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沉迷所以从不让孩子看电视玩手机?错!4步引导比禁止管用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1
"

童书 | 故事 | 儿童心理 | 家庭教育

文 | 维尼妈妈沐滢

阅读需8分钟

(文章略长,方法来自亲身实践,感兴趣看完并尝试应用,相信你也会有所收获)

和群里的妈妈们聊天,聊到了关于孩子看电视、用手机的问题。

有一位妈妈表示了她的担心:

她觉得孩子对于电视动画片、手机是没有自控能力的,特别容易上瘾,也不知道该怎么管教孩子才好。

所以,干脆杜绝给孩子看电视和使用手机,孩子现在3岁多了,从来没有看过电视。

但是最近她发现,孩子爸爸经常躺在床上刷手机,孩子就跟爸爸一起看,一看就是一下午。

妈妈每次看到都很生气,觉得爸爸把孩子带坏了,不让孩子看手机,更要求爸爸不许再孩子面前看手机。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妈妈们发现,越是禁止,越禁止不住。

育儿路上非黑即白的极端方式,我都是不赞同的。

毕竟,我们活在网络时代,抬头大屏幕,低头小手机。

我们不可能给孩子套在袋子里抽成真空。

并且,孩子也有他的社交圈子,小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聊的话题就是跑不了动画片的那些人物,那是孩子们的爱豆,就像我们迷恋李现一样。

试想,一群花痴中年老母亲聚在一起聊韩商言,突然过来个直男老公冒出一句:韩商言是干嘛的?李现是谁?

那么这群老母亲是不是会很奇怪又鄙夷:“李现是谁你都不知道啊?BALABALABA……”

其实孩子也是一样的,如果孩子从来不接触这种同龄人常接触的事物,他和小伙伴交流的时候,对这些事一无所事,孩子自己也会感受到被排斥。

学会融入,更要让孩子学会自律,懂得自己掌控时间,才是辩证地认知。

看电视、玩手机,姑且让我们统称这些为电子产品吧!

父母担心孩子沉迷,往往忽略了本质的问题。

造成孩子沉迷的现状大多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长期缺乏父母的关注和陪伴

婴儿从出生开始,即需要得到父母及时的回应和照顾,这样才可以让他感知到这个世界是一个“好”的世界,自己也是一个“好”的孩子。

在这样的关注和回应中他才能够逐渐地发展起自己的健全的人格。

如果婴儿从出生开始即被忽视关注,那么他们很容易认为这世界是个“坏”的世界,自己也是“坏”的,非但不能发展健全的人格,还容易造成婴儿猝死现象。

随着孩子年龄的逐渐增长,父母的关注和陪伴更显得尤为重要。

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中可以获得对事物的处理方式和态度,他能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和力量,这使得他们的内心是丰沛的,和父母建立的紧密的情感链接,不至于担心随时会被丢弃。

每个孩子都需要和外界建立连接,孩子建立连接的第一对象就是父母,但如果他们无法和父母建立这个连接,就只能去寻找代替父母的。

电子产品就被他们看成了“活物”。

不论是虚拟的动画片,还是真实的短视频,都会被孩子认为是和外界建立连接的一种方式,久而久之,成了建立连接的唯一方式。

2、一直被禁止,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反而激发好奇心

有一位网友讲过他的成长经历。

大学时他迷恋上网,就是因为更小的时候(也正是网络刚刚兴起的时候),他的父母禁止他接触这种新兴的事物。

周围的小伙伴家里都安装了电脑,他看着心痒痒。

但他从父母那里获得的都是“电子产品是洪水猛兽”的信息。

所以,一直到他高中毕业前,他都被禁止触碰任何电子产品。

上大学了,终于没人管他了,他甩开了膀子几乎24小时住在网吧里。

逃课、挂科……大学前3年几乎过得浑浑噩噩。

正是他的内心对以往禁止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就像一个久旱的土地突然间迎来了暴雨,他要弥补之前所有的“空缺”,他觉得甚至丧失的自控能力。

到了大4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的成绩已经惨不忍睹,再这样下去无法毕业,逼着自己戒掉网瘾,恶补所有挂科,才勉强拿到了学位。

一个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况自控能力弱的孩子。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禁果效应”,也叫做“亚当与夏娃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

当父母一味地、单方面地禁止孩子接触一切电子产品,试图控制孩子的行为,一旦有一天孩子脱离了父母的掌控,他自己又没有学会自控,那么,他非但不能很好地应用电子产品,反而会成为它们的奴隶。

我们总是会嘲笑父母一辈人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那是因为他们经历过物质贫瘠的时代,幼年时在物质上得不到满足,所以导致现在富足了,也依旧觉得什么东西都是宝贝。

其实同样的心理,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孩子对于电子产品不能得到适当的满足,愈发渴望的心理会让他们在未来不能合理控制和安排对电子产品的使用。

1、科学用眼,严格把控时间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AAP)公布的最新参考数据,将孩子可以看电视的年龄从2岁提前至了1岁半,但这也并不意味这父母就可以把电视放心地扔给孩子。

我依旧秉承着在2岁前不给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理念。

家里人看手机也只等维尼睡着了或不在身旁的时候。

2岁左右,我开始给维尼看一些与她年龄相符合的动画,一周看2次,每次不到10分钟。

那时候我们看《熊小米》、《小羊肖恩》,这些动画片的时长大多在7分钟左右一集,比较适合刚接触电视看动画片的低幼儿童。

到了3岁左右,维尼迷恋上了《汪汪队》、《超级飞侠》,这些动画的时长大多在24分钟一集,(《汪汪队》在网络电视上是2集联播,一共24分钟左右),于是我改变了维尼看电视的时间和频率,改在每周看1次,每次20分钟左右。

2、事前约定,并严格按照约定执行

让孩子接触电视产品,也是给他立规矩的好时机。

维尼在3岁半的时候学会了耍赖。

我让她主动关掉电视,人家岿然不动。

当我说要关掉电视机的时候,她大哭,试图阻止我关机。

甚至有时候她试图打破节奏,每天晚上都要看电视。

于是,我和她做了一个约定:

每周六晚上看3集《汪汪队》,其他时间不去打开电视机,而是用来阅读和游戏。

她一口答应下来,但是到了周六看了三集之后,耍赖还要看。我平静地关上电视,任她大哭大闹跺脚尖叫。

我走到她的身旁,坐在沙发上,离她1米以内的距离,视线和她保持平齐,告诉她:觉得心里难受就哭一哭吧。妈妈陪着你。

平静、和孩子保持1米以内距离、视线平齐,这些要素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父母关注,更能提高有效沟通效力。

等她把情绪发泄完了,我抱住她告诉她:宝宝,妈妈理解你因为想继续看动画片而哭闹的心情。

你刚才是因为着急而哭,对吗?

但这是我们的约定。妈妈按时给你打开电视机,你也要遵守约定,看完就关掉。

因为情绪已经发泄完了,所以维尼能很平静地听我说话。

她也看出了想继续看电视是没希望了,于是带满遗憾地对我说:妈妈抱抱!

我抱一抱她,然后提出了新的想法:刚才我们看的汪汪队里的故事,咱们在绘本里找一找吧!

她一听特别高兴,立刻去找汪汪队的绘本,然后就开始了我们的亲子阅读时间。

这样经历了三两次,她知道哭闹无用,如果按照约定执行,一样可以每周看3集,反而更自律了。

年龄再大一点,她开始尝试自己把控时间。

例如主动和我约定:本周我想看2天动画片,周一和周二我都想看,但看完这周我就不再看了,得一直等到下周6才能看。

我问她一次想看几集?

她想了想说《小马宝莉》看1集,《海绵宝宝》看1集,如果可以她想再选一个新的动画片看1集。

我觉得这个约定可行,就再次确认一下和她的约定,然后按照这个约定去执行。

有时候看完了她会主动关电视,有时候会经过我的提示去关电视机。

看手机也是如此。

看到我刷手机的时候她会凑过来看,那么我们就约好,看10分钟,然后妈妈我也不看了,宝宝也别看了,咱们就看书去或者去做手工玩别的东西。

3、给孩子精选优质动画片和短视频内容

动画片也有制作得非常棒的,孩子通过动画片也能获得知识,一些外文动画片还能帮孩子学英语。

例如:

低幼儿童适合的《小羊肖恩》、《天线宝宝》、《花园宝宝》、《熊小米》……

适合3岁以上孩子的《小猪佩奇》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孩子甚至家长感受到一个健康积极的家庭和谐状态,原版动画口语简单,还是孩子学英语的好教材;

《海底小纵队》,其中介绍了大量的海洋生物是我们成年人闻所未闻的;

《汪汪队》,没有绝对的善恶和阶级,可以让这个阶段的孩子认知团队协作。

在未来的社会中,孩子更能体会到团队合作带给他的受益:别人的长处弥补他的短处,使得他的长处得以更好的施展。

4岁之后,维尼的求知欲望越来越强,她会问好多为什么,于是我喜欢用手机给她看《秒懂少儿》,还会在短视频平台上找一些记录植物、动物生长的加速视频。

这些动画片、短视频,都不要扔给孩子自己看,因为电子产品的交流是单向输出,并不能让孩子主动去思考。

所以最好是父母陪着看,和孩子互动。

维尼在看的时候还会问我“为什么”,有些问题我也答不出来,但是也不能说“不知道”,只能硬着头皮尬聊,就是为的别让孩子变成被动接受电视信息,而多让他们主动思考。

(适合不同年龄的好看的动画片有很多,如果妈妈们觉得有必要,我在近期列单子哈!)

4、改变沉迷的办法:写观后感增加付出 降低兴趣度

如果很遗憾,孩子错过了早期立规矩的关键时期,已然养成了看电子产品没完没了的习惯,那么不妨这样做以应对:

A、学龄前的孩子,父母在看动画片的时候陪着看,问东问西,问孩子“通过这部动画片我们学到了什么”、“你觉得它有什么意义”。

这种说教性的语言,是亲子阅读中的大忌,因为它会极大地削弱孩子的兴趣,但对于沉迷电子产品的孩子,却能起到积极的反作用——降低孩子对电子产品的兴趣度。

B、如果孩子已经进入了小学,养成了从小就爱看电视的习惯,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这方面,那么不妨尝试写观后感这个办法。

最好的状态就是父母事前约定:

今天看什么,看几集,玩手机玩多久,玩什么游戏。同时要在昨晚作业、帮妈妈洗完碗,擦完地之后,才能玩。

看完、玩过之后要写一篇200-400字的观后感。

如果孩子耍赖不写?

不好意思,今后动画片都没得看,手机也没得玩。

可以参考上文中我帮助孩子梳理情绪并且严格按约定执行的方式,温和且坚定的态度告诉他:不写就没得看了。

曾经有一位小学2年级的孩子妈妈尝试过这种方式,最初孩子还觉得挺新鲜,见妈妈不阻止他玩,就欣然接受了。

看完动画片坚持写“观后感”,虽然写得说不上好,但是态度也蛮积极的。

但是没坚持多久,孩子新鲜劲过了,觉得这些附加条件都是负担,写观后感更是麻烦。于是就跟妈妈讨价还价,不写观后感了行不行,或者把字数减少行不行。

妈妈表示,字数减少可以,但是你看动画片玩手机的时间也要相应减少。

和孩子斗智斗勇之后,妈妈发现孩子对电子产品的兴趣度真的没有以前那么高了,课余时间更喜欢找同伴一起玩。

于是她借机改变了孩子的每天看电子产品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加强孩子阅读和体育锻炼上。

可以说,她的这步调整很成功了!

这其实就利用了孩子这样的一个心理:当获得的好处不变,而付出却翻倍了,那么孩子对于这件事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

但这个办法也是有年龄效力的,对于小学高年级甚至读初中的孩子基本没用了,所以,能够在孩子越小的时候就给他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最为重要的。

最后想说,方法千百种,更重要的是父母不能“双标”。

手机好看,电视剧好追,我们沉迷其中,却不知这种行为已经影响了孩子。

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其实是从父母这里获得的,因此,为了孩子好,也让我们作为父母的,学会自律和自控吧!

"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