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阔眼界、趣味驱动,培养4-12岁孩子的求知欲
好的教育,不是给他世界观,而是带他观世界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童行学院(ID:tongxingplan)
童行学院是为3-12岁孩子提供系统性通识教育的课外学院,
致力于成为儿童通识教育的引领者。
如何挖掘天赋,
让孩子从小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
从广义上来看,任何人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可能都是“聪明人”。
也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而这些特长所指引的方向也许就是自己的天赋所在。
只是有的人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的天赋在哪里。
有人说:我好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生活没有激情,也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不知道方向在哪里。而且我觉得自己在各方面都是天资平平,该怎么办呢?
曾经我也发出过这样的疑问。做为一个非学霸,没有任何光环加身的普通人,一路应试教育下走过来,尽管凭借自身的勤奋,成绩还算说得过去,但我始终清楚自己在学业上都不是一个一点就透的聪明人。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伴随着许多的迷茫和自我怀疑。
我究竟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如果我在学业上无法成为最优秀的那一拨人,那什么才是我最擅长的?
当我脱离了“一切以学生的成绩为标准”的单一价值观的评价体系之后,才能发现,原本能走的路可以更加宽广。
经历了长时间的自我探索和自我认知,我终于有了一个渐渐清晰的方向,但是这个过程是极其漫长和曲折的。
有的人三十几岁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应该做什么。我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在他们小的时候就有一定的自省意识,能够发现自身的天赋。
今天的这篇文章,我想就如何发现自身的天赋和爱好,结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经历,做一个探索研究式的梳理和记录。
如何发现自己的热爱?或者如何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赋。
几岁开始去尝试各种东西?怎么安排?怎么观察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这些在我们留言板上出现的这些问题,也许你可以从今天的这篇文章里找寻到答案。
一. 多元智能理论
1983年,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
多元智能包括语言、音乐、数理、空间、动觉、人际和内省等智能。
大多数人对于智力的理解都比较狭隘,总认为智力集中体现在学术方面。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
我们常用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在许多方面都显示了弊端。这种测试完全不人性化,它试图以一刀切的方式,营造出一种普遍认知:即所有人都具备同一种潜质。
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在其他方面非常出色的人,人们却认为他们不够聪明。
戈登帕克斯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传奇的摄影师。他以一种前人从未尝试过的方式扑捉着美国黑人的经历,他也是好莱坞第一位黑人制片人、导演和主演。他创立了《精华》杂志,并且担任了三年的主任编辑。他还是一位天才诗人、小说家、传记家。
戈登帕克斯
事实上,戈登帕克斯差点没上成高中。他的母亲在他15岁时去世,之后他就流落街头,基本没法按时毕业。他的一位老师告诉他:你读大学完全是浪费,因为你命中注定只能做搬运工、清洁工。
但是戈登帕克斯却以几乎无人能匹敌的方式运用着他的智慧。他自学了钢琴,用从当铺买来的相机学习拍照……“当我学习摄影时,我有一种不可抵挡的精神勇气。”
虽然他未能上完高中,他却累计获得了40多个博士学位。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戈登帕克斯都是非常聪明的,他在艺术方面有着强大的学习能力。
但是,如果他因为自己缺乏正规教育而妄自菲薄的话,那么他在艺术方面的强大天赋可能一生都无法得到展现。
天赋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智力的多样性。
智力并不仅限于数字和文字的方式,因为数字和文字不是呈现我们思考方式的唯一方式。
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方式去体验和思考世界。比如舞蹈,就是一种强大的表达方式,舞者们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的智力,比如动觉、音乐、节奏等。
智力可能有10种,或者有100种不同的形式,我们每个人运用这些智力的形式千差万别,就像指纹一样独特,每个人都有自己截然不同的能力组合方式。
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
所以,每个孩子在不同领域会具有不同的发展潜力,有的孩子可能更有人际敏感度,有的孩子可能更有数字敏感度,有的可能在乐感方面更加擅长。
在这个世界上,除去一小部分人能够在学术上获得很好的成绩,大多数人在学术竞争中是无法胜出的,因为这场比拼中,注定会有人被淘汰。但是学业上竞争失败,并不意味着整个人生的失败,不意味着我们的孩子就是很笨的人,也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自己的天赋。
天赋人人都有,只是需要我们正确的认识它和发现它。
二. 什么是天赋?
什么是天赋?
在肯罗宾逊的《让天赋自由》一书中,他认为:天赋,是天资和热情的完美结合。
《盖洛普优势识别器》对于天赋的定义是:天赋,是每个个体自然而然反复出现、可被高效利用的思维模式,感受或行为。
结合这两个定义,我这样总结一下:天赋,是一个人在没有外力推动之下,反复想做、渴望做的事情,而且在同样经验甚至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以高于其他人的速度成长起来。
在这个定义中有两个元素:一个是热爱,一个是天资。
01.
热爱
我们热爱的事情可以让我们充满能量,即使已经疲惫不堪。
而我们不喜欢的事情可以在几分钟内将我们的能量耗尽,即使当时我们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这是天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需要找到天赋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在职业初期,误打误撞的走进了汽车媒体领域,每天写的是跟汽车相关的稿件,但是我本身对汽车并没有强烈的兴趣。
那时候写稿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折磨,常常对着电脑一整天只敲了几行字。因为不热爱,所以也没有热情去更深入的了解,没有深入的了解更无从写出精彩的稿子。写稿子纯粹是靠毅力在坚持。当然,这份工作最终也没能坚持太久。
当我重新定位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是偏心理学和教育之后,再写这个方向的稿子就是完全不同的感受了。我可以写一整天不觉得疲惫,可以从写作中获得一种原始能量。
这大概就是所谓经常说的心流体验。当我们处于这种状态中就会感觉到被吸引到了一种能量场中,获得的能量要比消耗得多。能量推动着我们前进。这种能量不单指体力,而是精神和心理能量。
有的孩子可以每天搭七个小时乐高积木不知疲惫,有的孩子能在蹦床上蹦六个小时不愿意下来。
我们总在感叹孩子为什么不知道累呢?
那是因为他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啊,他们从这些事情中获得了能量。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感觉不到疲惫,甚至忘记了吃饭。
有研究表明,这种体验和生理变化,可能是大脑释放的内啡肽或者体内肾上腺素的影响,我们的代谢率、呼吸和心跳随之改变,这些生理条件的变化把我们带入了忘我境界。
身处天赋之中,就会体验到心流能让人更强大,因为他是一种能量的整合和集中。有一种源自自我深处的意义感,它能连结到我们的内部冲动和能量。
02.
天资
天资具有一定的先天性,是人先天具备的资质。
怎么去界定孩子在某个领域有没有天资呢?有两个维度可供参考:
一个是跟同龄人相比:比如,通过你的观察,发现孩子在大运动的掌控和学习方面比其他同龄孩子做的更好。那么你的孩子可能在运动方面有一定天赋。也就是超越同龄人平均值。
还一个是跟自己比:孩子跟自己比,花同样的时间,在A方面是比B方面成长快很多的。如果选择一个能利用A方面天赋的领域,你的孩子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这个孩子来说, A方面就更有天赋。
在我看来,第二个维度可能比第一个维度更加重要。
我们大部分人的天资,可能并不能达到顶级的水平。比如音乐才能媲美莫扎特,游泳速度赶超菲尔普斯。如果按这个标准,大部分人都是没有天资的。
但是如果我们跟自己比较,寻找最突出的特长加以培养。这就是我们的天赋。
相比绝对天赋,我们更要关注的是相对天赋。
比如,目前看来,我女儿在歌唱方面的学习速度远远超过其它方面,但是她的天资能否支撑她成为顶级歌唱家,这个其实现在很难断定,还需要持续的观察。或许,随着她成长过程中,在其他方面的天赋可能比歌唱更为明显也未可知。
03.
热爱,但是不确定有没有天资
有人说,我好像对一样东西产生了兴趣,但我不确定我在这方面有没有天分。
或者,我的孩子对跳舞好像很感兴趣,但是我和孩子爸爸都没有艺术细胞,我不确定孩子是不是真的能在这方面有天分,是不是要支持他学跳舞呢?
要想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天赋是不是完全由先天来决定的。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科学界和哲学界都认为,我们的大脑是固定不变的,出生时候是怎样的,一生就会是怎样的。练习和学习只不过强化了某些神经连结。但是大脑的结构,以及神经层面的连结是固定的。
但是,随着近10年的神经科学的发展,以及仪器检测水平的提升,对神经层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科学家发现,真相并不是这样的:大脑的结构并非固定不变,它的可塑性极强。
一个著名的实验是,心理学家对伦敦出租车司机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出租车司机的海马体(大脑中主管空间记忆的组织)比普通人要大。
心理学家维持研究了众多数学家大脑区域,发现数学家们的顶下小叶也比普通人大,而且研究数学的时间越长,这个区域越大,这意味着,顶下小叶的发展,是进行大量数学思考的结果,而不是天生如此。
科研人员得出结论,不管是出租车司机,还是数学家,通过长期的练习,相关大脑神经得以重塑、调整、重组,反过来,大脑神经层面的"重新布线",进一步促进相关能力的提升,这就如同力量锻炼,锻炼增加了肌肉组织,而肌肉组织进一步增加了力量。
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在你不确定孩子是不是在某一方面有天资的时候,也许热情和兴趣才是发现天赋的最好指导方向。有了热情的驱使,通过清醒的、刻意的练习,塑造大脑,锻炼出神经肌肉,也能够强化我们的才华和能力。
三. 如何更好的发现孩子的天赋?
01.
多观察
(1)孩子最爱做什么、专注力在哪一方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多观察一下你的孩子,他们最喜欢做什么呢?他们在哪方面花的时间最多呢?
有的孩子可能特别喜欢恐龙,对各种拗口的恐龙名字、习性、生活环境如数家珍。
有的孩子可能对玩无人机乐此不疲,对无人机的各种玩法、各种拆装都了如指掌。
孩子所热爱的东西中就蕴含着他们的天赋。
可以观察一下:
有什么事情,让你的孩子沉浸其中忘记吃饭/睡觉?
你的孩子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不容易感到疲倦和厌烦?
(2)孩子学的快,完成的好,又满足感的方面
我女儿是说话很早的小孩,她不到一岁半就能讲长句,背一首完整的古诗,可以唱一首完整的歌,还不跑调。
她做这些并不是被强迫,完全是自愿的。一首歌她会让我给她放几遍,自己特别专注的听,默默的记歌词,很快就学会了。
家里每次来很多客人的时候,她也会不管是不是是合时宜,就跑到客人面前主动表演唱歌,收获大人的掌声,从而更加满足和自信。
在唱歌方面,不仅学得快,不跑调,而且非常享受唱歌的过程。由此我可以初步判断,她在唱歌或者语言方面是有一定天赋的。
(3)孩子有信心、愿意去尝试的方面
有些事情孩子可能没尝试过,但是他们愿意尝试。
比如,高空索道这种项目,有的孩子看到就会兴奋:太刺激了,我想去试试。但是有的孩子可能是截然相反的态度:不行,我害怕,我不要去。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是不是喜欢运动冒险类的活动。
比如我女儿,小的时候连蹦床都害怕跳的孩子,对于其他运动项目第一次都是抗拒的态度,而且完成度比同龄的孩子要落后一些,我可以初步判断,她没有强大的运动天赋,成为运动员之类的可能性比较小。当然我还是会保持开放的态度,鼓励她多尝试。
对她来说,最渴望尝试的是站在舞台上唱歌。尽管她从来没有站在过舞台上,也许真的走上舞台就害怕了,并不一定就能完成表演,但是“渴望做某事”、“希望尝试一种事情”,这其中可能也指向着天赋所在。
02.
最大的缺点也许是最大的优点
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
Josh Shipp在TED 中提供了一个有趣的逆向思维的方法:在孩子“烦人”的特质中可能暗藏着他最大的天赋。
他在演讲中说:我们很容易忽视孩子原始的,未经雕琢的天赋,因为这种天赋一开始可能令人很厌烦。
美国一位叫朗尼的小男孩非常淘气,总是闯祸,小时候他差点烧了自己加房子,因为他想在炉子里煮火箭燃料。
朗尼的妈妈并没有发脾气,透过这件事情,她发现自己的儿子很有科研好奇心,觉得这是好事,她引导他,给他热钢板,让他到外面更安全的地方去。
成年以后的朗尼约翰逊现在拥有80项专利。他创立了自己的公司,致力于做清洁能源相关的研发工作。
试想,如果朗尼的妈妈,因为他差点把房子点着,把他胖揍一顿,没收他的全部“作案”工具,然后警告他以后再也不许这么干了。那朗尼还会有现在的成就吗?
也许会,也许不会。
但是,毫无疑问,朗尼妈妈的做法很好的保护了他的好奇心求、欲和创作能力,并且引导朗尼把这种危险的做法引向了安全的方向。
你家孩子也令你非常烦恼吗?
太好动——简直一刻停不下来;
太喜欢鼓捣事情了,家里什么东西到他手里都被拆坏……
情绪太敏感了,你稍微不高兴她就能感觉到,然后就开始大哭……
你可以转换思维模式。缺点也是最大的优点。
孩子太好动了,也许他在运动和舞蹈上会有不错的表现。
太喜欢说话了,敢于挑战老师,打断老师的话,不遵守课堂秩序,或许他可以成为一个演说家。
喜欢拆东西,意味着他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将来或许会成为科学家和工程师。
情绪敏感过于敏感,对细节要求苛刻,让你抓狂?这样的孩子一般有强大的感知力、观察力和自省能力,并且善于深度思考。他们更有可能成为艺术家、作家、咨询师等。
不要因为起初的厌烦而忽视甚至打压了孩子的天赋。透过缺点看到优点,如果关注到孩子的与众不同,就能得到更好地回馈,从而解决真正的问题。
父母要勇于接纳自己孩子的先天个性,不要总是给孩子贴上负面的标签,才能够找到和孩子友好相处相互配合的好模式,把孩子引向正确的发挥潜能的方向,相信每个孩子都将因此焕发生命的活力。
03.
天赋发现的过程中多尝试、不设限
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并且允许孩子适当冒险和多尝试。
发现天赋的过程可能是非常曲折的,有的人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自己的天赋,有的人可能要走一些弯路。
鼓励孩子多尝试,不设限,才能更好的发现孩子最大的天赋。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4岁时已经掌握了一些曲子,她和全家都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成为钢琴家。在她16岁那年,赖斯进入所在的丹佛大学拉蒙特学院学习钢琴演奏。她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到卡内基音乐厅演奏。
直到一个大学学期的暑假,她参加了一个音乐节,当她看到“那些11岁的孩子们只看一眼就能演奏我一年才能练习好的曲子,当时我想,我不可能在卡内基大厅演奏的那一天了。”音乐梦想破碎了,但是赖斯没有完全放弃钢琴,而是把它当作业余爱好。
除此以外她还有很多的业余爱好:花样滑冰、看美式橄榄球,在父母的支持下,她涉猎丰富,爱好广泛。直到她开始关注美苏问题,才真正找到自己的特长所在。
虽然她的很多爱好没有发展成专业特长,但是这些都培养了她探索、尝试的意愿,和热爱生活的能力。
有人说,我的孩子都十几岁了,是不是现在再去观察他的天赋太晚了?
村上春树二十几岁才开始写作。摩西奶奶决定开始认真画画的时候已经78岁了。
寻找天赋的过程从任何时间开始都不晚。勇于尝试,保持一生的觉察和自省能力更为重要。
04.
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孩子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家长可以把上面提到的观察都记录下来,看看哪些方面有变化了,哪些一直没有变。
也可以主动问孩子:喜欢什么,做什么事情不觉得累?会很有满足感?现在最渴望尝试的事是什么?
也可以问问孩子的老师,或者亲朋好友。
我们通常只有一个两个孩子,对于天资的平均水平往往没有概念。而老师接触的孩子更多,从他们的角度可能更容易发现每个孩子的不同寻常之处。
把这些记录的结果放在一起再看,能更容易发现孩子天赋的线索。
著名畅销书作家保罗科埃略著有小说《炼金术士》,这本书被翻译成超过60种语言,累计销量达到4000多万册,他成为历史上最畅销的葡萄牙语作家。
《炼金术士》(《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科埃略在十几岁就痴狂地想成为一名作家。而在父母眼里,他应该成为一名律师。科埃略的父母先后三次把他送进精神病院,试图把他带回“正轨”。但是没有什么能阻止科埃略的写作。
将近一个世纪快过去了,如今很多父母可能还在做着同样的事情。
当我们阻止孩子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当我们想把他变成另外一个人的时候,我们觉得这是为了他好。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真的好”。
每个孩子有着他与生俱来的气质和天赋,需要我们具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去引导。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去做他们天生就应该做的事情,走他们应该走的路,即便道阻且长。
【童行学院(ID:tongxingplan)】由世界科幻雨果奖得主郝景芳发起,涵盖科学、人文、艺术、思维4大学习领域,为3-12岁儿童提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通识启蒙课程,通过探索型跨学科融合学习,让儿童思维宽广,思考深入(think big, think deep)。
关注公众号“泡爸讲知识”
回复“历史26”,可免费收听
《让孩子着迷的中国历史》泡爸语音版全集26节
泡爸绝版“让孩子着迷”系列纸质书,
所有知识语音课,请点这里
让孩子着迷的语文之美、数学之美
让孩子着迷的宋词宋史、唐诗唐史
适合6-99岁的史记故事课
让孩子着迷的中国地理、自然百科
西游记泡爸改编版(最好听的西游记)
找到教育的规律泡爸公开课
以上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泡爸讲知识”
知识传播+家庭教育
泡爸:
童书作家。出于给泡泡讲知识的原因,“不小心”成为作家。已出版《让孩子着迷的中国历史》、《让孩子着迷的中国地理》、《大人孩子都能懂的时间简史》等十多本知识童书。
教育学者。“顺应天性的教育”思想创建人。著有亲子教育书籍《你的蜜糖 他的毒药》、《天性》。
以大人感兴趣、孩子更喜欢的故事型知识,开阔眼界,趣味驱动,培养4到12岁孩子的求知欲,提升家长知识储备。
以“顺应天性的教育”方法,解决亲子教育问题,培养孩子正向性格。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