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现在很多新生儿父母,60%都会有这样的行为——
那就是当孩子哭闹不已的时候,父母就会把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丢给他,吸引他的注意力,而父母呢,他们会趁此机会图个清静,赶紧休息休息,全部不顾电子设备对孩子的危害。
电子设备就像是父母的万金油,并且屡试不爽。只要想让孩子安静下来,做法就很简单,拿出手机——解锁——打开视频APP——交给孩子。
这是一种特别管用的方法,也是最容易伤害到孩子的做法。
美国儿科学会此前规定:一岁半以下的宝宝应该禁止使用任何电子设备,而两岁以上的儿童,每天使用电子设备的总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
美国儿科学会
我相信中国儿童玩手机的时间早早超过了这个标准。而作为父母,他们的理由也有很多,比如让孩子接受新鲜的事物、锻炼他们思维能力、甚至可以提升孩子的智力水平等。
但是我还是想说,相比于好处,电子设备对孩子的危害可不止一点。
01 电子设备对孩子的危害有哪些?第一,肯定会伤害视力。
我在此前的文章中所说,儿童的大脑发育需要很久的时间,视觉系统也包含在其中。一岁的孩子可以认得颜色,但是在聚焦移动物体、拥有立体感等能力上,远远没有成熟。
如果此时放纵孩子去玩各种电子设备,那么对孩子的视力伤害会很大,而且这样的伤害不可逆。
第二,还会影响大脑神经发育。
和真人互动,孩子能接收到很多信息,包括周围环境的、真人的情绪、互动的信息等等内容,但是和电子设备进行互动,孩子很难接受到上述如此充沛的信息反馈,那么他的大脑,就一直在适应低水平的反馈。
久而久之,孩子在人际交流、反应速度、互帮互助等能力上,落后于他人。
第三,还会影响人格的形成。
0~6岁,是孩子形成内在关系模式的关键时期。也就是说,孩子的性格会在6岁以前确定下来。
如果没有同父母进行充分地接触与玩耍,尤其是缺乏母亲的关爱和帮助,那么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同时,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独立生活能力都会打打折扣。
屏幕上的动画片再好看,都不如陪孩子一起爬山、旅游、打球、跳舞。
因此,电子设备,除非万不得已,不要让孩子触碰。
02 电子设备躲不过,我们父母应该怎么办如今到处都存在电子设备,它不但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增加了对它的用户粘度,慢慢离不开它。
所以,电子设备是完全躲不过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在开篇时我们强调了,美国儿科学会中说,2岁以上的孩子,电子设备接触总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
那么这就是我们的最大的遵循——孩子每天各个场景、各个时间段玩耍电子设备的时间,加起来不能超过1个小时。
而且现在的电子设备都会存有“屏幕使用时间”这块内容,我们可以拿这样的数据进行参考。
所以,在控制孩子接触电子设备上,我们可以做到的第一点:控制使用总时间。
第二点,就是在特定的地方才能玩电子设备。
这一点不仅对孩子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对父母提出了要求。孩子刚出生时,并不知道存在“电子设备”。
他们怎么知道的呢?——通过父母的言行。
而作为父母,他们首先就对电子设备爱不释手。
吃饭时玩,照顾孩子时玩,看电视玩,睡觉前玩,你说孩子不玩手机对得起父母吗?
就连Apple的CEO库克自己都说,每天自己打开—关闭手机的次数是200次。
新生儿是非常会模仿父母的行为的。父母喜欢一项事物,孩子也会觉得好奇和新奇,也想尝鲜。有的家长干脆直接再买一个电子手机,让孩子玩。
这样除了会伤害孩子的“身体硬件”外,还会让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变得疏离,会存在性格孤僻的现象。
所以,想要让孩子远离电子设备,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在特定的地方才能使用。
但有几个地方是不能玩手机的。
第一个是饭桌上。
饭桌上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交流的最好的地方,也是话语最多的地方,所以在饭桌上,父母与孩子坚决不能玩手机。
第二个是卧室。
电子设备发出的光不是自然光,会严重影响人体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保证睡眠质量的关键激素。所以,在卧室里,父母和孩子坚决不能玩电子设备,而且要提前1个小时进卧室休息,这样才能保证睡眠质量。要知道,0~10岁的孩子,每天的睡眠要超过10个小时,才能让身体健康发育。
第三个是特定的“无电子设备”区域
这个地方是供孩子和家长亲近关系、玩耍互动的地方,所以也不能有电子设备参与进来。
父母们,育儿育己。虽然很多父母20多岁有了孩子,其实父母自己也是一个孩子,他们没有丝毫照顾小孩子的经验。一两岁的孩子没有自制力,20多岁的父母就一定有自制力吗?在育儿的过程中,父母应该和孩子共同成长啊。
第三点,给孩子选择“电子设备”的替代品
电子设备靠什么吸引孩子和大人?靠反馈刺激。
很多父母,感觉离开手机1分钟就受不了,或者5分钟没有看到手机,就情不自禁地打开了它。所以我们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应该有替代方案。
这样的替代方案可以给你、给孩子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刺激。父母不仅要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爱好,也要在这个过程中,改掉自己之前的不良习惯和爱好。
最好的替代方案,就是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一点也没有错。
运动可以让人产生多巴胺,可以让人心情愉悦,呼吸顺畅,亲近大自然。
孩子们天性就是闹,户外运动完全契合孩子的天性。让他们随便跑、随便闹、随便嬉戏,让他们和大自然亲近起来,变得快乐而愉悦。同时,大自然中各种丰富的刺激,还能促进大脑发育,保护孩子的视力。
而在平常,没有功夫出去的时候,可以让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们在一起,一起玩。孩子们遇到的都是同龄人,所以可以充分发挥和学习社交技巧,让他们在沟通与互助中,锻炼自己建立“新关系”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对孩子百分一万的全身心支持,让孩子感受到全方位的关注——这也是让孩子拥有健康心里的关键啊。
心得陪伴孩子的成长,也是父母自我提升的过程。所谓“言传身教”,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孩子在榜样的感召之下,才有了前进的动力。
不要以为孩子傻,什么都不懂。孩子的感觉非常丰富的,你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一感觉就明白了。
只要父母能以身作则,能够先自我远离电子设备,再要求孩子远离电子设备,那就容易得多了。
2019年8月16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