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来临,对于新晋小学生的家庭而言,家长处于又期待又焦虑的心情中:期待孩子在新的学习阶段里大展拳脚,成为一名好学生,焦虑孩子可能在新学习阶段里面处处碰壁。
在对开学季的种种焦虑里面,辅导作业可谓是家长们的心头大患。素来有“不教作业母慈子孝,一谈作业鸡飞狗跳”一说。
不管是身边还是社会上,各种例子都仿佛在证明着,作业是亲子关系的“第一杀手”。
01 作业影响亲子关系吗?大数据来说话不管是身边的实例,还是网络上传播的各种关于辅导作业的可气又可笑的事件,都会被视为个例认为是危言耸听。
最近,小猿口算与丁香医生根据平台千万小学生家长行为数据,整理发布《2018年十大辅导作业“后遗症”》。
该报告显示,这一届的家长的生活常态是“白天上班,晚上陪写作业”,因辅导作业导致的生闷气、夫妻争吵、劳累过度、亲子关系紧张等问题非常普遍。
其中超过2成的家长会因为焦虑子女未来产生抑郁倾向、食欲不振,甚至还有22%的家长出现高血压、14%的家长出现心脏不适等严重不良反应。
从《后遗症》统计中,可以看到60%的家庭辅导作业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可见“亲子关系杀手”这一称号所言非虚。
如果家长们懂得心理学上的“酝酿效应”,这个问题就能很快得以解决。
02 什么是“酝酿效应”说起“酝酿效应”大家会一头雾水,但说起:“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各位家长肯定不会陌生。正正是“酝酿效应”,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定律”。
古希腊国王命工匠做一顶纯金的王冠,可他又怀疑工匠往里掺了银,于是国王便让阿基米德来验证。阿基米德为此苦思冥想,运用了他所学的知识进行验证都失败了。
一天洗浴时他坐进了装满水的浴盆里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突然恍然大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遇到和阿基米德一样的现象:“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心理学上称为“酝酿效应”。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
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
那么,在辅导作业的时候,家长可以怎么样运用“酝酿效应”呢?
03 辅导作业时,如何让酝酿效应生效?作业问题会引起亲子关系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父母不理解孩子的状态:把对孩子的美好期望当成了教育孩子的标准。认为孩子刚学完,就一定会懂。
要让“酝酿效应”生效,家长可以这样做:
适时沟通,确认孩子上课有听讲酝酿效应并非“无中生有”,而是知识沉淀。强如阿基米德,也是在有前面的知识作支撑的情况下才能发现“浮力定律”。
在辅导作业时,当孩子出现“愚不可及”的状况,先和孩子确认上课有认真听讲,即有知识基础。
有些家长会疑惑:“孩子说认真了,但认真了又怎么会不懂呢?”,这是在怀疑孩子撒谎,那么我们要适时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上课的状况。
在轻松状态下辅导:避免在情绪中教导孩子,把孩子也带进情绪中人在情绪中的时候,做出的事情往往是以发泄情绪为主,从而违背了初心;同样,人在情绪中的时候,也听不进去旁人的劝导。
当我们家长对孩子的“蠢钝”感到恼怒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目标就被不自觉的转移了:从教孩子“1+1=2”转移到了“你为什么这么笨?”
而孩子在面对不会做的题目时,他们自身已经承受着压力,倘若再加上父母的暴躁,只会平添孩子的恐惧,从而脑袋出现“当机”状况,失去思考能力。其目标从解决知识问题,变成如何让父母息怒。
当我们在情绪中的时候,不妨采取轮换制度,让伴侣对孩子进行辅导,又或者让自己往外走,用其他方式发泄完自己的情绪后再回来教导孩子。
如阿基米德,也是在洗浴时的放松状态下才结出了智慧之果。让自己放松,也让孩子得以放松。
让孩子成为作业主体,把作业还给孩子,把学业责任还给老师不论如何,作业是孩子自己的,即便做错也是他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而不是家长,不必为此自责;
家长缺乏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一个门外汉要做专业的事情,结果并不会完美到哪里去,孩子的学业责任,应该是教师所承担。
那么我们家长就可以成为甩手掌柜了吗?这样不就是不管不顾,不辅导孩子吗?非也。
在家庭中,家长要承担的责任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而不是培养孩子考100分。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三个反思,来判断是否让孩子把做不好的作业带回学校:
孩子认真听课了吗?孩子认真做了吗?我是否已经用尽了教学方式?信任孩子,他只是比别人需要多一点时间阿基米德在用尽方法仍然失败后,依然没有放弃,那源自于他的自信。孩子同样需要自信,但孩子自身的心理不够成熟,更需要家长的“他信力”作辅助。
当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就是孩子最后的安全岛,当父母给予孩子支持鼓励和理解,孩子才能够放胆自信去探索。
相信孩子的能力,他只是比别人家的孩子需要多一点时间。当天的知识点实在教不进去的时候,不妨缓一缓,翌日再来考核一下孩子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淅爸有话说:我们总认为自己是成人,走在孩子前面,但实际上,在为人父母及为人子女、为人学生这一件事上面,我们都是第一次,理应共同进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