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一位教初中的周老师,他带的班级全市都能排上好名次,年年都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可是他却管不好自己不满3岁的儿子周周。
教育方式不对毁孩子
原来,周爸爸教育儿子要听话、懂礼貌、会分享…先是说教,不起作用就训斥,最后发展成打骂孩子。军军一开始还服软,后来干脆同爸爸对着干,将他的话当成耳旁风。因此,周周成为爸爸眼中不好管教的“坏孩子”。
周老师教育初中的孩子的确有一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一定明辨是非的能力,很适用周老师这一套说服教育。但他将这一套拿到家里来,将家变成了教室,那就不适合了。
说服式教育,并不适合不满3岁的周周。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懂礼貌、会分享,为什么要听话? 可见同样的教育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是行不通的。
而周爸爸对儿子采用的“锄头”式的教育方式,违背了宝宝最初愿望。宝宝所要寻求的答案,是需要家长引导式发现问题的是非,而不是硬性灌输,不服从就给他一“锄头”。这样只会让孩子反感规则,背道而驰。
成长环境影响孩子
一个家,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我们做家长的,有必要对家庭的内在环境进行理性改造,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小世界。
蕾妈带蕾宝去参加亲子聚会,组织方准备了很多积木,让小朋友自由发挥搭建喜欢的图形。小朋友们都堆好图形,就剩蕾宝还在十分认真的完成她的作品,那是一条长长的龙。突然她兴奋的喊到“糊了”。其中一个小朋友笑道:“你堆的是麻将长城呀?”
教育无处不在,孩子所学的一切,都是在成长的环境中潜移默化获取的。如果我们做家长的,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不良喜好,就会影响孩子的认知观。他的成长就不会向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家是孩子的心灵港湾,有时候良好的家庭人文环境,比富足的物质生活给予,更适合孩子健康成长。
教育孩子≠满足自己
前不久,一位妈妈因孩子高考成绩不佳,没有被理想大学录取,就想选择自杀。孩子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哭叫着妈妈不要跳楼,妈妈无动于衷。只到民警在烈日下苦劝她近一个小时,这位妈妈才放弃轻生。被救下后,她却因为严重脱水,昏了过去。
网友一致评论:心痛这位孩子,有母如此,这位孩子的压力该有多大呀!
做父母都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听话懂事,还要善于表达沟通。这些要求,如果用在大人身上,就是:工作能力强、受老板器重、同事关系处理融洽。试问一下,有几个成人能做到这些。
如果那位跳楼的妈妈不试着去改变自己,可怜的孩子,一辈子都没有自由,也不会感到快乐。
做个会教育孩子的父母
(一) 营造学习氛围的家庭
明兰一岁时,父亲逝世,妈妈在废品收购站工作。她从小陪着妈妈在废品收购站上班。妈妈给明兰专门收拾出一个区域,有小床、小桌。妈妈还在废旧书刊中,挑出适合明兰读的书,仔细的消毒给明兰留着。
妈妈只要有时间,就会陪明兰读书。她们租住的房子虽然小,但却收拾的干干净净。这家最显眼的就是书架,整整齐齐的码了许多书,上面还贴有标签,为书分类。这个书架也是妈妈收破烂时淘回家的。
每天,她俩回家后,最开心就是一起吃饭,一起读书。妈妈遇上不认识的字,还会将它记在笔记本上,查字典备注好。
这些好习惯也影响了明兰。明兰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非常好,这也与她大量的阅读有关。她还为自己准备了一个错题本,将自己做错的题、不会做的题都记在本上,找同学、老师请教或自己攻克。就因为从妈妈哪里学到的这个好习惯,明兰从没有上过任何补习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给了妈妈不少的安慰。
给孩子营造一个学习氛围的家庭环境,其实一点都不难。无非就是让家长将关注手机/电脑/电视机内容的时间,转移到纸质书刊上来。
每天一家人,可以抽出一个共同的学习时间,比如,晚饭后的一小时定为家庭共同的学习时间;或者睡前一小时定为阅读时间。
学习氛围强的家庭,不仅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还能促进家庭和谐,共同进步。
(二) 家庭教育一致性
教育小孩,父母两个,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究竟对不对?其实,教育孩子是父母共同的责任,不管唱红脸还是唱白脸都是为孩子好。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孩子是个多面派,谁对他有利,他就会巴结谁当靠山。长此下去,对孩子的教育并不好。
我们必面保持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这说起来简单,就是因为简单,家长才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犯错。
丁丁想吃蛋糕,妈妈告诉她:吃蛋糕容易积食便秘,医生叔叔说过,不能吃。丁丁从妈妈这里没有得到蛋糕。就去找爸爸,爸爸问过妈妈后,也说不能吃。
本以为这事就这么过了。第二天,丁丁不思饮食,有些低烧。这时候奶奶说:昨天给丁丁吃蛋糕了,是不是又积食了呀。
原来,丁丁哭着向奶奶控诉爸爸妈妈,不给蛋糕吃。奶奶心疼丁丁,让她躲在屋里吃了个够。
这是育儿过程中,常见的案例。更充分的说明,家庭教育的关联性。不仅仅是父母,还有这个家里一起生活的其它成员,都要保持对孩子教育的一致性。否则,会让孩子有机可乘,投机取巧,并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三) 因材施教 给孩子选择自由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追求卓越是人的本性。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差生和优生之间的差别不是能力,而是心理。如果你仔细去观察,就会发现差生的心理成长轨迹是这样的:遭受打击→自卑→自怨自艾→自暴自弃。有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只要他能接受一点肯定的信息,那么他就能突然爆发,重新找回自信,甚至能成长为优生。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但孩子愿意积极向上的动力是什么呢?家长在对孩子做出各种要求前,请先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了解一下他属于什么性格类型的孩子。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有的性格稳重少言,有的活泼可爱,有的乖巧懂事,有的腼腆内向,有的搞怪喜庆……不同类型的孩子,父母要根据孩子的这些性格特征,有针对性的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
上面妈妈跳楼案例中提到的孩子。妈妈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属于什么性格,孩子的需求被大人的需求束缚,孩子潜能被妈妈压制住。他再怎么努力,只要没有达到妈妈的期望值,就会被妈妈否认,拿自己的生命惩罚他。这种打击,让孩子有一种深深的无奈和自卑。
在工作中,我们也希望不被领导权威压制工作,象木偶般被指挥、摆弄。家长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孩子更不希望父母滥用家长权威,逼迫他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程程的妈妈说“为他好”,给他报了许多培训班。程程迫于妈妈的“好心”,一直都默默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与同龄人一样,有时间玩耍。可是这些在妈妈眼里,都是不求上进的行动。有一次,他实在受不了这种学习压力。就故意用冰水将自己弄病,休息了两天。发现这招好使,于是经常用这招。直到有一天,被出差早归的爸爸发现。
程程才将压抑在心里的话说了出来:他不想活得这么累。原本自己学习成绩不错,也很喜欢学习。但现在发现,自己越爱学习,结果被报的培训班越多,他现在越来越害怕学习。而且现在他的学习成绩已下滑了许多,妈妈却说他不够努力,又给他报了补习班。现在一提到学习,就头痛。他想与同龄人一样,节假日有父母陪着放松游玩。
爸爸检讨自己工作太忙,忽略他的感受,以后每周尽量抽出时间,陪他们母子两一起出去玩。妈妈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真诚的向程程道歉,并同他商量,让他自由选择是否上这些培训班……最终,程程在市里的物理知识竞赛获得银奖;期末考试,也从班级二十五名,排到年级前十名。
挖掘孩子的潜能,给他自由选择的权利。当你尊重孩子的同时,孩子内心深处,也会自发产生对父母的尊重和敬爱。@青云计划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