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八旦】(原创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孩子在年幼的时候,他们还不能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意义,只有那种原始自然的生命力量去催动他们一直动下去,因为没有理性的指导,于是一切就变成了破坏的结果。欢乐的童年在实际中,就变成了无所用心、处处捣乱的童年,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由于鞭打而强迫的行为,可能只是因为害怕肉体的痛苦一个孩子本来不喜欢读书,现在因为怕挨打而刻苦攻读;本来爱吃不卫生的水果,现在因为怕挨打也不吃了,这种行为不就是因为贪恋肉体的快乐,害怕鞭打而避免遭受痛苦吗?他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肉体快乐,避免更大的肉体痛苦而已。
悖论:脱离理性监督而变成放纵的溺爱小的时候,出于自然的天性,父母都会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这种自然的爱脱离了理性的严密监视,变成了溺爱,那么原本的爱,成为了放纵的结果,而慢慢地,一旦习惯养成,学会打人骂人,想要的东西,哭着闹着也要得到。于是,父母在孩子幼年的骄纵放任,把孩子本性被败坏了,这就等于是他们自己污染了源泉,以后喝到了苦水,却又觉得奇怪,那又能怪得了谁呢?
不恰当的惩罚与奖励会适得其反想让孩子成为聪明、正直、机灵的人,用棍棒以及种种奴隶性惩罚就不适合,这种方法非迫不得已和极端情况才可偶尔使用。另一方面,用孩子喜欢的事物进行奖励他们,博取他们的欢心,也同样需要避免。用小糖果玩具之类小东西奖励督促他们读书,那就是在认可孩子对欢乐的爱恋,纵容了孩子身上危险的本性,而这种本性父母本应该全力消除的。因为,对于孩子的嗜好,一方面加以管制,另一方面却给予满足,那么想让他们克制自己的欲望,肯定是没有希望的。不恰当的使用奖励与惩罚的方法,结果牺牲了他们的德行,这是一种舍本求末的做法。
教导先行一步,同时要体谅那个年纪应有的错误不经教导,出了错误就怪可怜的小家伙,那这就是无理之举,这其实是在掩盖自己的耻辱而已。父母说,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出于他们对于孩子的照顾不够,他们缺乏管教孩子的能力。只是这种偶尔教训对于父母没有丝毫用处。他们缺乏对于孩子管教的长期规划与预期。事实上应该先对孩子进行教导,让孩子知道该做什么,同时需要对这种做法反复训练。习惯的重复,而不是灌输概念。这和养小宠物类似,开先的时候,只用几个简单的动作,反复进行训练。而不是让孩子事先毫不知情,就临时地命令他们去做那些根本没用做过,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的事情。事到临头训斥一顿,那就不是在教导他们,而是让孩子们受烦扰与折磨。不如随他去,孩子那个年龄,天生就具有粗心与率真。
有人说,遵循自然容易变成放纵的溺爱;而鞭打又变成了蛮狠无理,那到底该如何才能做到恰如其分,其界限又在哪里呢?我想说,教育肯定是为人父母者的头等大事,但是这又是一个长期实践的系统工程,前世的因后世的果。理性告诉我们,孩子在出生之时只是一张没有内容的白纸,把孩子教育好就是完成一部复杂而美妙的画卷,因为开先的时候,我们没有目标,没有计划,因此教育就变成了一次漫无目的的行军,能否达到目的地就变成了完全依赖命运的事情。而如果在开始的时候,就能依赖已有的认知制定相对清晰的目标,有着一定的规划,那么教育的一切就立起来一个可以操作的靶子,虽然时常有走偏的可能,但是我们有了可以修正的参照标准,这样一切就会在实践中慢慢清晰起来,逐渐从无所适从到有的放矢,为人父母者也就慢慢把自己训练成那副教育画卷的杰出作者。
*【十八旦】:厚德博学 明辨格物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