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家长问我:
“我和先生在培养孩子上有一个巨大的分歧。我给孩子报了很多培训班,除了学科类的英语和奥数,我还让孩子学舞蹈、钢琴、围棋、小主持人和书法。孩子爸爸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说我让孩子太辛苦了。但是我觉得,现在孩子还小,能多学一点,总是好的。
毕竟我很担心埋没了孩子的天分。因为我也不是很懂,所以就想让孩子多接触一点,好让她自己发现喜欢什么,再有针对性地培养。这样上课,有时候孩子还是很喜欢的,但有时候又的确感到很累。我也很心疼,也很矛盾。我这样做有错吗?”
陈老师回复:
妈妈辛苦了!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给孩子报这么学习班,孩子累,妈妈也费时费力,还要花上大笔学费;这绝对可以体现出对孩子的爱。但是很遗憾,因为有个关键点没有把握住,妈妈的付出,可能无法带来你所要的结果。
你认为因为孩子还小,会有很多可能性,加上你自己也吃不准孩子需要什么,为了不错过孩子的天分,故只能广撒网,期望筛选出最适合孩子的东西。这个想法表面上看成立,实则是用了“最低效的办法”去挖掘孩子。
我们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多学一点总是好的吗?非也!
为何这么说?只要父母能做到细心观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会在日常生活里表现出“某种倾向性”,我可以把它称之为“原始的热情”。
例如有些人就是对色彩很敏感,有些人天生节奏感特好;有些人好动,有些人则非常安静。有些孩子喜欢动手,有些孩子则喜欢说话等等。
这种“倾向性”隐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家长具有一定的教育见地,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仔细客观地分析孩子。
找到这种“原始的热情”,根本毫无必要通过“上课”这种形式去发现。能做这件事的,只有也应该只有家长。家长必须挑起这个责任,才能从一开始就避免不必要地分散精力。
想要挖掘天分、培养天分,在找到孩子的原始的热情之后,就要配上“有系统的学习”。不然,热情永远只是原始而初级的。孩子需要时间,不断积累,不断练习,才有可能掌握一门才艺,成就自己的天分。
从我教学的经验来看,一周的练习时间保守估计大概是上课时间的5倍以上。父母要是给孩子选择了N个项目,必然是无法保证有这样训练的时间的。
如果没有训练,那么学习和深入就无从谈起。纵使热情再高,没有积累就无法发挥,所谓的天分也无从谈起。学习初期,抓住重点,一门深入,对孩子来说其实更有价值。在各个项目上,在“在皮毛之间来回试探”,并无多大意义,一般最终都会变成不了了之。
花了金钱还在其次,在这样试探中白白流走的时间和精力,实在可惜!
我们这个时代,难在选择太多。加上很多机构为了营销,都会放大某一门课的优势。正因为如此,家长更要具有清醒的认识,学会帮助孩子减少精力的耗散,合理分配好时间。
最后说一句,把教育的焦点集中于脖子以上的部分,绝不是教育该有的状态。孩子是正在发展中的人,是活生生的生灵;他们需要的东西,不是从一个课堂转战到另一个课堂,不是把更多的知识和技艺灌注到头脑之中。
对小朋友来讲,好好发呆,学会放松,允许他们自由自在地感知这个世界与发展智力体验重要。用有形的东西挤占孩子内心发展的空间,绝非好事。
在各种好东西中间学会克制,学会选择,是父母最重要的功课。愿与你共勉!
-END-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