚上回家的时候,正好看见楼下邻居和她儿子回来,看着小小的肩膀背着大大的书包,我不禁问道: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谁知道这么随口一问,邻居滔滔不绝的和我聊了起来。
原来,邻居家的孩子今年就要小升初了,原本自己坚持的是让孩子自由发展,给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可是上回参加家长会,邻居和别的家长那么一聊,顿时觉得自己的孩子差的太远了。
看着别的孩子先修的文化课和长期坚持的特长班,邻居有点慌了,不知道这些年是不是耽误了孩子,会不会让孩子输在小升初这一关键节点。
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在咨询了一圈辅导机构后,邻居给孩子办了几个冲刺班,并跟孩子苦口婆心的说:我也让你玩了几年了,你看别的小朋友哪个不是从小就上各种辅导班?
对于小升初,很多父母多多少少都存在着焦虑情绪。之所以内心不够稳定,就在于对小升初这件事不够了解,不知道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应对。
如果做足准备,心里有数了,不管在小升初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难题,都能够开心地走过去,顺利迎接初中生活。
图片源于网络
父母有多少焦虑,孩子就会有多大的心理压力●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已经成为很多父母的座右铭。甚至从怀孕开始,大家就开始绞尽脑汁为了打造一个完美宝宝开始努力了。吃什么奶粉、用什么纸尿裤、补什么维生素?孩子几岁上早教课、几岁学英语、几岁学跳舞?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中国父母普遍有焦虑情绪的困扰,小到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学走路,大到考什么大学、什么时候结婚等,无一不是在焦虑中艰难抉择。
现在竞争那么激烈,一件事即使只有1%对孩子有用,家长都会抢着去做,所以面临小升初时候,父母无不为了孩子拼尽全力,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或许是父母挤破头都要让孩子进名校的最终动力。
● 起跑线逻辑
父母对小升初的焦虑,乃至全国家长小升初焦虑的源头是起跑线理论。
所谓起跑线理论是一种倒推逻辑,既:你想过好生活你得读一所好大学,你想读一所好大学你得读一所好高中,你想读一所好高中你得读一所好初中,然后反推,你读了一所好初中才能读一所好高中,你读了一所好高中才能读一所好大学,你读了一所好大学才能拥有好生活。
最后得到结论:你读了一所好初中才能拥有好生活,否则你的人生就毁了。
这是很多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焦虑所在,也足以表明对小升初的“关怀”程度。
●建立在焦虑之中的爱
一部印度电影《起跑线》折射出多少家长的心声,剧中米塔的妈妈为了让女儿进名校,和丈夫使出浑身解数,找各种方法,走后门、找中介、贿赂……
最终决定另辟蹊径,通过扮演穷人,举家搬入贫民窟,绕道实现孩子的“名校梦”。
电影虽然拍摄的是印度现实,却和很多中国家长的做法如出一辙,购买天价学区房、送孩子到各种补习班、找名师……也是费尽心思。
不可否认,每一对父母焦虑的背后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是,这种建立在焦虑之中的爱却很容易让孩子感到窒息!
他们经常说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子女,为了他们拼尽全力去买学区房、去报高价辅导班、去管理孩子的学习生活......其实这一切根本原因都是无法控制自己的焦虑感。
其实,当父母让孩子感到窒息,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不良影响。
如果父母包办孩子生活、学习、工作上的所有事情,孩子长大后不仅容易缺乏自信,应对压力的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父母有多少焦虑,孩子就会有多大的心理压力。正是这种焦虑,让无数家长和孩子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小升初时,父母最该有的好心态孩子从小学升入初中,不仅是他们学习生活的又一个转折,也是他们人生的一大转折点。
有人把中学时代比喻为人生成长过程中成败的“十字”路口。
按照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可塑性最大,危险性最大,最不稳定的年龄阶段。”
初中与小学相比,不论是课程设置、授课方式、管理模式、还是学生本人的身心发展水平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对初一新生来讲都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对于小升初,不管大家把它形容成一场“拼爹”战,还是一场“消耗”战,在这场战役没有打响之前,家有面临小升初孩子的父母们需要好好地了解和思考一下其中的本质。
为孩子选择一所优质的学校,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对他的成长的确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但是,并不是只有名校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也不是进入名校孩子就一定会有一个好未来。孩子的发展不是小升初上了哪个学校决定的,最终决定对个体发展的因素还在孩子自己。一边努力为孩子留意一所距离家里近,师资、校园条件都不错的学校;一边努力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才是父母该做的事情。
除此之外,让孩子保持内心的积极和豁达,努力做好自己。父母和孩子有了这样的认识后,人生的发展就不会被学校的条件所左右。
让孩子做“大池小鱼”还是“小池大鱼”我们都知道一所好学校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为了上一所好学校,多少父母挤破了头。
在小升初阶段,肯定也面临择校这个问题。
记得在知乎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小升初时,爸爸给菲菲选择了一所普通的公办学校,爸爸的心里也是有一些不舒服的,但是现在看来,当初的选择是明智之举。
当年,菲菲是器乐特长生,有拿得出手的各种证书,也被名校认可了,可是,爸爸觉得进名校并不适合女儿。因为菲菲的学习成绩一般,这与她在学习乐器的时候占用了很多时间有关。如果去名校跟着老师的教学计划走,势必要割舍掉很大一部分本可以用在乐器学习上的时间,却不能保证学习成绩一定会提升,而音乐学习是一定会受到影响的。
爸爸想到菲菲的天赋是音乐,而且菲菲有音乐梦想,如果在一所名校里,成绩跟不上,势必影响孩子的自信,连带着会影响音乐方面的学习,那样的话,损失就太大了。
而且爸爸觉得家里的经济情况一般,进名校是要交一笔费用的,如果花了这些钱,孩子音乐培训方面的费用就变少了。
最终,爸爸和菲菲商量后,选择了一所普通学校。爸爸当时做决定时有好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甚至在此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心里还是很不安。
但是,菲菲在这所公办的普通学校里不但成绩有所提高,而且特长发展得很好,俨然成了学校里的旗帜性人物,爸爸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像上面故事里的菲菲能够顺利发展,跟爸爸很理智地选择了让她读普通中学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把菲菲比喻成一条鱼,那么正是因为爸爸给她选择了适合她的水域,才使得她能够自由自在地游泳。
●只有适合的学校会让孩子如鱼得水,学得自在
如果把适合的学校比喻成一池水的话,什么样的池子更能让孩子自由自在地学习,就该选择什么样的。
否则的话,孩子会很不舒服:
“大池里的小鱼”可能会因为学得很艰辛而失去自信;
“小池里的大鱼”可能会比较自信,但是也可能会施展不开。
总之,不管父母希望孩子做“大池里的小鱼”还是“小池里的大鱼”,都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定,而不是因为看上了池子就把孩子放进去。
●孩子的学习态度比学校更重要
为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父母要考虑孩子的学习态度,根据孩子的学习态度为其选择学校。学习习惯好、意志力强、情绪稳定的学生更适应“大池”的高压状态;自信心不强、受挫能力弱、少有成功体验的学生更需要“小池”带来的优越感。
父母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不管孩子眼下进入了什么样的“池子”,这个“池子”的标准都不是孩子一生的定位。最适合的“池子”才是孩子在一定阶段最需要的,它能够帮助孩子成长,使其拥有积极、成功的人生。
虽然孩子择校的主要资本是学习成绩、特长以及一些外在的条件,但是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讲,学习成绩还是占主要位置的。所以,父母择校要立足孩子当下的学习状况、智能结构等现实,以孩子为本。
图片源于网络
小升初的关键期,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子成才观当下的小升初已经演变成了一场社会资源的“丛林战”,孩子们拼精力、拼学习、拼辅导班、拼竞赛、拼证书,父母搭上了辛苦赚来的积蓄不说,还搞得孩子很痛苦。
其实,问题就出在父母的教育观上。有的父母始终觉得自己这么做是为孩子好,却从没有认真剖析过自己意识深处深层次的内容。
其实,父母这样做是害怕孩子没出息、害怕孩子比不过别人、害怕自己脸上没面子。在这样的焦虑情绪下,父母就成了逼孩子学习的“恶父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五六年级的孩子,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期,性格、习惯、道德都需要在丰富的生活内容中得到历练。
父母在这个时候让孩子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是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的,也不能把孩子真正培养成人。
怀着一颗平常心去努力,如果父母能够树立正确的教子成才观,那么小升初就不会成为学校、家长、培训机构等各方维护各自利益的博弈场,孩子也不会那么累。
图片源于网络
做到这一点,父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不要把孩子的成长押在名校上
“一切向名校看齐”的观念,折射出的是父母追逐名利的社会价值观。
如果孩子的成绩本来没有达到名校的标准,父母却想尽办法把孩子送进去了,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不努力也能让自己获得和别人一样的结果。
当孩子身在名校学习却跟不上的时候,就会拿自己和别的同学比较,如果比较的结果都是负面的,那么,孩子就会树立起失败者的自我形象,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相反,如果孩子在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学校学习,就能体验到更多的成功,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会受到鼓励,这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
●教导孩子努力,但不是拼命
孩子学习一定要努力,这不仅仅有利于孩子完成学业,更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但是,努力一定要适度,不能让孩子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那样的话孩子的心中就会只有负担、痛苦,而没有轻松和快乐。孩子只有经历过童年的五彩缤纷才会感到幸福,一定不能把孩子死死地拴在学习上。
●父母要为自己松绑
父母要减轻孩子的压力,就要抱定帮助孩子成长的心态,根据孩子的学习水平、学习心态选择一所适合孩子的学校,然后引领孩子不断进步,而不是一定要把孩子送进名校。如果能这么想,父母其实就为自己松了绑,也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小结:
小升初是孩子漫长人生路上遇到的第一个转折点,希望每个父母都能给孩子正确、科学的教育引导,助力孩子平稳过渡到新的环境。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关注【涵妮妈妈育儿经】,在这里获得更多的育儿知识,帮你解决育儿难题,如果你有好的育儿心得和体会,欢迎一起分享,让我们科学育儿,努力做不吼不叫育儿有道的好妈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