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个关于亲子关系的电视节目,节目中,处于高中阶段的孩子对母亲的各种吐槽。
如小时候母亲如何教他坐火车逃票。明明自己已经够一米二了,母亲硬是让自己猫着腰,跟列车员撒谎说身高不够。
在地摊儿吃早餐,非得老板不注意的时候,多拿一个茶叶蛋……孩子陈述着母亲如此种种的事情。
面对主持人,那位母亲颇有些难为情,只是一味的强调,那个时候家里困难没办法!
而孩子则对此很是不屑,坚持认为母亲的不好行为对他后来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让他在与同学相处中总是会不自觉的想去占一点小便宜。
我们不能怪孩子不给母亲面子,母亲的难为情说到底是自己给自己挖的坑。这个坑不但害自己,也害了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不能行的正走的端,那么,孩子的品行自然就会被带偏。
跟朋友一家出去旅游,朋友的儿子小辉尿急,便在路边准备小便。朋友立刻制止,并准备带孩子去厕所。
朋友的妈妈觉得孩子还小,在路边小便没什么不妥。小辉看到有奶奶帮腔便扭着非要在路边小便。
尽管奶奶反对,小辉撒泼,但朋友没有理会,照旧拉着他去了厕所。其时的小辉已是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了。而厕所离我们所在的地方也并不远,不过百十来米。
小辉的奶奶岂会不知在路边撒尿是不文明的行为?但中国式家长常常对孩子过于溺爱,于是,规则的尺度就会大大降低。原本公正客观的立场瞬间就会倾斜,与孩子的要求相比,文明礼仪的标准变的微不足道。
很多人总是严于待人,宽于律己。假如小辉不是自己的孙子,也许奶奶也会加入谴责不文明的行列。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山东烟台,一名游客到长岛旅游,因孩子欲带走景区球石,被工作人员劝导。虽然工作人员耐心劝阻,但这位游客还是不依不饶。还振振有词的说:
“门票140块钱,就拿一个石头。”
“买一个石头,买不了吗?”
听了这位游客的话,真是又可气,又好笑。网友们纷纷留言:
你拿一个他拿一个,每天这么多人几天就搬光了。
不是孩子的问题,是大人的问题。
一人拿一个十三亿没了。
孩子的成长需要约束,而不是纵容。
买门票了,景区里都能拿一个,那你去故宫搬个龙椅,你去长城卸块砖呐,买个门票了不起啊。
据了解,球石经过大海成年累月的冲刷才展现在世人面前,它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此外,球石滩也是渔民们的重要生产场所。如此重要的资源,岂能说拿就拿呢?
美好的东西谁都喜欢,但是喜欢不是居为己有的正当理由。特别是孩子,在智力、思想并未完全成熟的时候常常经不起诱惑,辨不清对错。父母要做的就是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有些人总是不明事理,不知进退,把无知当作优点拿来炫耀。就像这位游客一样,明明自己做错了,还振振有词。怎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很多大人总是分不清溺爱和爱的界限,常常把溺爱和爱划等号。爱能带来力量,溺爱却能毁掉孩子。当你为了满足孩子的欲望而降低教育的要求时,孩子的不懂事,便开始萌芽和发展了。
然而当孩子行为不当时,很多人总是愿意为自己开脱。,他们大多会归结为在外面沾染的坏毛病,实际上孩子出问题时,最该检讨的应该是父母、长辈。从内部找原因,才最容易解决问题。
蜀汉皇帝刘备去世时对儿子刘禅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是不要因为好事太小而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很小便去做了。可见,小事对一个人的品行修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育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容不得半点马虎。而父母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孩子,很多不起眼的习惯、动作,也许自己觉得没什么,但在孩子,却记在了心里。
孩子有极强的模仿力,无论父母的好习惯或者坏习惯,孩子都会不经意的付诸行动。所以,父母们,当你觉得孩子不懂事的时候,先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是否影响到了孩子?
(本文由智一先生说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