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苏格
一
周末见了一个朋友,在未婚前她是一个业绩还不错的销售人员,擅长与人打交道,在同一个车行工作了好多年。但因老公在外市,结婚后不得不辞职到老公所在的城市工作生活。后来考虑到马上要生育照顾家庭,且自己也觉得销售工作压力过大,就没再继续找销售有关的工作了。
朋友在当地车行只是做了一份简单的行政工作,说简单其实也不简单,工作量大,工作时间几乎被填得满满的。怀孕生娃,假期过得都很局促,月子做完没多久就直接上班了。因婆婆无法来带娃,最后朋友不得不请求自己的妈妈来照顾孩子。
但她妈妈的身体不是很好,权衡之下她妈妈将孩子带回了家乡,好与朋友爸爸一同照顾。就这样朋友被逼无奈,与孩子只能一两周见一次面。
我问我朋友,“你为何不先辞职在家照顾孩子,也就一两年,等孩子上幼儿园了你再找工作不迟。况且目前你们经济压力也还不是很大。”
朋友回答,“两年之后再工作,身无一技之长,根本不可能再混职场了。现在也已是压力很大”。
朋友的担忧是大多数宝妈的忧虑,身无一技之长是最被动的状态。
我想很多宝妈在生娃后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早期的工作经验并无实质性积累,而身又无长处,再返回职场也只能拿着基本的工资做着最基础的工作,想往前走一步,没精力也没方向。
二
最近看了《精进》这本书,我才明白这种困境的由来,始终是因为我们对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没有一个正确的评判标准。太多的人只顾眼前的利益而未替自己的将来做打算。
在《精进》中,作者认为,分析一件事值不值得去做,应当从两个角度来评估:
1.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物质,情感和身体,即收益值;
2.这项收益随着时间衰减的速度,即收益半衰期。
其实对于公司中做着最基础工作的职员来说,能获得的收益也只有物质收益,甚至因为长时间工作对身体来说是一种负收益。而这项收益会随着结婚生子而进入衰减,工资越发不能满足生活所需及心理期望。
三
所以作者建议:
1.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这个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尽管去做;
2.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只要对你有长期的益处,仍然可以去做。
比如,在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excel,能在所在的岗位上学会用excel公式来简化表格,提高工作效率,这是工作中获得的一种收益,但是这项excel技能只停留在一份工作中,那么这个收益便不能被累加,最终不能成为个人的一项技能。
若对excel的应用不止于此,那么逐渐地这将成为一项长半衰期的事情,最终化成一项技能,对自己便有了长期的益处。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技能,可能一下看不到收益,却是能在未来带来长期益处的。坚持做长半衰期的事情,那么它的效益可以积累和叠加。
四
那么如何能让自己找到并坚持做长半衰期的事情呢?
1.做最好的选择建立更高的标准,做最好的选择。
在《精进》中,作者提到的决策心理学认为,人在面临选择时,通常会采用“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也就是说人总会从自己最熟悉的待选项开始逐一考察,如果考察到一个满足内心标准的选项,就采纳这个选项,其余废弃,而不是对比所有待选项,然后选出最好的。
因此我们应当提高对身边事物的标准,让自己去找寻更高层次的学习对象。比如选择最好的网络课程来学习一项技能,去看相关领域牛人的书籍,而不是去与身边同等水平的人交流学习。
2.剖析自己,反思过去从信息,进度,阻碍和优势四个方面来分析自己。
首先关注自己身边可获得的信息,考虑这些信息的价值。身处在信息社会,我们现在获取的信息繁多,但真正对我们有用的信息却并不多,做好筛查尤其重要;
其次看自己目前的进度,很多人开始学习一项技能并非从头开始,因而正确评估自己目前掌握的程度也非常重要,这决定了该继续怎么学习;
然后分析遇到的阻碍,一条条列出来,逐一去扫除;
最后分析自己的优势,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拿出纸笔逐一列出。
3.不要因为预设规则,而放弃个人追求在《精进》中,作者提到“规则遵循理论”,即人们在作出一个决定时,往往是基于自己的身份,并依循自己身份所应遵循的规则来进行判断。
因此不要因为自己大学的专业或高中的文凭而限制自己的追求。重新选择或继续出发的技能,始终应该围绕自己热爱的东西进行,而不是追寻“某种预设期待的轨迹”。
4.开始做吧,在实践中复盘很多事情不是准备好了才能开始,而是在开始中逐渐准备好。边做边反思。
没有一技之长,在职场总是弱势,宝妈们若想突破困局,最终还是应当往技能上发展,逐一找出感兴趣的事情,并坚持下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