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驰的高铁车厢里,坐着来自各地、各形各色的人,有独自一人,有三两朋友,也有一家几口,在这封闭狭小的空间,是观察那些家庭的好时机。
我的右边是一个女人带着4岁的孩子,后面一对兄妹跟着父母,哥哥大约5岁,妹妹2岁多。
右边的孩子安静得几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iPad的声音调到最小,和大人说话时也是耳语,偶尔声音大点,女人立即道歉并教育孩子这样会吵到别人难受。因为孩子免票只有一个座位,女人就一直站着,我要离座去过道站立一阵,招呼她坐,等我回来她仍然立在一旁,实在累了她就抱起孩子,两人挤在一起。两个人都喜欢笑,表达爱毫不掩饰,孩子会抱着女人亲,女人一口一个宝贝。孩子开心地展示游戏给我看,大人满足地看着孩子。后来我才知道女人是男孩的姑姑,从小带大,表面上看还以为是母子。
后面的一家四口就活跃多了,父母在大声交谈,妹妹在玩脚踏,发出啪啪声,哥哥在过道里奔跑不息。脚踏实在太响又引起座位震动,我回头看了几次,父亲都只是看着我,一脸警觉。实在无法忍受,出声提醒,只听到妈妈说别玩了,小小的妹妹并未当回事继续玩,而妈妈没有了声音,我只好再次提醒。哥哥跑累了坐回到座位上,放下小桌板把脚放了上去,父母给手机看游戏,买哈根达斯递给他,始终没有提醒他放下脚,小桌板不堪重负塌陷下去。
所谓三岁看老,如果没有后续修正或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在的表现即是孩子的未来。差不多大小的孩子,为何差异如此大?在这个年纪原生家庭是主要的影响。
正如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在美国加州成立了私人性虐待诊疗中心)和影视编剧兼制片人克雷格·巴克(为全美许多杂志和报纸撰写文章,探讨人类行为问题)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里写到——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着我们一同成长。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恐惧、责任或罪恶感。第二种家庭的种子,日后会随着你的成年长成无形的杂草,以你想象不到的方式侵入你的生活。它们的须蔓可能已经伤害了你的自信和自尊,而你在人际关系、事业或家庭各个方面很可能已经受损而不自知。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分析成因是必不可少的,其中识别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重要的一步,对于那些并不了解这方面知识的人来说,阅读《原生家庭》这本书是个不错的选择,书中列举了几种不良的养育模式,大致介绍如下。
第一种——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以道德绑架孩子,高标准要求孩子,用内疚感控制孩子。
第二种——不称职的父母,因为自己的缺失,导致孩子过早承担成年人的责任,造成角色混乱和情感体验缺乏。
第三种——操控型父母,“这都是为了你好”或“我需要帮助”是这类父母发出控制的最好借口,养育出退缩、走不出家庭、不能承担责任或非常叛逆的孩子。
第四种——酗酒型父母,这类家庭往往隐含暴力、羞耻、伪装、父母缺乏自律、言而无信,可想而知潜移默化下的孩子会是怎样。
第五种——身体虐待型父母,不可预见的暴力让孩子充满了焦虑、紧张、痛苦和戒备,并且也倾向于用暴力解决问题。
第六种——言语虐待型父母,虐待并不只是身体上的,语言同样造成伤害,特别是以幽默开玩笑的方式进行的嘲讽、奚落或打击,虽然令人不舒服却无法反驳,甚至受伤都不自知。
第七种——性虐待型父母,受到虐待的孩子,往往无法维系平等的夫妻关系,背负巨大的精神创伤保守秘密。
在《原生家庭》的第二部分,两位作者给出了改变的具体方法,从了解到行动,直至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旨在疗愈自己,阻断不良养育模式的传承。
我们无法选择出生,无法选择父母或抚养人,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不被原生家庭干扰,选择用何种方式养育我们的下一代,给到孩子更美好的未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