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讲,看着孩子慢慢地长大,第一次叫“爸爸”,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学走路等等都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情对于今天的案例的这对父母来说却是一件无比困惑的事情。
这个小男孩叫小航,在采访过程中小航一直在手舞足蹈,捶打着自己的胸口,然后脚也在不停的动,可能当孩子出现这些行为时,很多人都会认为“孩子嘛,尤其是男孩子在5、6岁的时候都是这样,贼淘气,而且有一点偏多动症”,“爱动的孩子从小就很聪明”……同样,小航的爸爸妈妈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现实却与小航爸妈的想法南辕北辙。
小航的妈妈刘女士是一位小学老师,平时工作特别忙,所以小航多数时候都是由爸爸金先生来照顾。
“孩子小时候爬的比较晚、走得晚、说话也晚,但是后来都会了,我们也就没怎么在意”刘女士说到。
“孩子从小到大,喝水吃饭都是我们主动递给他,也从来没有刻意要求他自己主动去诉说自己的需求,换句话讲就是父母照顾的“太周到”了”小航的爸爸金先生说到。
三翻六坐八爬在小航的发育期都没有出现,相较于同龄孩子小航开口说话也比较晚,但是,这些情况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小航父母的重视,他们认为孩子得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
因为父母缺乏育儿经验,对于孩子处于一种过度保护的状态,再就是身边的一些人也都是认为孩子这样只是晚熟,不是病,所以,在发现症状之初,父母并没有在意,直到孩子3岁了,开始上幼儿园了问题才开始暴露。
通过老师的反映,小航在学习、看书和做游戏方面会表现的和别的孩子不一样,而且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表现得很不合群,而且小航很喜欢重复的做着一些小动作,很难融入幼儿园的生活,此时,小航的爸爸妈妈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开始担心孩子这是怎么了?
后来,小航的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语言神经发育迟缓”“轻度自闭症”,对于初次接触到“自闭症”这个词的小两口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再加上看着孩子平时的表现也还可以,所以,当时也就没怎么重视这次的检查结果。
“自闭症也叫儿童孤独症,男孩的发病率比较高,多发育婴幼儿时期,主要表现在交往障碍,我们通常称这类孩子为‘星星的孩子’,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除了交往障碍还伴有交流障碍、兴趣狭窄、行为异常等”专家介绍到,而上述自闭症的症状小航都有。
和很多家长一样不愿意相信孩子会得这样的病,所以在诊断结果刚出来的时候,小航的爸爸也是很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而且在确诊之后也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在求医过程中发现自家的孩子与那些症状比较严重的孩子相比,小航的病情不是很重,所以就放松了对小航的干预治疗,但是,在半年之后小航的情况开始严重了。
据小航爸妈的介绍,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小航不会像同龄孩子那样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也不听从家长和老师的指令,同时,孩子得语言表达能力、自理能力与同龄孩子相比差距也越来越大,很显然这些情况是在金先生夫妻意料之外的,此刻他们意识到不能在因为自己的疏忽而让孩子错失痊愈的机会。
后来金先生夫妻带着小航来到沈阳六一儿童医院,专家经检查诊断为自闭症、语言发育迟缓。小航在入院初期有着严重的交流障碍,叫名字没反应,也不会叫爸爸妈妈,不会说一个字,而且孩子存在很严重的刻板行为,喜欢在病房里面到处跑,并伴随着手部异常动作以及癔症。
那么,在父母身体都健康,一切都正常的状态下,为什么孩子会得自闭症呢?
目前,关于自闭症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围生期因素以及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功能失调有关,
再就是跟孩子得生长环境、生活习惯有关系,而且自闭症一般在婴幼儿时期就会有明显的表现,而且,3岁之前是自闭症康复治疗效果最好的时期。此时,小航的爸爸妈妈想起自己当年的不重视,而感到后悔不已。由于金先生夫妇当年的疏忽大意,影响了小航及早接受干预治疗的机会。
在确诊小航的病情后,医院给小航采取的是“ABA应用分析疗法”,通过康复训练及药物入院治疗一个月后,现在在语言交流方面有所提升,之前叫不应答、不听指令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现在可以听人指令,叫他会有所反应,可以与人互动,一些益智小卡片也可以顺利认出
由于陪伴孩子,小航的父亲没有出去工作,一直在陪同孩子治疗,母亲是一位老师,只在周末上课,由于经济上的压力和为孩子的病情感到焦急,入院治疗期间父母经常因为孩子的事情吵架,医院十分理解他们的处境,时常开导安慰孩子的父母,现在孩子的情况明显改善,两个人的关系也缓和了很多。
最后,也提醒下各位家长在生活中发现孩子有异常表现时,要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确诊,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而耽误的孩子的一生幸福,如果您有儿童行为发育类疾病的困扰,可以拨打健康热线向专业医生求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