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快乐而短暂的暑假,结束了。
今天我牵着小朋友,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游园活动,这时孩子问了我一个问题:"妈妈,为什么很多家长牵着两个小朋友?"
我仔细观察发现,还真是这么回事。有的妈妈一手一个,宝宝们都穿着同款幼儿园园服,很显然是二胎家庭。
仔细算算,确实从二胎开放以来,到这会儿正好是头波二胎光荣入园的日子。看着数量众多的二胎宝宝和妈妈一起排队,想起朋友对我说,这一届的孩子,自动进入了"困难模式",本来对这句话没什么概念,倒是今天的游园让我有了更深的认识:
人多了,就有竞争!
竞争不可怕,但是太多人争,至少心态上会觉得累。而最令人烦恼的是,这一场比赛,要赛一辈子,比如15年后的那场"人生决战"。
△幼儿园
眼前的这群孩子,有的是二胎,有的是一胎,大家年岁相隔不会太远。去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全年出生人口达到1500万人,而17年则是1700万人。一胎生的人变少,显得二胎生的人变多。
而就在这个时间段,孩子们开始蜂拥进幼儿园。我听过一个北京的妈妈说,她家的娃就一个,片儿区和户籍等等信息,都符合入园条件。去了附近多家公立幼儿园,根本进不去,不是不收你,你可以来摇号。
所以,孩子上幼儿园需要赌运气?
她同时告诉我,她找到附近最便宜的一家私立,一个月要6000,说实在的她觉得供不起。就算去市里、区里的教委协商,学位不够就是不够,你就是逼他们也没办法。
好在国家已经在加强普惠性幼儿资源的建设,我们抱以期待吧。
△"人生决战"
孩子慢慢长大,一路从幼儿园读到小学,再进入初中、高中,总归要面对人生第一次"巅峰对决"——高考。
给大家看个数据:
随着人口的发展,高考人数逐年增加,到18年达到了970多万,而19年更是达到了10年前的高考水平,突破了近千万人。
有些人会说了,明明实际录取率是在增长的啊,这不是说明人口压力对高考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吗?
实际上,国家对于教育普及做了很大的贡献,所以确实只要是读了高中,孩子们基本都有机会"上大学",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为什么我这里的上大学要加引号?因为,对于社会层面,这种录取率是国家政策的优惠,让更多人受益。而针对每一个个体,其中当然就有差别。
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在奋斗了十来年后,能就读一个心目中的"学习圣地"?有机会的话,能去985不是更好?多少学子,以北大、清华等名校为目标?
殊不知每年高考,考上这些学府的孩子,我们都不吝以"状元"称之?为得就是认为,他们通过努力,进入了殿堂学府,能成为更杰出的人。
但同时,我们要知道一件事:学位是有限的。
当若干人都在挤一个学位的时候,为了保持学校人数的平衡,学校会做什么?
调整分数线!
这就是隐藏在二胎潮之后,可能会让孩子更有压力的地方。
△就业
高考不是人生的终点,因此,人生不息,奋斗不止。
一场战役的胜负,只能左右一个人的一段人生。所以,更长久的拼搏,则是在大学之后。那时,大家开始奔向职场,重新书写人生。
重新,开始竞争。
当然,那时候还太远,以我愚见还看不到太遥远的未来。或许那时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人们的生存压力陡然降低,一胎二胎一团和气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了,人口是人才孕育的温床,只有更多的人才,才能让中国发展的更快。相信这也是在"计划生育政策"之后,逐渐开放二胎的重要原因。
所以,对于家庭来说,压力可能会大一点,终究还是要为了孩子先从父母这里奋斗的。
那么家长如何应对"二胎潮"的压力呢?
第一,帮助孩子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还需自身硬,空抱怨社会压力是没有用的。就算对于成年人来说,我们逐渐被后辈追赶,我们逐渐发现自己的落后,不得不奋起直追,用读书学习充实自己,让自己不会掉队。
对于孩子,我们也要一样的要求。"二胎潮"只是数据上的压力,但每个人不能因为压力就不努力了,这是我们首先要告诉孩子的。
只有孩子的素质越高,竞争力就越强。
第二,明确制定合适孩子的人生规划
人生是发展的,同时,在发展中,我们需要为现实做出妥协。就拿高考来说,如果我的能力,可能考清华北大有点困难,能不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府?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给他们树立,人生不进北大清华就不行的观念。对于每个孩子来说,任何一个优秀的学府,都有可能是让他们人生发光发热的启明星。所以,当竞争变得强的时候,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径,可能是最有必要的。
不是有句话吗?"一只羊也是放,两只羊也是赶",看着一起幼儿园行的二胎家庭,也有着我们一胎家庭所没有的幸福感,些许牺牲和压力,在若干年后或许会得到不一样滋味,但同样甜美的果实也说不定?
你有二胎吗?你会对15年后的那次考试,心怀忐忑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