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
(图片来自网络)
家学宝主笔团 | 恋小暖
今年有一位爸爸在网上晒出了自己孩子的暑期账单,一个暑假就高达8万元的消费。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一暑假很难赚到这八万块钱,可是孩子们哪里知道自己的一句“喜欢”是有多贵,三分钟热度一过,要么是不愿意再去了,要么是在上课的时候浑水摸鱼,说放弃就放弃,只留下一群抓狂的家长。
不止一次的有家长问我,孩子的兴趣总是很广泛,但是几乎每个都是虎头蛇尾,孩子总是三分钟热度,我们家长该怎么办呢?
孩子是否能够坚持去做一件事,来自于内驱力和外驱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驱力虽然也能够驱动孩子进步,但难以持久,真正对孩子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内驱力。
那么,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呢?
美国两位心理学教授爱德华·德西和理查德·瑞安,共同提出了一个重要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在这套理论中,他们总结出,要想让孩子持续有动机的做一件事,就必须满足三大心理诉求:
1 自主感:是否发自内心,以及能够自我决策不受他人影响。
2 胜任感:是否有能力达到,以及可能达到的效果。
3 需要感:是否有被人需要的感觉。
(图片来自网络)
2《小王子》中有一句话:
“如果你想要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来搜集资料,不要指挥他们做这做那,你只要教会他们如何渴望大海就够了。”
面对学习也是如此,只要孩子们内心渴望学习,他们才能自由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所以,在孩子课外班的选择上,我们要切记不可盲目跟风,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喜好,倾听他们的声音,让孩子自己来做选择。
只是,在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时,我们要学会判断孩子是真的喜欢,还是只是图一时新鲜,或者只是因为班里同学都去这个兴趣班,他才想要去的。
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多沟通、多观察。
在孩子对某一方面感兴趣时,可以和孩子聊一聊相关知识,了解一下孩子是否真的感兴趣,还可以跟他约法三章,不退缩不逃避不放弃。这样不仅可以给孩子学习带来动力,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规则意识。
不仅在孩子说自己喜欢的时候,我们要保持冷静,当孩子说放弃的时候,我们也要去了解他放弃的真实原因。
暑假的时候,朋友的女儿玥玥也在学习钢琴,刚开始的时候,玥玥还很有兴趣,很认真地跟着老师学习。
可惜半个月后,玥玥就哭着闹着不愿意学了,玥玥妈妈气不打一处来,明明之前吵着闹着要学钢琴,家里给她花大价钱买了钢琴,请了老师,可是这说不学就不学了。
(图片来自网络)
玥玥妈妈跟我抱怨女儿三分钟热度,我说那你有没有去了解一下玥玥不愿意学的原因呢?是真的不喜欢弹钢琴,还是最近学的曲目太难了,或者是老师太严厉,玥玥难以接受。
这么一沟通,还真的不是玥玥三分钟热度,是最近学习的曲目太难,玥玥的挫败感很强,再加上老师比较严厉,就让玥玥对钢琴课越来越抵触。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三分钟热度”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喜欢了,而是因为受到外界的因素,让他们产生厌学、恐惧、逃避等消极想法。
当孩子出现了畏难情绪后,这就到了帮助孩子建立“胜任感”的最佳时机。
所谓“胜任感”,就是让孩子觉得自己可以完成,获得胜任感的方式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从内获取,孩子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很棒,觉得自己可以做到;
另一种是从外部获取,多依靠的是别人的夸奖和称赞。
对于家长说,培养孩子的“胜任感”,不仅是要鼓励、支持孩子,更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很多时候,在孩子考试没考好,或者某件事没有做好的时候,一些父母总会这样抱怨孩子:
“你再这样,以后就别回家了。”
“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简单事情都做不好。”
“你的脑子呢?别人都能做好的事,为什么你做不到?”
苏珊·福沃德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写到:小孩总是会相信父母说的与自己相关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这种抱怨,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孩子真的觉得自己不行,凡事都喜欢打退堂鼓。
(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即便是要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别忘了鼓励孩子的进步,比如我们可以把上面的话换成:
“虽然你这次没有达到目标,但已经比上次进步了很多,按照这个速度,宝贝一定可以赶超别人的。”
“别的孩子是很优秀,但是你也有他们没有的优点啊,你这么懂事,真让爸爸妈妈骄傲。”
......
父母对孩子的鼓励,才是孩子克服困难的最大动力。
除了鼓励,我们也要教会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通过自己的进步,从内部来获得胜任感。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学会放手,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但不可以包揽一切,让自己成为引导者,让孩子成为实施者。
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摘取果实时,远比我们直接果实放到他面前,他要高兴得多,也更有胜任感。
当孩子拥有了自主性和胜任感之后,很多家长就以为万事大吉了,但其实,还有最容易被忽略,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需要感”。
人最大的需要就是“被需要”。
成长教育家兰海老师也曾根据自己的观察总结出:
很多中途放弃的孩子看似是失去了兴趣,实则是因为他们在活动中感觉自己不被接纳。
当人感觉自己不被接纳,不被需要后,不仅是孩子,就算是我们成年人,也不想再将这件事进行下去。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故事,一个学习很努力的孩子在高考时发挥失常,感到非常沮丧和难过。
但她的母亲却云淡风轻地说:
“你看她有什么好难过的,自己明明是在假装努力,现在还表现得像发挥失常了一样,寒假起来那么晚,怎么可能考上好大学......”
一个孩子三年的努力,或者说12年的努力,就这样轻飘飘地被父母否定。
在孩子最无助的时候,不但没有得到安慰,反而被赤裸裸的讽刺,这如何再让孩子去信任父母,有什么动力去再去坚持一年的复读?
最亲的人带来的伤害,永远是最痛的。
可能我们没有像故事中的家长那样,赤裸裸地讽刺孩子,但在那些细枝末节的小事上,我们真的给予了孩子想要的“需要感”吗?
孩子在练琴的时候,你是真诚地赞美他,鼓励他,还是在旁边玩手机打瞌睡?
有没有给孩子一个需要他独自承担的任务,让他也感觉自己被需要?
......
渴望“被需要”,就像每个人渴望自己被爱一样,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情感。
多去肯定孩子的成就,只有他觉得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他才会愿意去做。
(图片来自网络)
综上所述,想要孩子在做某件事时坚持下去,只谈兴趣并不好使,可以说,兴趣只是孩子的一块敲门砖,想要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要满足孩子心中的自主感、胜任感以及需要感,以获得最强的内驱力。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