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告状还是告密?酸葡萄效应:家长要警惕孩子心中的嫉妒心理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昨天小区业主群里有位宝妈在吐槽,说是自家孩子带零食去学校,被邻居家儿子告密,之后零食被没收还被罚抄班规,家长在群里含沙射影说了一堆,她邻居也不甘示弱在群里回怼:“不就是告状而已怎么说成是告密呢?说话不要太难听”。

好在双方的丈夫通情达理出面阻止了这场闹剧,但是这件事却值得我们做父母的深思:到底什么是告密什么是告状,要怎么引导孩子这样的行为?

告密和告状的区别

1.是否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

有的时候,我们区分孩子是告密还是告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孩子这么做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个人利益还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

一个小学老师曾经向我反映,说班里一个学生过来告诉她说某位同学带了零食到学校吃,违反了规定。老师一开始想要严肃的惩罚这位触犯规定的学生,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告密的同学先是对这位学生进行了威胁,让其交出零食,如果这位学生拒绝,那么就本着“我得不到的东西,你也休想得到”的想法,利用老师来惩罚这个学生。老师知道了以后,当着全班人的面训斥了这位告密的同学。

其实从中国古代开始,告密这种行为已经被人们列入了不讲道德的小人才会做的事。特别是儒家文化,以告密为不耻。但是法家却非常肯定这种行为,认为这是一种统治国家有效的手段,所以才催生出了很多统治者相互检举,相互告密的时代,这种方式可以说是揭露了人性的阴暗面,让天下为之打乱。

所以,告密和告状可以这样区分:

告密的目的是利己,告状的目的是利社会;

告密针对的是个人的私下行为,告状针对的是公共性事件;

告密往往侵犯隐私,行在违法边缘,告状一般针对违法犯罪,坦坦荡荡并受法律保护;

告密是人治专制的恶果,告状是法制的产物……

2.双方是否存在信任的关系

告密这种行为,本质上是把属于别人的隐私大白于天下,甚至还要因此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如果两个人之间是存在信任关系的,那么对于个人的隐私方面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分享。孩子和孩子之间就更不例外了,但是倘若一个孩子因为把对方真心诚意的当成了自己的朋友,愿意和他分享一些可能不合规定的小事,就受到了老师家长的训斥,那么这个孩子的内心也一定会产生隔阂,而因为告状而尝到甜头的小孩,长此以往下去,也会遭到其他小朋友的疏远和排斥。

根据社会哲学可以知道,人是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自生存的,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和人之间必定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人和人之间的信任,与之相处时的安全感和依赖感是人们能够进行友好团结协作的重要前提。如果告密这种行为频繁发生,那么社会将会无法正常运转,更何况一个班级和一个普通家庭呢。

所以说,告密是告密者和被告密者之间存在信任关系而发生的一种行为;告状是两个人之间关系一般甚至说不亲密而发生的一种行为。

告密和告状的相同点:嫉妒心,见不得别人好

《伊索寓言》里有个《狐狸与葡萄》的故事,讲述的是在一个炎热的夏日,一只饥饿的狐狸走过一个果园,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晶莹多汁的葡萄,狐狸口水直流,但这诱人的葡萄挂得有点高,狐狸够不着。狐狸试了又试,都没有成功,最后,它决定放弃,边走边说:"我敢肯定它是酸的,吃不吃都无所谓了。"

这个故事体现了一种心理现象叫酸葡萄效应。

酸葡萄效应是自己真正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将别人的东西与自己的进行对比,便否定别人的东西,产生嫉妒心理,甚至以似是而非的理由责怪别人,有的还无中生有替自己开脱。

其实孩子虽然很小,但是在无形之中也会产生这种心理效应。这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有这种心理。但是有的小孩子会因为这种心理而去抓住别的孩子的“小尾巴”,然后向家长老师告状,看着别的孩子被惩罚,心理就会感到满足。

这种行为本质上就是所谓的“酸了”,见不得别人好,因为别人比自己优秀,不想办法提升自己,却总是想着拉别人下水,是一种不道德的心理活动。我们做家长的要仔细分辨孩子告状或者告密的目的,如果有这种倾向,一定要及时开导和纠正孩子。

这样家庭的孩子更喜欢告状和告密:

1. 父母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擅长语言暴力

2. 父母总是在孩子面前议论别人是非

3. 家庭氛围紧张,家长对孩子存在冷暴力,孩子为了吸引父母关注

4. 自控力差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利益的诱惑告密

爱告状的孩子后面都怎么样了

只要留心一点,就可以发现。小的时候,最喜欢给老师家长打报告的小男孩,长大了懂事了依然还是喜欢在别人面前多嘴,有的时候会弄得当事人非常尴尬。这就让他的人缘在学生时代就不怎么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还是依然有这个习惯,很多人为此都疏远了他,他也没有几个可以在一起说笑玩闹的朋友,大家都怕一旦被他抓住了什么把柄,他就会去在老师面前添油加醋的说自己一顿,给自己带来麻烦。就这样,他就一直一个人,直到从学生时代走上了社会,在公司中依然不受待见,最后只能辞职,一个人做点小生意。

独处时守心,群处时守嘴。不说别人坏话,不妄议他人,即是积德。毕竟别人不靠你养活,也不靠你生存,实在没必要说别人闲话和坏话。光明磊落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永远不会错。古人讲德,厚德者福泽深厚,上天护佑。而这些经常告状的人,是失德之举,人人弃之,福祸无门,全在人为。远离这些经常告状的人,远离小人,等同于远离灾祸。多去靠近心底善良的人,做事正大光明的人。

意大利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认为孩子喜欢告状或打小报告,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正在确立对错观念。

前段时间,一个因为学生告状的“巧克力事件”引起了人们的讨论。老师对告密者的惩罚,要高于违反规定带巧克力来学校的学生。大家普遍认为:小学生爱告状,现实生活中很常见。一些小学生告状,只是出于朴素的道德感。比方说,看到有人欺负学生、考试作弊、向班干部行贿等去告诉老师,老师听完了,当然应该及时矫正那些言行有问题的孩子,同时安慰提供线索的人。

在上述的案例中,科尔伯克分析了孩子爱告状背后的原因。幼儿和小学阶段的孩子自带一种属性,即“向师性”,服从个人强权,服从老师和父母,强调遵循规范、执行命令、服从权威、履行职责。

可以用两种理论可以解释孩子的告状行为:

道德价值观

年纪较低段的学生因为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足,因此道德判断具有从他律道自律的特征,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而更容易看到别人的错误,喜欢对别人进行挑刺,但同时也比较遵守老师的要求,严格执行。

自我表现

年纪较低段的学生因为离开父母的怀抱,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后,便将这种被渴望关注的需求转移到老师和同学身上,所以有些同学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就会试图向老师告知班级状况,以取得孩子的表扬。

但问题是,现实中一些学生的告状,纯属为了自己利益——或是为了赢得老师好感,或是纯粹为了构陷他人。这种告密,属于人性之恶,要坚决抵制!

家长应该怎么引导孩子

1. 不轻易给孩子贴上“告密者”的标签

对孩子而言,他们喜欢也擅长借用成人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不但解决的快,而且还能比自己解决的好。从喜欢告状到不能善用自身的能力,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这其实也是在限制儿童身心发展,所以我们尽量避免帮孩子处理他们的这些问题,同时,也不会轻易的就给孩子贴上“告密者”的标签。

其实,告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说明这个孩子已经开始建立是非观的一种表现,并且通过告状来对自己的认识得到赞同或者纠正。

成人可以通过观察来判断告密的孩子是否由于这种原因,如果是,我们做家长的就可以以孩子的判断给予肯定或者纠正,不需要在做进一步的处理。

2. 让告状的孩子反思如果是她自己,他会怎么做

我们做家长的要从教育立场出发,针对孩子的心态、思想、行为与语言,通过合适的方式加以矫正、引导。因为“告密者”依然是“孩子”,我们要引领发展、促进发展,而不是放纵、放弃,更不是惩罚。

比如,可以把问题抛给孩子,让他想想该怎么办?

如张某报告姐姐扔了一个塑料袋,我们可以征求姐姐想法: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如果姐姐提议说:“我把它捡起来扔进垃圾箱。”,我们就可以及时引导:“你这个办法真不错!”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不仅可以使孩子懂得该怎么做,可能以后再碰到类似的事情,他也不会再打“报告”了。

或者,把孩子平时“报告”的事进行归类,对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讨论。

如“如果有人乱扔垃圾,我们怎么办?”答案绝非一个,“视而不见一走了之”、“你丢我就捡”、“叫乱扔的人捡起来”、“我去捡却要批评他”,众多的答案让孩子自己去分析,在分析中提高认识,在认识中选择处理问题的办法,毕竟解决问题的方法绝不仅限一个。

3. 问清楚原因,倾听和沟通是关键

我们不仅要保持对孩子告密行为的高度敏感,还应该进行自觉反思:自己的语言与行为是否在鼓励不健康的“告密”行为?

当出现孩子的“告密”行为时,我们尤其不能纵容自己,不能沉迷于“信息”获得的一时快感,而需要坚守教育的立场和人文的情怀,要勇于反思和重建自我。

所以,当孩子的“告密”现象较多时,我们就需要反思,自己在管理中的言行在某种程度上是否鼓励了“告密”行为,是否需要在明确声明。

倾听孩子,坐下来与孩子沟通。“共情”孩子的感受,鼓励他说出更多的真相,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果属于鸡毛蒜皮的事情,给予一些安慰就好了。如果属于比较严重的问题,要引导孩子理性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对孩子的告密行为既不要表扬也不要批评。家长可以说:“那些行为是不对的,我很高兴你没有和他做同样的事情。”而不是横眉冷对:“怎么小小年纪就会告状了?”也不是鼓励怂恿:“出现这种事,你要报告给老师和学校!”对“报告”的孩子而言,他们所寻求的只是公正本身,当违规行为受到谴责时,他维护正义的强烈愿望就实现了。

看了这篇文章,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想法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