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孩子与世界连接的纽带。
孩子出生后前三年,是智力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如果这个时候妈妈跟孩子交流甚少,甚至孩子一出生妈妈为了忙于工作,把孩子送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就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对于0~3岁的孩子来说,妈妈的用心陪伴是最丰富的营养餐。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从小把孩子养在身边的妈妈都能把孩子带好。有些错误是妈妈的无心之过,耽误了孩子,遗憾一辈子。
曾看过一个典型的案例:
有一个妈妈,在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她发现只要把孩子放在电视机旁,孩子就会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视看,很安静,也很乖。
妈妈对这个发现很惊喜,每次孩子哭闹的时候,或者是自己忙于家务的时候,她就会把电视打开,让孩子看电视,这样既不影响她干家务,还会腾出很多的时间做其它的事情。
不知不觉中,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
有一天,这个妈妈发现这个孩子有点不对劲。孩子几乎能把电视上天气预报中很多地方的名字准确的说出来,或者是准确的说出一些广告词,就是不与人沟通交流。别人跟她说话,她显得很漠然,充耳不闻,只顾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个妈妈就带孩子去做检查,最后医生判定这个孩子得了“自闭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对几千个家庭进行了研究,他发现:
儿童的智力发展和母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有巨大的依存关系。尤其在三岁前,如果母亲和孩子交流的少,交流内容简单,孩子是在情感和智力活动都比较贫乏的状态中长大,那么孩子的智商就会偏低,行为也容易出现偏差。
那么,妈妈们如何对孩子做到高质量的陪伴呢?
【1】多说
成人经常与婴幼儿用语言交流有两种作用,其一,刺激大脑发育;其二,刺激心理发育。因此,妈妈在带孩子的时候要自言自语的与孩子说话。
孩子一出生就有感知能力。虽然他不会说,视力也达不到成人的标准,但是她可以通过听觉和我们互动交流。
妈妈与孩子的语言互动,可以表现在每次给让孩子吃饭、穿衣,晚上睡觉,换尿布等方面。
如“宝宝,我们该睡觉了,现在已经晚上9点了,宝宝要多睡眠,长大以后才能更懂事更聪明哟”“我们一起听会儿音乐吧!”“今天妈妈给宝宝买了一件很漂亮的花衣服,咱们穿上试一试好不好?”
如果妈妈带着孩子到公园里散步,也可以跟孩子互动。如“今天的天气真好,太阳虽然很大,但温度不高很凉快。”“你看,春天真的来了,花红柳绿的,这个世界真美呀!”
这种语言训练从孩子三四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了,这样可以刺激孩子听觉能力。不要以为孩子听不懂,其实他能听懂,只是不会表达罢了。
我们所熟知的“狼孩”,之所以出现的语言障碍,就是因为他从小生活在狼窝,没有人陪他说话,即使到了人类的世界,他依然摆脱不了与人沟通的障碍。
还有上面让孩子看电视、不与孩子交流互动的妈妈,将近三年的时间由电视机陪伴,最后得了“自闭症”。
【2】多摸
带过孩子的人都会发现,很多孩子不会走路的时候,妈妈把他放在床上他就哭,一抱就不哭。疲惫的妈妈疼爱又责备的说“你这个磨人的小屁孩,是不是来讨债的。”无奈之下只能把孩子抱起来……
其实,这是孩子对妈妈怀抱的一种依赖,温暖的怀抱可以给孩子安全感和舒适度。
妈妈温暖的怀抱是孩子智力发育的微风,是情感发育的沃土,是肌体发育的营养品。
妈妈多抚摸孩子,避免孩子产生“皮肤饥饿”。如果一个孩子三岁前在摇摇车和学步车里度过,真是错过了他生长发育的黄金期,那将是妈妈遗憾一辈子的事。
【3】多看
孩子生下来如同一张白纸,他能形成什么样的性格,长大后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全凭父母对他的教导。而出生前三年的启蒙教育,是最为关键的时期。
中国人是最早理解启蒙教育的,故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
多看,即让孩子多看绘本,用图画了解世界,用色彩丰富心灵,用故事构建逻辑。
在孩子不认识字的情况下,父母还要有耐心的给孩子讲故事。虽然每晚给孩子讲故事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如果妈妈们能坚持下来,对孩子今后对帮助无疑于四两拨千斤。
从小听故事的孩子很容易爱上阅读,而阅读能力,是孩子一辈子的精神食粮和无形财富。
【4】多背
背诵是训练记忆力的一种方法。
比较重视早教的妈妈会让孩子背《千字文》《诗经》等古诗文。有教育专家指出,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建议让孩子从背诗歌开始。关于如何背诗歌,给出了如下建议。
首先,可以从孩子几个月就开始;其次,用与孩子玩游戏的心态对待;最后,选择固定的时刻进行背诵。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填鸭式”的机械操作。
心理学研究已证实:
长期不快乐和压抑,会导致一些原本天赋很好的孩子越来越笨。
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孩子的好情绪是基础。如果孩子没有感觉到快乐,这种启蒙教育无疑是失败的。
有些父母把孩子的启蒙教育完全委托给早教机构书,不知早教机构也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误导了孩子,又让孩子错过了最佳的受教育年龄。
请记住:
孩子的大脑发展最适合的地方是温馨的家庭,最佳的营养是安全感,最好的刺激是父母的陪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