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网上有这么一段话:
"妈妈,我想买玩具。"
"不可以!"
"妈妈,我想吃冰淇淋。"
"不可以!"
"妈妈,我想看电视。"
"不可以!"
"妈妈,我不喜欢你!"
"不可以!"
有个网友看到说童年的妈妈只会说不可以。但当了妈妈的明白,很多"不"都是为了孩子好。毕竟在孩子早期表现出任性的年龄,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正确的行为说"不",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还可以帮助孩子克制任性、体验挫折感、养成好习惯。
可是很多时候对孩子说"不",孩子不仅哭闹,还与我们争吵,甚至开始不喜欢我们了。这很大原因是方法出了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对孩子说"不"呢?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做起。
说"不"的频率别太高孩子是掌上宝,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孩子的行为不恰当或者不符合自己心意的时候,我们常常忍不住说"不"。"宝宝不要玩沙子、不要踩水、不要拆玩具、不是这么画的、不……"不知不觉中,"不"已经成了我们的口头禅。
但孩子不懂为什么自己的要求总是被拒绝、自己的行为总是被阻止或者否定,反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探索的积极性也被打磨掉。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畏手畏脚、遇事容易退缩;或者对父母感到厌烦,事事和父母对着来。
我们要明白,孩子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在管教孩子和磨炼孩子性格时,不用矫枉过正,不用总是拒绝孩子的要求,不要总是说"不"。
除了在孩子做某些危险事、伤害别人、大发脾气、调皮捣蛋或违反社会规则的时候一定要说"不"之外,可以在那些不违反原则、无伤大雅的事情上,给孩子一点点空间,少一些框框条条束缚他。 如果孩子几次三番出现同一个问题,影响到他习惯的养成时,父母再去找准一个恰当的时机,统一来重点解决这个问题,效果会比口头上说"不"好一些。
另外,有些事情尊重孩子的意愿顺着孩子的行为,让孩子体验到自然后果也可以让孩子长记性,例如过了饭点不吃饭就会饿肚子。
先共情,再说"不"孩子提出要求后被拒绝哭闹,其实是在表达他的需求,只是他们不懂得怎么表达。敢于提出需求敢于哭闹也是因为他们信任我们,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关爱。
但我们只是粗暴地说"不",孩子就感觉自己没有得到尊重和接纳,激起了倔强、逆反心理,我们说的他就越不听。
因此,先表达对孩子的理解也就是先共情,再对孩子说不,是十分有必要的。
比如咳嗽的孩子想要吃雪糕,向我们提出意愿。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不要着急说话,不妨想一想:孩子的需要是什么?他表达没问题,只是表达的意愿是我们家长不能接受的。
想好后可以先表达对孩子的理解:
"孩子,我知道你心里很想吃雪糕。雪糕很甜,别人吃的那么香,你也想尝一尝。"
然后呢?接着我们要表达自己的原则:
"但你还在咳嗽,妈妈认为不能吃。否则会咳嗽的更加严重,也许还会打针。"
这样子我们就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认同孩子的表达,尊重和理解他需要的意愿;二是表达家长的底线和理由,让孩子知道这件事的原则。这样孩子既感觉到父母对自己意愿的理解,同时也知道,家长对于自己的意愿是有底线的,需要遵守。
让孩子看到你坚持原则,而不是变动的情绪有些时候我们在对孩子说"不"时容易情绪先行,大发脾气、暴跳如雷,然而孩子因为害怕我们生气停止行为但是没有认识到为什么,容易继续犯错。
有些时候我们在对孩子说"不"后因为孩子撒娇哭泣我们就对孩子妥协了,这时候孩子容易学会用撒娇哭泣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会像大人那样出尔反尔。
有些时候因为孩子管教不听我们就对孩子提出"不"的条件,像许多家长习惯说"吃不完饭不许看动画片!",久而久之发现孩子动不动就讲条件。
有些时候我们报复式地对孩子说"你不听我的话,好,我也不满足你的要求!" ,但此时此刻家长已经失去自己的尊严并诱发了孩子的报复心理,孩子也会对家长说:"你不答应我的要求,我就不吃饭"。
上面几种说"不"的方式都是不对的,因为这时候孩子常常只注意到你的情绪,而不是注意到事情的本身,更没有注意到你的原则。虽然有些方式一开始效果很好,但不是长久之计,而且教育效果也已经大打折扣。
因此,要冷静对待孩子,用平静的口气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自己的原则。并且拒绝之后决不能出尔反尔,要坚持对孩子的要求。即便发现有不妥,可以以后弥补,但不要当场反悔。
用规则代替唠叨没有哪个孩子喜欢唠叨,但看到孩子的坏习惯、坏毛病我们总想纠正孩子,而这个纠正过程和养成好习惯一样,需要反复强调、练习。
如果在孩子坏习惯形成前,我们立下规则,用规则约束孩子的行为,其实就可以避免唠叨孩子的过错。例如,孩子看电视前就告诉孩子一次只能看30分钟,并且要坐到距离电视三米之外的沙发上看。
制定规则要在和孩子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制定,并且简单明了、具体清晰,并和孩子一起执行。一般孩子对一切协商规则都会乖乖遵从,并在一日复一日的遵从中,逐渐养成了好习惯。
所以我们要多在融洽的气氛中,从积极角度给孩子立规矩;多与孩子一起,说些有趣的故事,创造寓教于乐的机会。
及时肯定孩子的正面行为研究表明,孩子更愿意也更容易记住自己被表扬被肯定的事情。而对孩子说"不"其实是一种很消极的语境,总是在限制孩子的各种想法和行为。
所以有些时候,家长可以抓住孩子做得好的一次,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比如孩子平时都会赖床,某一次按时起床了,就要抓住这个时机,具体地夸一夸孩子:"你今天按时起床了,做的非常好哦!要是每天都能保持就更棒啦。"
正面的行为得到强化,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弱化掉那些负面的行为,逐渐改掉坏习惯。
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或提供有限的选择对孩子说"不"通常就是两个原因,孩子的行为不正确或者孩子的要求不合理。
当孩子行为不正确时候,我们不能只是对孩子说"不可以",要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这才是我们对孩子说"不"的最终目的。
比如:"别把玩具撒的到处都是!"只是为了让孩子停止他正在做的事,却没有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样做,即使他能听话停下,但是却不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
父母不妨从正向来说"不",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玩完玩具要把他们都收到那个箱子里哦。"我们说得越清楚,孩子就越明白自己接下来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是对的,就会迅速做起来。
当孩子提出要求不合理要求时候,我们也不能只对孩子说"不",还要向他们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就事论事解释,又或者要让孩子明白什么东西是值得拥有的,或者提供有限的选择。
如拒绝买新书包,可以解释原来的书包还很新还可以用,而用同样价钱买本新书,或买个新玩具都比买书包有意义。
对孩子说"不"是一门艺术,不同场景对孩子说"不"的方式也要注意。像孩子伤害别人时比如生气时踢或咬人,阻止他这样做的同时最好是先抚慰他的愤怒;像有些孩子调皮捣蛋可能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家长应该在说"不"的同时 ,给予他更多关注、更多爱。
随着孩子不断的成长,他的要求必然也会随之膨胀,当你无法满足他的时候,对他的心理和你们的关系都会产生很大创伤。聪明的父母应学会对孩子说"不!",让你与孩子之间"零争吵"、"百分爱"。
我是尼莫妈妈日记,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