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所接触的传统教育理念里面,绝大部分人提倡的都是孩子需要适当的表扬或批评,作为父母,也一直践行着这一理论。但是日本岸见一郎教授这本《不管教的勇气》书中,教授却提出一种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批评也不表扬。
01 为什么不能批评孩子?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里面,批评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言语上和动作上。不管是言语或动作,只有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才会以一个强者的身份出现进行说教或者惩罚。这个时候,父母的眼里才看到了自己犯错的孩子。
批评之后,表面上,在那一刻,孩子是接受了教训,同样的错误不会犯了,这个时候的父母会暗暗自喜自己教育的成功。但是父母会发现孩子不久之后又会接着犯不同的错误,这是为什么呢?大部分父母会从孩子身上找原因,新一轮的批评跟说教又开始了。
其实根本的原因还是父母,孩子这么高频率的犯错,其实就是为了吸引父母的关注。这么反反复复的循环批评,会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呢?
在作者看来,长期生活在父母批评下的孩子,在心理上已经成了一个弱者。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孩子会逃避批评,做事消极,失去了挑战任何事的勇气。
所以批评从根本上改变不了一个人。
02 为什么不能表扬孩子?
表扬式教育主要体现在言语和物质上,父母经常借用这两种方式来驱动孩子做一件事。跟批评一样的是,父母其实也是一种俯视的姿势主导者孩子做事。
只要有成果,就有奖励。父母的眼中只有胜利后的孩子,孩子的眼中只关注到父母的表扬或者奖励。父母的最终目标是享受到孩子胜利而带来的虚荣感,孩子呢是享受到物质奖励带来的满足感,而大家都忽视了做这件事的初衷。
久而久之,孩子只为表扬才去做事情,父母呢只有在成功时才关注到孩子。
在作者看来,长期生活在父母表扬下的孩子,在心理上可能会对表扬形成依赖。如果没有表扬,就不好好做事了。但是以后步入社会的他们,谁能保证天天能得到表扬呢?
不批评也不表扬,并不代表着放手不管,那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01 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做孩子的伙伴
父母跟孩子相比,不管从哪个层面上来讲,都要强于孩子。但是父母怎么才能把自身好的经验方法传授与孩子呢?父母这个时候千万不能以说教者的身份自居,不停的唠叨,说教的结果往往都会适得其反。
父母要放低姿态,以一个伙伴或朋友的身份进行一次经验的分享,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朋友之间平等对话。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从心底能心平气和的接受我们良好的建议,从而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
朋友或伙伴对我们的意义就是有福共享,有难同当。不管在不在我们的身边,总能感觉到一股力量在支持着我们。那对待孩子呢,父母也要像对待朋友那样,信任、真诚、包容以及接纳能随时感受到父母的存在。
02 学会对孩子说感谢
自古以来,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要努力学习,出人头地,进而报答父母。而我们的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也是一直在博同情求感恩。
这样教育的结果就是,每个孩子都在负重前行。
换位思考,我们有没有需要感谢孩子的地方呢?在父母的心中你有哪些方面需要感谢孩子呢?
学会去感谢孩子,我们就能看到孩子更多的闪光点,同时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注。
未来的人生路,父母都应该试着去成为孩子的伙伴,风雨同舟,并肩齐行!
"-标签: